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7月6日晚,央视财经频道《财经调查》栏目发布了一则重磅报道,揭露了电商平台“零差评”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社交平台小红书和二手交易平台闲鱼已经成为网络水军接单的主要场所,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暗语招募、剧本化评论、差评清洗等手段,系统性伪造消费评价,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详请见网经社专题:https://www.100ec.cn/zt/hxscp/)
出品 | 网经社
编辑 | 林外鸟
审稿 | 云马
配图 | 网经社图库
暗语接单:逃避监管的新伎俩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获悉,在小红书、闲鱼等平台上搜索“刷单”、“控评”、“水军”等关键词时,各大平台均会出现明确的提醒和警告。然而,网络水军机构已进化出一套复杂的暗语体系来规避监管。当记者在小红书上输入这些替代暗语如“S蛋”、“鱼塘”时,立即搜出了大量隐晦的招募帖子。
一位名叫KIKI的水军中介向《财经调查》记者透露,这个生意明码标价:正面评论1元1条。她手把手教《财经调查》记者如何为一款名为沫芮的洗护用品刷评引流。刷手们需要伪装成“已购用户”,按照中介提供的图文模板发布虚假好评,而这些产品他们自己从未使用过。
虚假交易全流程:从刷单到物流造假
更令人震惊的是整个虚假交易的流程。《财经调查》记者接到的任务是为淘宝一款标价829.9元的不锈钢壁龛刷好评。
通过客服改价后,《财经调查》记者仅支付95元就完成交易,随后收到店家转账100元(含5元佣金)。商家未真实发货却伪造了物流信息,仅花费5元就获得了一个“真实”的好评。
探店造假:自由创作还是编造谎言?
不仅限于商品评价,个别正规平台为了整体流量和利益,也在暗中撮合这种刷评控评模式。在大众点评推出的“全民搭伙来探店”项目中,分为必须到店和自由探店两种模式。《财经调查》记者获得了金珏全龄多维语言成长学院的探店任务,该店采取的自由探店模式,且不提供免费体验服务。商家对到访的《财经调查》记者感到很意外,并告诉《财经调查》记者,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线上联系,根据他们提供的图片和文案给平台提交探店笔记。
《财经调查》记者又来到需要“必须到店”的美莱医美机构。工作人员仅仅带领记者参观了8分钟,只完成了简单拍照和交流。事后,却要求《财经调查》记者在笔记中着重介绍店里的黄金微针项目,还要提及一位记者从未见过的医生。在没有任何真实体验该项目的情况下,《财经调查》记者仅凭在门店拍摄的照片,根据工作人员的要求,结合其他探店笔记,就完成了一篇图文并茂的体验式探店笔记,10天后,记者收到大众点评平台支付的12.96元的报酬。
差评清洗:举报封号的新生意
闲鱼平台衍生出完整的“差评清洗”产业链。某卖家公开叫卖“负面压制服务”,声称可让差评“48小时内消失”。其操作手法包括用大量新注册账号发布夸赞式好评稀释差评权重,或通过投诉举报迫使平台删除负面内容。
聚訫平台作为一个高度集约化的信息灰产平台,提供从涨粉、播出量到引流、控评的一站式服务。《财经调查》记者体验发现,在QQ音乐、抖音、快手上,一分钟竟能涨1100个粉丝。在聚訫平台的各项服务中,“举报业务”是该平台排名第一的业务序列,也是水军们开拓的“新生意”。水军利用互联网平台治理规则进行反向操作,通过威胁封号来敲诈勒索,进行牟利。该平台甚至形成了“封号圈”的细分业态,通过拜师学艺、开宗立派,网罗青少年和无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
法律后果与行业反响
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网络购物投诉中,涉及虚假宣传的占比达37%,较去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法律专家指出,水军行为已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
行业频繁出现该类乱象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委员会委员曹磊表示,代写刷量产业一直存在,就像刷单、微博水军一样,有利益就有驱动。
对于如何改善行业乱象曹磊补充到,征税对于电商卖家其实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一些不规范的卖家通过“刷单”刷虚假销量和好评,影响了卖家市场间的公平竞争,而现有的征税体系一旦与电商平台后台交易数据进行对接,对打击“刷单”也是很好的一剂猛药,可以使交易数据更加透明化、交易环境也得到净化。
随后面对央视曝光,小红书回应称已封禁违规账号12.3万个,拦截疑似刷单笔记560万条;闲鱼则强调“严禁任何形式的虚假交易”。然而《财经调查》记者调查发现,在闲鱼搜索“好评服务”仍能发现大量隐晦表述,某卖家直言:“我们用谐音词交流,系统查不到。”
此前,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赵占领律师表示“刷单”行为,应该是一种恶意利用法律规则和商家自定的退货规则的行为。而此次央视正曝光揭示了互联网平台背后隐藏的黑暗面,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浏览商品评价和选择服务时应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看似完美的“零差评”店铺。
此前,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恺浓也表示到“刷单”行为影响了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同时也误导了消费者的理智选择,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因此呼吁各平台加强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共同打击网络水军行为,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未来,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进步,相信这一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
【法律合规成果】
网经社在消费维权、立法等方面也取得不少成果,并得到有关部委、消协的肯定。如2020年网经社出席国家市监督总局在京召开的“互联网企业创建无传销网络平台座谈会”,发布国内首份《中国社交电商合规研究报告》;2017年承接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消保委委托的“跨境网购消费者权益保护课题”;2016年承担承接国家工商总局和浙江省工商局“全国网络交易平台合规审查”调研课题项目;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导,与《中国消费者报》举办的“促进电商发展指导网络消费”座谈会上,发布《2016年中国消费者网络消费洞察报告与网购指南》。2024年9月25日,浙江省消保委第四届专业委员会专家聘任仪式暨浙江《消法》实施办法修改座谈会在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受邀参加,并获聘浙江省消保委第四届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专家。
2013年,网经社受邀出席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等举办的《支付业消费权益保护研讨会》,并做主题报告;发起“2010中国网络传销不完全调查”,并发布中国首份网络传销调查报告《2010中国网络传销调查报告》,推动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六部门联合行动。
【小贴士】
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315.100EC.CN)运行10余年来,与全国近千家网络消费平台建立对接,影响1亿+网络消费用户,新系统实现一键投诉、24h在线、自助维权、同步直达、实时处理、进度查询、评价体系、法律求助、大数据分析等诸多功能。目前,平台“绿色通道”服务向广大网络消费平台开放,平台可自主申请入驻,实时受理、反馈和查询用户满意度评价。为了更好地营造公开、透明、健康的网络消费投诉环境,“电诉宝”公开版已正式上线,新增用户投诉实时受理动态、月度平台投诉量TOP10、热点投诉地区、投诉榜(依据投诉量排行)等模块,让投诉过程透明化,一手掌握信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