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零售>企鹅智库:《中国网民“被骗”大数据报告》
企鹅智库:《中国网民“被骗”大数据报告》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1日 10:17:36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2016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了包括“外卖黑作坊”、“二手车交易欺诈”、“二维码病毒”、“智能设备安全隐患”、“网店虚假信誉”等诸多消费欺诈行为。

  在晚会进行同时,企鹅智酷联合腾讯新闻、腾讯科技、腾讯财经共同发布“网上315:全民打假调查”,全程共有20136名网民反馈了自己的假货欺诈经历。企鹅智酷在对全部样本进行采集后,结合中国网民画像做性别匹配,最终发布《网上315:中国网民受骗大数据报告》(2016版)。

  报告覆盖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网民,用网民真实的声音,汇聚成最重要的数据

  一、最迫切“打假领域”:房产排第二

  在九大类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领域中,大家对于“打假”痛点给出了一个明显的趋势。日常消费品“不满意度”位列第一,占比超过三成。房产中介&物业排名第二,食品、电商、电信服务紧随其后。

  二、投诉渠道之痛:近三成网民“忍了”

  在遭遇假货欺诈后,超过30%网民选择忍了。在投诉渠道中,通过社交网络“吐槽”占第一位,联系销售渠道排名第二,联系媒体投诉则排在最后。

  注:在同企鹅智酷2015年做的同期315调查数据对比,网民面对假货选择“隐忍”的比例降幅明显(从2015年的五成降低为2016年的三成)。反映了网民在投诉意识和投诉行为上,有了明显提升。

  三、维权之惑:缺少对法律了解成首选

  在关于维权困惑的调查中,四成网民选择“缺少相关法律了解”,觉得“维权过程太繁琐”的意见排名第二位。与之相对的是,“担忧商家报复”占比仅为12%——网民对于维权还是很勇敢的!

  四、互联网成正能量:半数用户认可“网络打假”

  互联网在方便人们沟通和生活上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样,在打假领域,网络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半数网民认可“互联网对于打假的促进作用”,另有四分之一用户认为“说不清”。

  五、钱的流失:四成网民损失在五百到五千元

  在过去一年里,有四成网民在假货欺诈方面,损失了500-5000元人民币。低于五百元的网民占比近半数。约3%网民损失金额超过五万元。

  尽管高额区间的网民占比较少,但我们比较去年同期调查数据发现,网民损失金额整体呈增长趋势。

  六、餐饮外卖欺诈:三成用户因为“便捷”忍了

  关于“外卖送餐是否与宣传不符”的调研,在有外卖消费经历的用户中,遭遇过的网民占比八成。其中半数用户欺诈后减少了外卖的使用率,但有30%左右用户,因为外卖的方便性,而选择“忍受”。

  七、买二手车难吗:四成用户怀疑过自己“被欺诈”

  在有过二手车购买经历的用户中,约16%用户遭遇过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不确定但怀疑过的用户,占比约41%。

  八、二维码病毒:三成用户“疑似遭遇”

  人们对“病毒”谈虎色变。在关于二维码病毒的调查中,近三成用户疑似遭遇过二维码中毒或信息泄露。

  九、App恶意扣费:安卓手机成为重灾区

  在遭遇过App恶意扣费的网民中,安卓手机用户占比最高,达到44%,与之相比,苹果系统用户占比仅为8%。

  十、网店刷单:七成网民遭遇过

  这确实是重灾区。在所有调研用户中,七成网民遭遇过网店刷单的欺诈行为,另有约25%用户怀疑过。明确没遭遇此类欺诈的网民,占比仅为4%左右。(来源:企鹅智酷;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