当前位置:100EC>数字研究>法律论文:法治网络正当时
法律论文:法治网络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7日 11:36:22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近日,记者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了解到,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网信办等部门牵头起草的《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于年内完成初稿;新修订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将于近期出台;今后5到7年,较为完善的互联网法律体系将形成,网络法治化进程正在提速。

  今年,是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我国互联网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由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三层级规范体系正保护着互联网空间。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网络空间法治化发展迎来新契机,依法治网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网络空间法治化要义是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网络行为的主导作用,重点是按照科学立法的要求加强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关键是严格执法,基础是按照全民守法的要求引导网民遵法守法,做中国好网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说。

  立法之行

  互联网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7月发布的第三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向“深入”转换,各项网络应用深刻改变网民生活。

  深刻变化着的还有不断完善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一直很重视互联网立法工作,基本的规范体系已经形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政策法规局局长刘正荣说。

  在法律层面,有2001年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2012年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这三部法律都是全国人大层面制定的,属于顶层设计,”刘正荣表示。

  在法规层面,与互联网直接相关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10余部,而涉及互联网生活的重要部门规章有20多部,主要针对网络信息服务、视听节目、网络游戏、网络教育等多个门类。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先后颁布了《关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4个重要司法解释。

  一些源于互联网行业内部的自律条约也对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1年,中国互联网协会由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科研、教育机构等70多家互联网从业者共同发起成立。成立13年来,该组织已经先后发布《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坚决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倡议》等多部行业自律规范。

  另外,一些更为细化的网络社区公约广为网民熟知。“我们在新浪微博力推社区公约体系,还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断调整和完善。”新浪网副总编辑周晓鹏说。

  北京大学法学院互联网法律中心主任张平强调了行业自律的重要性:“在目前的互联网产业相关法律建设过程中,企业自律非常重要,不然未来会阻碍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执法之困

  不能模糊现实与网络的界限

  “事实上,除了针对互联网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我国现行的其他法律中,有30多部法律的相关规定都可以直接适用于网络空间,有关部门制定互联网法规的基本原则也都来源于已有法律。”在刘正荣看来,一些执法者还不善于运用已有的法律规定进行执法,转变执法理念至关重要。

  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以来,中国人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网络发展初期大家都认为网络是虚拟的、无国界的,这个观点正在被逐渐摒弃。”全国人大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说。

  “网络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在立法方面加强网络的法治建设,首先要将规范现实生活的法律在网上延伸。”杨合庆强调。“不能把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割裂开来看待,适用于现实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都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

  立法上相通带来执法上的相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样逃不出“法网”。

  从去年开始,国家加大对网络谣言、网络诽谤的打击力度。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于去年9月颁布了相关司法解释,对网络谣言等的量刑边界明确量化:“诽谤信息被浏览次数达5000次,转发达500次,诽谤者即可入罪判刑。”一批网络谣言的幕后推手如“秦火火”“拆二立四”等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有专家指出,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出台司法解释,不仅让网络诽谤的定罪有了客观标准和依据,也对其他领域网络犯罪行为的判定有重要借鉴意义。

  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互联网的立法和执法之路也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认为,我国网络安全立法领域相对薄弱。现有法律法规存在着“立法层级低、权威性不足”的问题。

  律师徐家力对网络侵权案件关注已久:“许多网络侵权案件发生后打到法院,依照什么处理,找到侵权者后根据什么处理,赔偿数额是什么,这是令人困惑的地方。”

  另外,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违法犯罪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今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7起通过网络实施的侵犯妇女、未成年人等犯罪典型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不法分子通过QQ、微信等新型网络聊天工具与被害人结识,在取得信任后实施犯罪行为。

  “总体来看,我们的相关立法在前瞻性、包容性和针对性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刘正荣说。

  法治之路

  既利于创新发展又利于管理规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网络空间的法治化进程需要加快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相关部门在完善网络立法工作上已开始行动,有“顶层设计”意义的几部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正在加速出台。“今年内我们会拿出方案,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法律体系,主要围绕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三大方面进行构建,”刘正荣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行为主体责任、义务更加明确,更加便于执法。”

  很多专家提出,互联网法治化的进程既要利于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又要利于管理的科学与规范。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卢海君说:“互联网立法要有保守性同时要有前瞻性,做到不阻碍创新又为新技术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互联网是一个技术先行的行业,在网络空间,我们还应该关注作为网络基础设施主导性因素的一些技术标准。”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教授王四新说。

  有专家指出,要重视做好既有法律与互联网的有机衔接,并使“今后的立法向有利于执法倾斜”,同时要做好司法解释,使其在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郭峰指出,当前网络空间的立法,尤其是行政立法还需加强。只有这样,行政管理与民事维权才能更好地有机衔接。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王振民则建议“加强网上法律意识的传播”。在他看来,法治思维不仅仅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重要,对普通网民来讲也很关键。

  “开放性是互联网的天性,一些互联网发展较早的国家的立法工作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我们的相关立法基本上是国际通行做法。同时我们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网络法治化之路。”刘正荣说。(来源:《人民日报》;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