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事件过程

核心观点

一、网约车(包括顺风车)五大隐忧

第一是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包括用户的个人基本注册信息、用车时位置信息,甚至家庭成员信息等,都属于非常隐私的范畴,一旦泄露会对用户形成难以估量的损害,需要特别保护。

第二是行车安全问题。为了行车安全,国家对出租车司机比普通司机更严格的规定,一方面车辆本身安全性,是否年检合格等;另一方面是司机的营运资质的问题。

第三个是大数据杀熟的问题。很多网络领域都存在大数据杀熟的事件,网约车也不例外。

第四个是保险问题。很多网约车没有商业保险,或者购买家庭自用性质的保险,出现交通事故以后得不到保险公司赔偿。

第五个与司机纠纷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传统出租车领域也存在,但网约车司机因为掌握了乘客个人信息在遭到差评时报复问题可能更严重。

二、滴滴平台应为此次事件负什么样的责任?

一种观点认为,滴滴平台对滴滴乘客的合同义务来自于与乘客订立的《顺风车信息平台用户协议》,在协议中,滴滴平台约定收取一定的收取信息服务费,根据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原则,滴滴平台应当为滴滴司机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本案中滴滴司机套用其父账号的行为,滴滴没有及时制止,存在过错,应当负有一定的民事责任。

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交通部等部委颁布的网约车管理办法,顺风车不属于网约车的范畴,对车辆、司机都没有准入门槛方面的的要求,顺风车平台也不像网约车平台那样需要承担承运人的责任。

三、如何看待滴滴平台的整顿措施

第一,每个行程全程录音录像,虽然此举目的在于保留证据,但其方式有侵犯个人空间自由的嫌疑。只要录音录像,在技术上就有泄露的风险,有泄露的风险就有担心泄露的恐惧,而恐惧个人言论及影像信息泄露本身就会限制人表达的自由和私人领域免受干涉的自由。

第二,限制特定对象成为顺风车主应当是谨慎的,不能矫枉过正,否则可能构成对某些群体的歧视。为了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滴滴平台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限制某些特定对象成为滴滴司机,但是这种限制应当谨慎的,不能滥用,否则可能构成对某些群体的歧视。

专家观点

更多>>

陈礼腾(专栏)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

赵占领(专栏)更多>>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特约研究员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

董毅智(专栏)更多>>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特约研究员
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

平台解读

滴滴研究

滴滴案例

滴滴分析

相关专题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稿撤稿友情链接免责声明中心专家人才招聘独家专题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