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研究>《中国电信信息化服务报告》(全文)
《中国电信信息化服务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5日 18:54:34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建设信息社会 电信责任重大

  ——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 赵厚麟

  今天,我们又一次迎来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盛大节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全球ICT产业蓬勃发展、中国信息通信产业日新月异。喜迎佳节,我们倍感高兴!

  “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是从“世界电信日”演变而来的。“世界电信日”是具有147年历史的国际组织“国际电信联盟”报请联合国批准设立并于1969年5月17日开始逐年举办的纪念日。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提出设立“世界信息社会日”的建议,在第60届联合国大会2006年3月举行的会议上获得批准。2006年10月,国际电信联盟倡议,将“世界电信日”和“世界信息社会日”合并庆祝。2007年5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庆祝合并后的第一个“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设定意蕴深远,依托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的电信网推动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现代电信业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肩负起越来越重要的责任。推进信息社会建设也成为国际电信联盟及其所有成员国和民营成员们共同的神圣职责。

  中国电信是中国主要电信运营企业之一,在全球同行内声名卓著,是国际电信联盟的企业成员单位。

  中国电信长期以来积极承担信息化建设主力军的重任。早在2004年,中国电信就顺应历史潮流,主动转型,大力推进“网络创新、业务创新、服务创新”。经过多年努力,硕果累累,成绩喜人。中华大地到处都能感受到中国电信提供的优良服务为人民大众带来的便利,海外也经常能见到中国电信活跃的身影。

  在今年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到来之际,中国电信向社会发布报告,介绍公司推动电信建设和服务社会信息化情况。此举旨在增加公司对社会的透明度,非常值得赞扬。我衷心地向中国电信表示祝贺。我相信,通过主动发布公司报告,中国电信定能加强公司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使公司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迈出更大的步伐。

  祝愿中国电信在新的征途中与时俱进,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序言二

  推进信息化 服务现代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邓寿鹏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推动“两化融合”深度发展的驱动力量。

  半个多世纪以来,信息通信技术( ICT )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达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水平。

  处于ICT高端的电信业始终站在全球信息化的最前沿。中国电信作为我国现代通信的引领者和先驱,为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电信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中国电信新近发布的《信息化服务报告》,反映了我国电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出的新贡献。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信息化不仅是人们交流沟通、生活娱乐不可或缺的工具,更是提高执政效率、提升生产水平、拓展商务应用的重要手段。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正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先进生产力代表。

  信息化正日益显现其加速催化的倍增作用。通过信息技术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流程融合,能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能降低物耗和能耗,使我国已具有相当规模但仍有限的钢铁、电力、煤炭、石油等资源,能够支撑起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

  信息化能提升政府的执政效率,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大规模商务和政务信息化应用,对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严格要求,这就更加需要可靠、可控、可信赖的电信网络来支撑。

  电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中国电信过去和现在都一贯秉持敬业爱业的精神,开辟了中国电信业自立自强的道路。

  2009年以来,我国电信业已进入全业务竞争时期,肩负推进国家信息化使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及其产业链,以空前的投入和热情,改善网络和终端,改革体制和机制,改进成本和服务。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面临全新的环境与任务。我们相信:中国电信一定会借《信息化服务报告》发布之机,总结和继承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以饱满的热情和崭新的姿态投入新的历史征程。

  序言三

  用爱心,用行动,

  履行我们的职责

  今天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我们以发布《信息化服务报告》的形式,与国内及全世界的电信同行,来纪念我们共同的节日。在报告中,我们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和把握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凝聚对信息化的理解和共识,分享中国电信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的实践和思考。

  纵览历史,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浪潮。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哪个国家抓住了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它就抓住了新一轮综合国力发展的主动权,从而站到了全球化发展浪潮的制高点。

