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浙江的东魁杨梅,还挂在枝头已经在网站上预售,并被买家预订一空;远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车厘子,还没开始采摘,但预售名额早已被国内吃货抢光。最近,一大波电商网站正在以预售、产地直供、航空运输的便利占领水果市场。
但部分购买了预售生鲜水果的消费者却很难竖起大拇指。有的收到后发现烂了一半,有的发现货不对板,有的发现被商家巧打了时间差,有的甚至干脆没有收到货。
半个月后到货
又贵又不新鲜
6月7日,市民吴女士到家附近的印双杰水果超市逛一圈之后,更生气了。在这家水果店里,大樱桃分两种,梅枣21.8元一斤,大灯12.8元一斤,看起来都非常新鲜。吴女士说,自己5月中旬在一家网店购买了5斤预售的大樱桃,标注的是“3A级大红灯”,直径约2.5厘米,每斤售价25元。商家承诺6月初发货,从山东产地采摘后直接空运。
6月5日收到货后,吴女士发现樱桃大小不一,坏了的至少有一斤多,“味道很酸,还有股药味,不敢吃,全扔进垃圾桶了”。随后,吴女士发现,发货地点并不是山东,她找商家交涉,商家先是承诺返她5元钱,又承诺返30元但要求吴女士给好评。吴女士果断拒绝了商家的提议。
预售模式走红
背后问题不断
记者7日在电商平台看到,水果预售一派火爆景象,部分店铺的新西兰奇异果、墨西哥牛油果销售数量超过万件。不过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也非常多。在一家网店预售新奇兰奇异果的页面记者看到,部分前期收到货的消费者一致反映商家拿国产的充当新西兰产的,而且“经对比发现使用过膨大剂”。
除了货不对板,有消费者反映预售商家打时间差赚到了价格差,比如樱桃,每年4月底每斤售价在100元左右。到5月底6月初,樱桃会大量成熟,价格也会大跳水,产地每斤10元左右,最低时不足10元。而在樱桃预售的网店,一般从5月初开始就进行预售,每斤樱桃售价折合下来在25元到30元左右,但发货时间却是樱桃大量上市6月初。消费者在5月初下单购买时,感觉价格比市价便宜不少,但实际上收货时,价格却已经比市价高出了许多。
另外,此前还有一些预售水果的店铺,先在网上卖提货券,等到了发货的时间,网店一关,携款逃跑,消费者也就无法提货。
预售生鲜退货难
消费者警惕风险
水果属于生鲜类商品,相对于其他网购商品来说,生鲜类是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风险。记者在多家预售网店看到,在售后环节,如果消费者收到的水果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需要拍摄照片传给网店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认定腐烂变质的多少及程度,再酌情进行补偿。但记者查询部分评价发现,网店给出的补偿金额多为几元,最多不过十几元,并且要求换买家的好评。而对于水果的个头、产地等买家提出的问题,商家多不予解决。
同时,电商平台对这些预售类网店也没有特殊的监管。沈阳网店主赵晨告诉记者,网店没有专门的实物商品预售平台,上架预售宝贝和现货的流程都是一样的,只是一个可以马上发货,一个要过段时间才操作发货。预售商品时,如果全额付款,卖家可能在买家没有实际拿到货的情况下得到全款。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预售商品时要提防风险。(来源:《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