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行业研究>论文:我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论文:我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4日 10:22:50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摘要:“互联网+”正在对传统制造业发展方式带来根本性、颠覆性的影响,但是二者在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包括:传统工业化思维盛行、认识存在偏差、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应用基础薄弱、无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等。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需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要在现实基础上稳步推进。互联网+制造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重点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发挥社会机构的支撑和服务作用,多管齐下协同推进。

  工业发展史上的每一次变革都承载着新旧的更迭,经历着新事物、新产业的诞生,以及旧规则、旧制度的淘汰。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重大突破和进展,“互联网+”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正在改变传统制造业资源配置方式、研发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最终将把传统制造业彻底改造为现代制造业。制造业领域所发生的变化不再是简单的、适应性的微调,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变革,甚至是当之无愧的又一次革命。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面临“全球竞争、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实现脱胎换骨转型升级。同时,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具备推进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优势,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迫切需要厘清发展思路,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我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的难点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正在重塑产业组织与制造模式、重构企业与用户关系。但在现实推进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还存在诸多难点。

  1.传统工业化思维仍然盛行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以弱化差异性、强化同质性的大规模生产为特征,以追求更高效率为目标,并在福特流水线作业中达到了高潮,从根本上塑造了制造业的发展理念,即追求管理的标准化、生产的规模化。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资源和生产能力被当作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在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当中,制造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单线的,即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以产定销,用户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接受特定的产品,缺乏主动权。

    而互联网改变了信息获取能力,用户角色、行为和力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由之前的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由分散孤立变得相互连接,由消极被动变得积极参与,被搁置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被激发,使得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企业为中心的产销格局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格局。然而,我国多数传统制造企业还没有真正适应这种变化,仍以传统工业化思维为主导,以自我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应用层面到深入融合并改变社会生活,往往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互联网+”也同样如此,其影响存在滞后性,因此,旧制度和新时代在企业家身上难免会形成观念的错位。

  2.对于“互联网+”存在认识偏差

  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放到战略层面去推动,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一是过度夸大互联网的作用,盲目地去照搬其他企业的成功模式,没有真正把互联网与行业特性结合起来,往往以失败告终。二是“+”号的两端是两张皮,部分制造企业只是简单追求形式,认为触网就灵,比如在互联网上做营销、投广告、卖商品,认为就是互联网化了,而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工具逐步把企业内外价值链全部数据化,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对业务、组织、团队进行彻底改造。三是数据价值没有挖掘,不能把在互联网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用于科学决策的支撑,还是延续过去模糊的、定性的决策方法,而不是基于大数据的量化决策。认识上的偏差使我国制造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时流于形式、浮在表面,有时急于求成,难以切实为转型升级服务。

  3.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在全球产业中,我国制造业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但大而不强。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多数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主要采用跟随和模仿战略,核心技术缺失,共性技术不足,导致很多高端装备、关键部件,甚至连一些基础件和电子元器件都长期依赖国外进口,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二是大部分制造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管理和创新效率不高,创新性人才培养不足。三是制造水平普遍不高,2013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仅为28.8%,远不及美、日、德的60%—70%的水平。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MES(执行制造系统),即使建立了MES的企业,其计划和成本控制对象也未细化到工序和加工设备,也未完全实现与ERP(企业资源计划)的集成应用。四是“两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未能深度融合,截至2015年2月,全国3万多家企业两化融合评估结果显示,处于起步建设和单项应用的企业比例仍高达82%。制造企业自身能力不足,影响了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与深度。

  4.应用基础薄弱

  当前,互联网技术正处于快速升级、持续换代的发展阶段,由此将带来系统兼容、标准规范、升级维护等一系列潜在风险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互联网+”融入传统制造业,涵盖了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等多个方面,由于各方对信息互联互通、接入技术标准等难以形成统一认识,缺乏对标准规范、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知识经验等数字化能力要素进行全面集成和充分融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第二,软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制造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两张皮现象。

    第三,“互联网+”服务商虽然重视信息化产品研发与销售,但大多缺乏细分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不重视为制造企业提供总体设计、客户化开发、软件系统配置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整体服务,且多分布在设计制造和管理环节上,对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的服务环节支撑明显不足。

    第四,“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形成规模,服务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整体支撑不足。

    第五,当前,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网络安全风险不断增高,数据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流氓软件、病毒、黑客等时刻都威胁着制造业的信息安全,给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而我国网络安全研发能力不足,防范能力有限,加上网络立法系统性不强、及时性不够和立法规格不高,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数据和用户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5.无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