  环顾世界,发达国家一直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抢占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在新一轮的信息化大潮到来之际,它们先后部署推出了相应的国家计划,不仅成为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弄潮儿,而且竞相挤上全球科技革命的高速列车引领着世界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趋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战略部署。邓小平同志20多年前就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快步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信息产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信息技术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世界级的领先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电话用户和互联网用户第一大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向各个领域广泛渗透,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信息产业的“国家队”,中国电信充分发挥国家信息化建设主力军作用,努力使信息化成果惠及社会各行业和广大人民群众。2004年以来,中国电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业内率先提出并实施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业务结构,着力打造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的通信信息服务网络,包括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宽带网络、CDMA 3G网络和固定电话网络,建成了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研究院为核心的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具备了电信全业务、多产品融合的服务能力和渠道体系,形成了移动通信、有线宽带、固网语音、增值与综合信息服务等业务齐头并进的良好布局,为各行各业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克服危机、走出萧条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重新审视信息化的作用和价值,发现信息产业不仅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增长潜能,而且能够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不断创造出新的增长点。为此,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将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列为国家战略,出台扶持政策,投入巨额资金,加快发展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同时,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面对世界信息化发展的新动向以及“慢进则退”的新特点,中国电信立足自身资源特征,持续深化战略转型,力图通过新一轮结构调整,努力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在宽带建设光纤化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家宽带政策支持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中国电信不等不靠,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克服重重困难,启动实施“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积极引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打造了一大批具有差异化优势的融合产品和综合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形成了专业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选择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来发布这样一份报告,我们希望能够提醒中国电信的同仁,珍视肩上的这副服务信息化事业的担子,砥砺我们的员工更加尽心尽职地履行我们的职责。同时,我们深深地知道,推进信息化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开创中国信息化的美好明天!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晓初

  第一章导言

  信息社会是人类向往已久的美好愿望。近20年来,随着互联网大起大落、跌宕起伏、风云变化,人们看到了信息社会成功的希望,也逐步明确了下一代信息技术和应用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2003年、2005年,在联合国主导下,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首脑政要,先后聚集日内瓦和突尼斯,参加了世界信息社会峰会。经过深入交流,最后通过了《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并作出了几项意味深长的决议:联合国决定成立信息化推进委员会,首任主席由国际电联担任;联合国批准从2006年起创立世界信息社会日,并将其确定于每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这一天。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电信于2005年开始实施旨在鼎力参与和服务社会信息化的转型战略,并根据通信服务手段的日益完善,于2010年进一步提出了升华和深化电信转型的“新三者”战略。

  本报告第一章旨在向社会系统汇报电信转型战略的来龙去脉、意图思路和具体实践做法,衷心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指导和帮助。

  敬请关注——

  第一章

  信息社会与电信转型

  第一节 信息社会路途漫漫 网络经济潮起潮落

  1.早在20世纪中叶人类就开始探索信息社会的理想王国:70年前仙农创立了信息论,60年前马克卢普定义了信息经济的内涵,50年前梅棹忠夫预言了信息产业的勃兴,40年前法国学者展望了信息化的必然,30年前托夫勒预言了走向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浪潮,20年前奈斯比特更为清晰地描绘出了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十大趋势。

  更新、更美、更快的信息社会曾是人类盼望很久的梦。早在20世纪40年代,人类就预言信息社会将要来临。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里,来自全球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对这个崭新社会作了种种憧憬和探索。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著名数学家、信息论创始人仙农和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对“信息”的内涵作了突破性研究,认为随着市场交换发展社会运行的熵不断上升,社会生产对于物质和能量的无效消耗必然持续上升。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消除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信息作为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新兴社会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发挥至关重要的负熵作用。60~7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兹?马克卢普和马克?尤里?波拉特开创宏观信息经济理论研究先河。他们的理论揭示:信息是提升社会、企业和组织运行效率的根本要素。1963年,日本学者梅棹忠夫率先提出“信息产业”的概念,并预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在1962年至1973年期间,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也对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作了系统分析。在信息化概念的国际传播中,法国两位学者西蒙?诺拉和阿兰?孟克于1978年1月出版的畅销书《社会的信息化》起了重要作用。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出版《第三次浪潮》,对信息社会浪潮的到来作出预测。1984年,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管理大师约翰?奈斯比特饮誉全球的《十大趋势》出版,他预见了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上述先哲向人们描绘了一个信息社会的理想王国:信息成为社会运行的核心推动力,社会生产、人员流动、物质流动、资源配置等都将在信息充分交流的前提下提高运行效率;社会上一半以上的人从事信息的加工收集、分析和信息服务,形成高度发达的信息产业;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人之间、任何企业之间、人与企业之间都可以方便地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工农业按订单生产,企业库存趋零,因为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市场供需失衡现象得到杜绝,再也不会出现新鲜牛奶倒入大海、优质时令果蔬废弃路边的伤农事件;整个社会高效率低成本运转,能耗大大降低,地球家园步入良性发展……

