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媒体评论>张周平:跨境电商在政策的扶持下得以快速发展
张周平:跨境电商在政策的扶持下得以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4日 09:17:41

(网经社讯)摘要:近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依然保持持续增长,得益于一系列制度支持和改革创新,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全球性物流网络的构建交易规模日益扩大,跨境电商正成长为推动中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为了加快跨境电商发展,国务院再设2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作为新兴业态,跨境电商在政策的扶持下得以快速发展。加之像卓志等服务商群体的不断助推,各方皆推动跨境电商蓬勃的发展态势。”

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 呈现六大趋势》

近日,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

“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依然保持持续增长,得益于一系列制度支持和改革创新,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全球性物流网络的构建交易规模日益扩大,跨境电商正成长为推动中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为了加快跨境电商发展,国务院再设2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作为新兴业态,跨境电商在政策的扶持下得以快速发展。加之像卓志等服务商群体的不断助推,各方皆推动跨境电商蓬勃的发展态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报告对2019年进出口跨境电商趋势进行了分析,在出口电商中品牌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进口电商中进口电商用户群体向三五线城市下沉是呈现出来的重要趋势。

出口跨境电商发展趋势

趋势一:跨境出口B2B品牌化之路将开启。当前绝大部分的跨境B2B企业都存在企业品牌建设不足的问题,仍然扮演的是国际品牌代工厂的角色。但跨境B2B品牌建设之路即将开启,越来越多的B2B平台及平台上的企业都开始注重品牌化建设,通过品牌溢价来提升公司产品及整体的价值。

趋势二:跨境电商企业自建独立站趋势明显。从2018年开始,出口跨境电商领域就出现了跨境电商企业纷纷开始自建独立站,通过独立站的方式把产品及服务卖给消费者。主要原因在于平台因涌入大量卖家导致竞争激烈,卖家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渠道,再者是营销自动化升级带来的趋势。

趋势三:品牌化步伐加快中国产品向全球品牌迈进。近年来,品牌商出海正成为出口电商的一道风景线,各大传统外贸企业加快品牌化建设的步伐。加之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也倾力打造及孵化更多的出海品牌企业,企业通过互联网打造品牌化的道路迎来发展黄金期。

进口跨境电商发展趋势

趋势一:重获资本关注。在经历了几个季度资本市场的冷遇以后,跨境电商领域在今年二季度得到了较多的融资,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成功获投。KK馆获得经纬中国等机构7000万元投资,宝妈环球购获得九宜城的千万级投资。

趋势二:向线下拓展。今年以来,进口跨境电商纷纷在线下开实体店,网易考拉首家线下实体店“海淘爆品店”在杭州开业,并接连在宁波、郑州等地纷纷“落地开花”,抢占新零售、新消费风口下的“头口水”。天猫国际线下店也在杭州营业。

趋势三:下沉三五线城市。进口跨境电商的用户目前大部分在一二线城市,在农村消费升级和新零售的大背景下,电商平台未来将逐步下沉到三五线城市。(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文/吕红星)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