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5年烧钱试验终结
7月31日,盒马X会员店上海森兰店正式关闭——全国10家门店“全军覆没”。
网络上,从运营角度解读这个事件已经太多太多,不过这些都是战术上的失误,战略上的懒惰或许值得我们深思。
那么,盒马犯了哪些战略大忌了呢?
问题1:定位模糊
在“高端会员”与“大众平价”间撕裂
X会员店定位是别扭的,它试图同时给嫁接两种基因:山姆式“会员尊享感”与盒马鲜生“生鲜性价比”,结果陷入致命矛盾。
客群定位错位:
盒马X会员店希望同时讨好两类人群——对标山姆的中产家庭(追求品质与独家商品)和盒马鲜生的年轻用户(注重便捷与性价比)。
结果导致商品结构矛盾:既推大包装进口牛肉,又保留小份生鲜;这导致盒马X会员店与盒马鲜生店商品重合度高达60%,付费会员权益沦为“伪特权”。
心智认知模糊:
山姆以“精选爆款+极致性价比”建立认知,Costco靠“高性价比+服务生态”锁定用户。
而盒马X会员店既无独家爆品(自有品牌盒马MAX多为代工贴牌),又未构建差异化服务,消费者自然质疑:“年费258元买什么?”
问题2:战略摇摆
资源摇摆与战略定力缺失
有时候,太有钱也是一种“劣势”!
1
业态内耗:
背靠阿里的资本优势,让盒马同时运营10余种业态,想用互联网的赛马机制筛选出更适合“未来”的业态。
但是,X会员店的数据并不亮眼。有消息称,X会员店仅获盒马15%的资源倾斜,当盒马鲜生以“5天一店”速度扩张时,会员店却在3个月内关闭4家店,说到底,以数据论成败,盒马的任何一种业态关停都不值得惊讶。
2
会员体系摇摆:
在会员店的核心:会员制度的打造上,盒马也是反反复复。比如2023年取消会员费,2024年又恢复收费,2025年又免费用90天,政策反复消磨用户信任。
另外,会员权益设计围绕“价格折扣”(如会员日88折),而非山姆式的“服务生态”(齿科保养、旅游折扣),这导致,如果消费者发现折扣力度不大时,续卡率的意愿会大幅下降,目前仅有55%的会员选择续费(山姆达82%)。
问题3:战略认知不足
会员制到底卖什么?
回到价值原点,会员制设计的初衷并不只是会员费,而消费者预支的“信任”!
前段时间,山姆也出了大问题,消费者非常愤怒地在社交网络上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原因是他们在山姆货架上发现了“好丽友”、“卫龙”、“溜溜梅”等品牌产品。这些品牌不配上山姆的货架吗?并不是,而是消费者感到了不被尊重。
消费者进入会员店,支付会员费,目的是换取商店的严选能力——通过专业买手团队剔除低品质商品,提供“人无我有”的稀缺品。一旦商店引入大众商品,会员的“特权感”即被稀释,信任链断裂。一句话概括会员制的核心是“付费买省心”,而非“付费买折扣”!
结语:会员制从未失败
失败的是对战略初心的背叛
盒马的退场与山姆的争议,本质是信任资产崩塌而非业态失灵——当企业将会员费视为“流量收割工具”而非“信任税”,当供应链为规模牺牲严选标准,会员制的根基已动摇。
真正成功的会员经济,从不在业态标签的光鲜,而在能否坚守“付费买省心”的战略定力:胖东来用区域深耕证明服务深度即壁垒,开市客以全球供应链兑现“优质低价”承诺,远方好物借透明溯源重筑信任链......会员制战争的终局,注定属于那些把“筛选权”当信仰、让每一分年费都兑换成确定性价值的长期主义者。
丢掉战略罗盘,再完美的业态都是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