  2.但是,20世纪60年代过去了,70年代过去了、80年代也过去了,信息社会的美好憧憬为何依然是水中月、镜中花?关键是人类一直没有找到信息充分交互的路和桥,导致信息社会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然而,20世纪60年代过去了,理想国没有走来。70年代过去了,信息社会还是水中月、镜中花。80年代过去了,信息社会仍然是空中楼阁,没能走进人类现实生活。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技术问题:当时用于海量传输信息的“高速公路”还没有铺筑好;实现信息多向、高效交换的“网络大桥”还没有搭建好。一句话,支撑信息社会的宽带化、综合化、交互式的信息网络大平台尚未建设好。

  3.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光纤技术按照摩尔定律和吉尔德定律的持续升级,互联网终于横空出世,突破了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技术瓶颈,打开了通向信息社会的闸门,引来了席卷全球、巨浪滔天的“数字化”、“网络化”、“新经济”浪潮。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局势发生大逆转。微电子技术和光传输技术飞速发展。芯片运算能力按照摩尔定律每18个月翻一番,价格降一半。在此推动下,光纤发展的速度按照吉尔德定律每6个月翻一番,价格降一半。信息传输与处理能力的指数型增长加速了信息社会的到来。

  在高度发展的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支撑下,以TCP/IP协议为核心的互联网于90年代后半期全面商用并迅速崛起。互联网的IP“包交换”技术具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个优点是真正实现了业务的综合化。这种协议,在传输上“以简单对复杂”,不论是电话信息、图像信息、数据信息都打成包,在统一的传输平台上综合交流,从而在根本上实现了业务的综合化问题。另一个优点是适应了信息社会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多样化的需要。同时,在大容量的微电子技术和光通信复用技术的支撑下,简化了的IP技术不仅解决了信息的流量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网络成本。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改变了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基因,人类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进程。

  这时,人们觉得理想中的信息社会真的来了。当时全球流行的一个关于“e乞丐”的童话很能反映人们对“新经济”、对信息化的狂热。“新经济”像一个魔方,臆造着离奇的财富神话,“一夜暴富”的传奇比比皆是。20世纪的最后10年是人类经济史上狂热的10年。在互联风热潮驱动下,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的互联网公司,无现金流入、无市盈率、无利润,仅凭借一个互联网的故事就可以迅速飙升、身价倍增,引来巨额风险资金……

  4.但是,由于互联网采用了充分开放的设计原理,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自由交互和共享,刺激了各种娱乐类、新媒体类业务的勃兴;另一方面尽力而为的质量保障,又大大影响了网络在商务领域的应用、商业模式的丰富,限制了巨额风险投资的回报,最终酿成了世纪之交网络泡沫惨烈的破灭……

