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一:
盲然跟从、国外的模式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尤其是需要和线下打交道的。
问题二:
存在的是合理的,不合理的不会长久存在。互联网领域中,O2O是个艰难的行业,即便互联网影响线下领域越来越深入,但仍在很早期,如果创业公司再浮夸、不实在,基本上失败是必然的。
问题三:
模式不会支撑公司的发展。所有的公司都要回归到生意的本质,互联网不是概念、模式堆积起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波波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中,总会将自己与某个概念、模式关联起来,最终这些公司很容易成为先烈或垫脚石。
问题四:
烧钱不止,烧完就死。目前的一些团购网站本身缺乏造血能力,而在广告投放领域却一掷千金,为了吸引消费者,你投1000万,我就投1亿元。
问题五:
模式不会支撑公司的发展。所有的公司都要回归到生意的本质,互联网不是概念、模式堆积起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波波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中,总会将自己与某个概念、模式关联起来,最终这些公司很容易成为先烈或垫脚石。


观点1:俏物悄语倒闭主要出在管理混乱
日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劳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俏物悄语的问题也有大部分是出在管理混乱,因为其中大部分为外籍人士,对国内的管理模式并不熟悉。[详见]
观点2:星晨急便倒闭会给阿里造成困扰
2012年3月5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就“星晨急便倒闭”事件采访时表示:星晨急便的倒闭对B2C电子商务企业影响不太大。目前来看与电商合作的快递公司主要是顺丰、圆通、申通等等,他们合作的相对是具有一定规模、实力较好的快递公司。像大型B2C企业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当当等也有自建物流,因此造成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而会给阿里巴巴造成困扰。[详见]
90后大学生创业者在中国今天浮躁的创业环境中数见不鲜。创业失败后不甘寂寞卷土重来者不在少数,以致于形成了这样一个词:连续创业(失败)者。[详见]
并不是所有初创公司都能成功。本文集合了51家初创公司的失败案例。每一家公司的创始人都在事后总结了经验教训。通篇读下来你也许会发现一些共同的地方。文章摘自:启迪创业孵化器[详见]
互联网+台风来了,站在风口,许多创业者都获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功。然而,即使在这所谓的“创业的最好时代”,仍然是失败的创业者远远多于成功的创业者。近日,包括爱拼车在内的若干拼车服务平台就都纷纷关闭。为什么风来了,猪却没能飞起来?反思这些曾经的“失败”案例,或许可以让我们在狂躁的互联网+风潮下走得更好。[详见]
我曾经连续五个月,每天工作14个小时,白手起家开发了一款物联网产品,当然,也花了“别人”好几千美元。然而我和我的联合创始人却猛然惊醒了![详见]
乐视网(300104.SZ)停牌了,说有要事宣布。在我看来,这更像一个紧急的市值管理手段:连续两日大跌,加上商业与政治勾兑传闻风险,它已到必须直面的地步,稳住股价是第一要务。[详见]
前段时间,一篇名叫《嘿客交了10亿学费,换来四个教训》的文章引爆了朋友圈。一年多前,顺丰嘿客还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O2O范本,但此时却已被当成失败案例来敲打O2O创业者。[详见]
在过去的6年里,有一非常热的词叫“电子商务”。2014年后又出现了一个新词叫“互联网+”。这两个词有何区别呢?[详见]
VC是一个神秘中透着高大上的行业,外界知道的都是动则十倍数十倍的投资回报。一些顶级VC,如某资本,据说年化收益率能达到35%以上,比放高利贷赚钱还快。[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