  目前,将制造业转型升级融入“互联网+”大潮,已成为地方政府认可的发展路径,纷纷制定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促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如福建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发展重点;湖南将大力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力争2015年实现全省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收入增长100%以上,移动互联网企业数量增长100%以上的目标;广东把物联网推进作为核心工作,用3年左右时间,使全省50%以上的制造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河南瞄准智慧城市,在省级电网、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燃气等领域接入微信支付,各政府机构的政务微信公众帐号将统一整合入微信“城市服务”入口;天津重点推动“互联网+城市交通”模式,盘活现有公共资源,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塑造新的生态体系,大大便利市民群众出行。

    此外,还有一些省份如山东上海、甘肃、四川等地均已启动宽带升级计划。竞争虽然带来产业的蓬勃发展,但盲目布局则可能埋下长久隐患。政府要呵护支持新兴业态发展,但绝不能揠苗助长。在企业层面,很多制造企业纷纷涉及“互联网+”,但融入的程度深浅不一,有些只是炒作概念,谋求特殊收益,如在股市中已有大量上市公司一旦“触网”,股价就跟着高涨。制造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练好内功,互联网并不能彻底改变产品自身的制造规律和工作原理,不能梦想着手握“互联网+”利器,便可一步登天。

  二、加快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技术逐步影响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催生了制造业资源配置新方式,驱动制造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重大变革,因此,推进互联网+制造业要有新思路,不能再沿用旧思维。

  1.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

  当前,如同电力和道路一样,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正在成为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价值、规则、机会,及其民主、开放、平等精神,对产品、市场、用户、服务、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要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来思考、处理、实践制造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泛在特性,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主动变革生产与组织方式,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在用户层面,战略制定、商业模式设计、业务开展、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在价值链层面,要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商业生态平台,绕着用户需求和体验进行研发、设计、生产,消减产品到达用户的中间渠道环节,为用户提供更大价值;在员工层面,要与其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激发员工更加自主地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给员工丰厚的福利和良好的发展预期。

  2.以创新驱动为支撑

  “互联网+”除了无所不在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一起形成和推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无所不在的创新,使创新更加社会化,催生了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等新型创新模式。通过明确动力机制,完善优势互补机制,建立知识分享机制和信任机制,构建制造企业创新网络,把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加强合作的深度和频率,协同创新,实现满足各方利益、知识增值和价值创造的目标。互联网+制造业就是要用相对先进的互联网力量去加速相对落后的制造业的创新,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促进其在效率、品质、管理、合作与营销等方面的升级。

  3.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

  智能制造是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将先进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数字制造技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涵盖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生产执行、售后服务等制造业全部环节的智能化,形成从人员、技术、管理、信息的集成,到物质流和能量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交汇,能大幅度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排放,推动生产方式向定制化、分散化、服务化转变。①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和根本路径。发展智能制造,我国具备一定基础优势,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已推行多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设计、生产等全流程,数字化工具、数控装备等市场普及率迅速扩大,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发展快速,为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在现实基础上稳步推进

  与德国美国日本等技术领先的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企业普遍存在技术短板,在关键零组件研发、工业级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同时,在互联网化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我国一些制造企业缺乏整体规划,把重点放在了软件应用上,忽视了信息化咨询、业务流程分析、系统流程、解决方案实施和客户化开发等方面的要求,造成单点应用强但信息集成弱。而互联网化是一个整体而系统的变革方向,不是各种应用软件的简单拼接,系统整合不完善很容易造成信息孤岛现象。此外,我国整体经济结构也与发达国家不同,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数量大、占比高,信息化程度低,在大力推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②因此,制造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时必须立足实际,制定差异化实施路径,绝不能只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甚至跟风炒作,而是要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体系,让互联网变成企业转型和变革的力量。同时,各级政府在推进互联网+制造业过程中也不宜急于求成,越俎代庖,要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似乎在不经意间,“互联网+”扑面而来,每一个制造企业都难以置身事外。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让各种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两化深度融合最活跃、最具代表性的新方向。但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行业,不仅是两个行业的问题,更是两种思维方式、两种价值观和两种文化的问题。互联网+制造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作用,多管齐下协同推进。尤其是当下“互联网+”大行其道,制造业应主动放下姿态,积极投入到这场大改造运动中来,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格局下,以融合驱动创新发展,在原有产业生态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更新,勇于担当更大的历史使命。