  1998年10月起,作为“新经济”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从1500点一路上扬,一次一次突破、一次一次攀升,到2001年3月10日,突破5000点大关,并创下5068.62点的历史最高纪录。网络经济如日中天、网络公司春风得意,数以千亿计的资金流向网络市场,市盈率、收益比这些考核企业的传统标准被颠覆了。仿佛信息社会已经乘着互联网的热潮降临地球。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互联网采用了充分开放的设计,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自由交互和共享,刺激了各种娱乐类、新媒体类业务的勃兴;另一方面,互联网尽力而为的特点,使其在安全性方面存在天生的缺陷,作为一个娱乐应用和信息传播的网络或许可以,但高端的商务级应用却难以承载。这大大削弱了网络在商务领域的应用、商业模式的丰富,遏制了巨额风险投资的回报,最终酿成了世纪之交网络泡沫惨烈的破灭。进入4月以后,情况急转直下,美联储调高贷款利率及微软遭地方法院拆分这两件大事点破了网络经济的泡沫,网络经济的危机开始全面爆发。纳股“高台跳水”一落千丈。在这场股市的震荡中,500多家带有高科技印记的企业共凭空损失2.1万亿美元,其中原来最受欢迎的20支热门股票跌得最惨,跌幅达到50%。纳斯达克市场的震荡迅速波及了欧洲、亚洲、澳洲等地的金融市场,各地股票指数也同步起伏。大批企业摧枯拉朽般破产倒下。

  5.痛定思痛,200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委托国际电联主办全球首脑峰会共同研究加强网络安全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课题。从2003年到2005年,从日内瓦到突尼斯,有一百多位国家首脑政要出席的世界峰会经过深入交流,最后通过了《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痛定思痛,人们开始清醒起来。由于互联网是一张充分开放、尽力而为的网络,虽然能很好满足人们的交流、娱乐等活动,但在安全保障上存在隐患,这大大限制了它作为生产要素功能的发挥、商务级应用以及商业模式的丰富……

  全球“新经济”经历大喜大悲的过程,教训惨重。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水泥与鼠标如何结合成为联合国高度关注的全球性课题。

  2001年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委托国际电信联盟(下面简称“国际电联”)主办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下称峰会)来共同研究加强网络安全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课题。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是各国领导人最高级别的会议,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聚焦于信息社会主题的国际首脑会议。该峰会分两阶段举行:第一阶段会议于2003年12月在日内瓦举行,出台纲领性文件呼吁联合国秘书长成立“互联网治理工作组”。第二阶段会议于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共有一百多位国家首脑出席的世界峰会经过深入交流,最后通过了《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6. 2006年联合国和国际电联作出了几项意味深长的决议:联合国决定成立联合国信息化推进委员会,首任主席由国际电联担任;联合国批准从2006年起创立世界信息社会日,定在每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这一天;同时国际电联决定将“让全球网络更安全”作为2006年世界电信日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

  在峰会预备会上提出设立世界信息社会日并定在每年5月17日举行庆祝的建议,在该次会议上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支持,并在第60届联合国大会2006年3月举行的会议上获得批准。2006年世界电信日和世界信息社会日同享生日蛋糕,这是信息社会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2006年7月底,联合国信息社会小组(UNGIS)正式成立,国际电联担任该小组首任主席,这是为响应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的“行动计划”而作出的举动。2007年,国际电联决定世界电信日与世界信息社会日合并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2006年5月17日,全球共庆首个世界信息社会日。这不仅标志着日新月异的电信技术已经向更先进、内涵更丰富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更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的新纪元大步迈进。为确保信息通信技术持续发展壮大,国际电联将首个世界电信日的主题确定为“让全球网络更安全”。

  7.正如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在发表的致辞中所说的那样:“2006年5月17日,在国际电联成立141周年之际,国际电联将迈入一个新纪元。”

  2006年5月17日,国际电联秘书长内海善雄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意蕴深远的致辞。

  致辞首先指出:“世界电信日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国际组织的诞生纪念日。2006年5月17日,在国际电联成立141周年之际,国际电联将迈入一个新纪元。”

  针对世纪之交“网络泡沫”的惨重教训,内海善雄特别指出,在一个日益网络化的社会,保证网络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必须树立对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电子银行、远程医疗、电子政务和一系列其他应用的信心。这对于全球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实现网络安全取决于每个联网国家、企业和公民采取的安全措施。秘书长提出,为防范高技能的网络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培育全球网络安全文化。这不仅需要良好的监管和立法,还需要敏于察觉威胁,并制定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严厉对策。

