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近期,国内多家主流AI对话应用相继接入电商功能,推动“对话即购物”的新模式。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已直接嵌入抖音商城链接,用户在询问商品推荐时,豆包会生成附有价格、适用场景说明的商品列表,点击文字链接即可跳转至抖音商城完成购买。这一功能目前覆盖母婴、美妆、家居等高消费频次品类,并接入评分4.8分以上的优质店铺。
据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了解,除豆包外,Kimi也支持商品链接推荐,但其跳转路径需经“什么值得买”等中间页,最终导向淘宝或京东平台,且以非官方店铺链接为主。腾讯元宝则经历策略调整,其8月曾试点京东跳转功能,但于9月底下线外链,目前仅支持微信生态内的小店商品。
这一趋势与海外动向形成呼应。OpenAI于今年4月在ChatGPT中上线购物功能,9月推出“即时结账”服务,用户可在对话框内直接完成Etsy、Shopify商品支付,无需跳转第三方页面。沃尔玛亦于10月宣布与OpenAI合作,进一步拓展AI购物场景。
商业化压力驱动转型
大模型公司对电商变现的探索,与其高昂的运营成本密切相关。头部企业如OpenAI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43亿美元,亏损却达135亿美元,研发与推理成本持续攀升。国内厂商同样面临“百模大战”下的价格竞争,API调用价格持续走低,迫使企业寻求更直接的变现渠道。
此前,大模型收入主要依赖API调用、会员订阅与企业定制方案。然而,国内用户付费意愿较低,且开源模型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电商导流被视为技术门槛较低、更易落地的变现方式。行业分析认为,AI推荐可缩短用户决策路径,提升转化效率。麦肯锡报告指出,AI个性化推荐系统能使电商转化率提高20%-30%。
用户体验与生态壁垒问题显现
尽管AI导流带来便利,但体验仍显粗糙。测试显示,豆包存在推荐商品与用户预算不符、未显示折后价格等问题;Kimi则因跳转路径复杂削弱购物流畅性。更关键的挑战在于生态封闭性——豆包链接仅导向抖音商城,而夸克对话助手在购物查询中甚至建议用户“前往京东或苏宁搜索”,反映阿里系应用尚未打通内部电商闭环。
此外,算法公平性引发关注。专家指出,AI推荐可能优先展示高佣金商品或平台自营产品,形成“超级流量卡”,挤压中小商家曝光空间。如何平衡商业化与中立性,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关键。
目前,豆包凭借月活1.57亿的用户基础与抖音电商生态支持,在交易闭环建设上领先;而阿里、腾讯等巨头仍在调整策略,试图通过夸克“C计划”、蚂蚁“灵光”等产品抢占AI电商入口。这场围绕流量分配与用户决策心智的竞争,可能重塑未来电商行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