  1.重点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企业是推进互联网+制造业的主体,互联网+制造业需要从企业内部入手,把企业战略、组织架构、管理方法、业务创新等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

  第一,制定实施“互联网+”战略规划。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在对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整合的基础上,拟订统一的战略规划,并成为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成立集企业经营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战略规划。设立CIO(首席信息官),成为企业的重要高层管理者。形成有效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信息和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应用。

  第二,优化组织体系。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制造企业的内外部组织正从有界趋向无界、从有形走向无形、从垂直变为扁平,组织体系得到极大优化。③因此,制造企业要革新理念,加快向互联网生产方式转型,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开放共享的新型组织模式,积极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新型业务模式。

  第三,进行协同创新。通过网络化协同创新平台以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借助社交网络、大数据等新业务、新技术实现与用户精准互动,促进用户深度参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度协同,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推进定制化柔性生产,快速响应,迭代创新,实现专业化、细分化的长尾效应,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第四,重塑制造模式。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以用户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进行经营策略变革,在计算智能、柔性制造基础上,通过信息控制生产模块的精细化切割与再组合,以及新的制造工艺,针对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降低甚至消除库存;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提升管理水平。

  第五,向服务化转型。围绕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满足深层需求等,向服务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在线监控、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

  2.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在推进互联网+制造业过程中,政府要主动作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第一,增强信息产业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加强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研发;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等;加快安全可靠通信设备、网络设备等终端产品研发与应用,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安全可控发展能力;围绕制造业重点行业应用形成重大信息系统产业链配套能力。

  第二,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整合资源,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建设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创新成果的机制,推动互联网应用创新成果在制造业领域的转化;支持建设重点行业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科学研究和试验重大设施、智能制造创新设计应用中心,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着力健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体系,建设一批面向区域或全国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众设众包、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创新发展;推进标准建设,组织有实力的企业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等行业资源共建制造业互联网应用发展联盟。

  第三,宣传推广试点示范。制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选取一批在创新模式、实施路径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突出特色的试点示范企业,及时总结,形成经验和模式,加以大面积推广;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典型案例;在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促进智能工厂、智能产品和智能管理等的发展;研究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推动建立第三方认定服务体系,引导制造企业开展符合性认定。

  第四,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对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研究,针对新技术、新业务和网络融合出现的安全问题,明确网络安全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加快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与应急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全面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大信息安全应用产业扶持力度,提高基础软硬件产品、专用安全产品、应急通信装备的自主可控水平,完善相关产业链;创新网络安全监管机制,完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信任体系、安全监控、应急响应和处置、灾难恢复等体系、制度。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紧密跟踪全球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新趋势,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生产基地,搭建全球创新网络;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鼓励和支持与互联网密切结合的跨国公司、国际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网络安全挑战,积极与各国政府、行业组织等加强沟通和协商,建立网络安全多边合作机制。

  3.积极发挥社会机构的支撑和服务作用

  社会机构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和人才等,在推进互联网+制造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服务作用。

  第一,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不断扩大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着力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④加快优化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等应用基础设施布局,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优化,提高面向制造业应用的网络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开发面向信息物理系统研发应用的智能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和相关工具;提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水平,加强与传统制造行业基础设施的融合对接。

  第二,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强化制造企业主要负责人推进互联网应用的主体意识,开展互联网思维培训;鼓励成立企业CIO协会,开展CIO职业培训;加快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相关高校要积极建设知识共享平台,开设“两化融合”网络公开课程,联合制造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实用人才培训;加强技校、中专、职高学生互联网技术教育;鼓励相关培训机构与制造企业联合开展职工互联网技能培训。

  第三,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鼓励相关服务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对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提供标准、规范、可共享的云制造服务模式;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专业金融、培训教育、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业务协作流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提高方案设计和综合集成能力;发展技术支持和设备监理、保养、维修、改造等专业化服务,提高设备运行质量。

  注释

  ①刘晗、黄庆华:《让“互联网+制造业”成为新经济驱动力》,《重庆日报》2015年4月16日。

  ②金达仁:《以差异化路径全方位推进智能制造》,《中国电子报》2015年5月8日。

  ③王建伟:《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中国信息化》2014年第9期。

  ④苗圩:《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2014年第7期。(来源:《中州学刊》杂志 文/童有好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相关阅读】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