  联合国和国际电联的上述多个决定及内海善雄的致辞无疑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依托电信网推动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全社会已赋予电信业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电信业在人类建设信息社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中国电信任重道远 率先转型勇担重任

  1.作为百年老店的中国电信,2000年改组为集团公司以来,一直高度关注全球网络化的潮起潮落,并派出代表观摩了国际电联承办的全球信息社会首脑峰会,就在国际电联开始思考并迈入新纪元之际,中国电信也在深刻地思考着自己面临的新的使命和责任。

  在中国,电信网始终都是信息化最重要的依托。作为全球最大的固网运营商,长期以来中国电信承担着国家电信通信主力军的重任。固定电话网、互联网骨干网、“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处处留下了中国电信艰辛的脚印。

  中国电信建有全球最大的固定电话网络,网络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按照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国电信发挥后发优势,坚持高起点、大规模、跨越式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电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层次不断提高,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电话用户总数及其普及率逐年提升,与国外同行差距迅速缩小,电信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到2000年年底,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公用网固定电话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79亿门,比1978年增长44倍,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5亿户。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加快了传统电信技术和业务的升级换代,催生出大批信息新应用。信息需求水涨船高,个人用户的简单通信需求正在向支付需求、内容需求、情感需求、游戏娱乐和虚拟社区需求等不断提升;商业和集团用户也要求日益专业化和综合化的信息集成服务。此外,电信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推动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和战略性的产业。长期习惯并擅长提供通信连接服务的电信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好地服务社会信息化,同时实现产业创新和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固网作为基础电信业务,再一次站到了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关系到国家安全、公民福利、社会信息化等诸多方面。于2000年正式挂牌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面临发展战略的抉择。

  其实,一直以来,中国电信都在持续跟踪研究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作为国际电信联盟成员单位的代表,派代表参加了2003年在日内瓦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就在国际电联开始思考电信网如何支撑信息社会这一全球性重大课题之际,中国电信也在苦苦思索——如何更好履行新时期的神圣使命与义不容辞的责任……

  2. 2004年年末,我国三大电信集团公司的领导换届,曾经带领中国移动成功实现整体上市、具有海外经验和全球视野的原中国移动(香港)公司CEO王晓初,调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到任后他带领公司领导层,纵览世界风云、放眼信息社会,于当年12月率先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电信全面服务信息化的转型战略。

  历史往往是由多种必然与貌似偶然的意外共同铸就的。2004年11月1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接到国务院的通知: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上市公司董事长、CEO王晓初调任中国电信,接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组织部门的安排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而仅仅在4个月前,王晓初领导的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完成了对母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最后10省区企业资产的收购,全面完成了从国企到国有控股、海外上市的改制。

  11月1日王晓初正式走马上任。中国电信长远发展目标如何确定?固有地位如何保持?如何履行最新使命?一个个深层次问题摆在中国电信新掌门人及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

  通过对全球电信业的深入考察、对企业内部实际的深入调研、对时代和社会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中国电信新一届领导班子果断决定突破原有业务领域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主动挑起服务信息社会的大梁。

  2004年12月19日,中国电信首次将年度工作会议提前到头一年年末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王晓初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电信要实现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由此打响了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全面转型的第一枪,奏响了新世纪电信面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强音。

  3.中国电信认为,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不论遇到多大的起伏,社会信息化的方向不会改变;电信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在信息社会中将义不容辞地肩负更加光荣的使命。为了承担起这项新的历史重任,中国电信必须义无反顾地推进网络与技术转型、业务与服务转型、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

  作为共和国的电信“长子”,中国电信做出的华丽转身,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对我们中国电信的需要。转型,是中国电信把脉信息化发展趋势后作出的战略决策。转型,是中国电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而主动创新的必然选择。转型,是中国电信参与建设信息社会的最佳途径。

