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研究>【PPT】《中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睡眠报告》
【PPT】《中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睡眠报告》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1日 13:58:42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Sleepace享睡和艾瑞咨询日前联合发起了对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员工的睡眠质量调查,《2016中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睡眠报告》也是中国首份对互联网员工的睡眠健康调研报告,对企业关爱员工睡眠健康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八成员工睡不好,老板怎么看?

  Sleepace享睡和艾瑞咨询连续3个月的调查显示,81.4%的互联网员工睡眠质量不好,低于80分;71.3%员工存在失眠问题;37.4%起床精神不好;51.5%超过23点才上床,平均睡眠时间为6.7小时;66.7%员工经常加班;38.7%员工反应压力很大。有数据统计,减少员工睡眠问题可降低企业28%的损失,员工表示“老板,我想睡好觉”。

  BAT员工睡得最少,压力最大

  人生有1/3时间是在睡眠当中度过,睡眠质量好坏直接影响2/3的人生。大部分员工以为只有失眠才是睡眠问题,没认识到睡得晚、入睡久、睡眠不安稳、醒来不精神也属于睡眠问题。

  据Sleepace享睡《中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睡眠报告》调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企业员工平均睡眠时长为6.5小时,低于成人睡眠时长7~8小时的标准建议。其中,认为自己处于“高工作压力”的BAT员工占47.9%,排名行业第一,员工普遍存在睡眠健康问题方面的风险。此外,互联网行业员工普遍存在失眠问题,最严重的是社交、旅游、人才、金融领域。

  加班多、压力大、手机是影响员工睡眠的主要因素

  据Sleepace享睡《中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睡眠报告》调查,互联网企业员工每周平均加班天数为1.6天,BAT最高平均1.9天,70%员工加班到晚上9点后;在工作压力方面,47.9%的BAT员工认为工作压力较大,高于其他行业38%的平均水平。

  超过75%员工睡前有玩手机习惯,主要是看新闻和聊天,超41%的人会看书或者听电台。据喜马拉雅FM大数据研究院调查,互联网员工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男性主要以收听财经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来释放压力,女性主要是通过深夜情感类节目来抚慰心灵。

  对于睡眠不好引发的影响,63.1%的互联网从业人员认为睡眠不好容易衰老,其次有58.8%的人认为睡眠不好会让情绪变差,仅有相对较少的人会想到身体健康,只有4成的人知道会影响心脏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互联网是过劳高危人群,社会上关于这方面新闻爆发后,有97.4%的员工会表现出敏感反应,54.9%的员工会更加注意休息时间,关注睡眠质量,还会愿意注意运动。员工开始表现出积极态度,说明睡眠健康的科普需要尽快在企业中开展。

  互联网员工愿意为改善睡眠平均投入2436元

  据Sleepace享睡《中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睡眠报告》调查,有45.9%的互联网从业人员曾购买过改善睡眠状况的产品,其中社区交友、BAT、旅行服务者三个行业的员工,购买过改善睡眠状况产品的比例均超过50%,员工每年愿意为改善睡眠投入的平均金额为2436元。

  互联网企业员工的收入在社会中处于中偏上,投入金额证明员工有改善睡眠方面的需求和能力,对于期待改善睡眠的产品和服务,主要集中在运动健身、健康饮食、帮助入睡、评估睡眠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来源:艾瑞咨询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