  随后的一年,转型的思潮在我们中国电信各省级企业和70万员工中奔流激荡。思想大讨论、研讨班、全员宣贯……面向信息化大蓝海领域转型迅速成为中国电信上上下下的高度共识,转型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终于转化为中国电信的具体行动方针和指南。

  4.战略转型带来了中国电信各级员工观念转变和创新激情,“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等创新业务,雨后春笋般地脱颖而出、拔地而起。

  方向瞄准后,中国电信大刀阔斧地从网络、服务、体制、管理等层面入手实施一系列变革,对接社会信息化全新需求。

  2005年,中国电信先后出台转型指导意见、精确管理指导意见,积极实施精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企业运营模式。2006年,明确提出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以客户品牌统领经营活动,将业务导向的组织架构调整为客户导向的组织架构。从单一业务下的运行机制向以客户和市场目标为导向的综合集约化管理变化,建设一体化的、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综合业务支撑系统,对不适应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进行革命。2007年提出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进一步调整、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和运行机制。

  业务转型是先导。以“商务领航”和“号码百事通”为标志,中国电信让消费者逐步认同和感受到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崭新形象。2006年,号码百事通和商务领航作为中国电信集团力倡的主力业务浮出水面。为推进这两项业务,中国电信集团总部特别成立转型推进办公室。

  5.自从电话问世,就有了电话号簿和电话查号台,但是一百多年来它的功能就是:你填报、我登记,你查问、我报号。打电话的人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难题,你不说、我不问;号码后面的企业还有什么信息要告知需要的人?你说了,我也办不到。因为,传统电信的任务就是连接。天经地义、习以为然。但是当电信人的定位转变为综合信息服务商以后,号码后面居然演绎出如此缤纷的世界。

  2007年8月16日,号码百事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号百”)在上海成立。号码百事通的前身就是114查号台。这个昔日为市民查询电话号码服务的电话热线摇身一变成为知晓天下事的电话导航员,订餐、订房、订机票、问路、要车、找工作……不论用户寻找的目标是大是小,具体还是模糊,都可以找号百。号百成立以来,在保持传统“语音搜索”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电信全业务融合,向手机WAP、互联网等立体化渠道延伸,构建多渠道融达的前后向一体化商业模式。

  号码百事通还一改电信企业此前的160、168等声讯信息咨询服务“前端收费”模式,借鉴了谷歌、百度等搜索应用提供商的后向收费模式,为“只有行业需求,没有明确目标”的查询用户提供“优先报号”的服务,排名靠前的企业的电话和相关信息优先报出,电话可以直接转接。这样,在满足个人用户、企业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的同时,也为中国电信带来更多的收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后的114,如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一下子变得万众瞩目,受到市场热捧,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2011年全国号百业务收入完成117亿元,实现115亿元的目标,同比增长18.6%;号百综合信息搜索量25.3亿次,信息准确率大于95%;号百客户满意度高于90%,市场地位持续提升。

  自从电话问世,就有了电话号簿和电话查号台,但是一百多年来它的功能就是:你填报、我登记,你查问、我报号。打电话的人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难题,你不说、我不问;号码后面的企业还有什么信息要告知需要的人?你说了,我也办不到。因为,传统电信的任务就是连接。天经地义、习以为然。但是当电信人的定位转变为综合信息服务商以后,号码后面居然演绎出如此缤纷的世界。

  目前,号百拥有电子商务、电信传媒、信息经营、融合通信四大业务板块。各大业务发展迅速,呈现广阔前景。从号百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势头可窥全豹,该项收入从1.15亿元起步,连续三年年均增长率100%以上,2010年突破10亿元。电子商务核心的三订业务即订机票、订酒店、订餐饮业务总量2010年较2007年翻了三倍。

  号码百事通呼叫中心作为政府、企业与用户之间沟通、联络的桥梁与纽带,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客户服务中心、咨询中心向营销中心、企业价值中心转变,在技术上也从传统的“手指按动+嘴说耳听”语音服务,向视频、web互动、微博、即时通信等“眼球体验”的全方位互动多媒体转变。在政府部门及金融、制造业、交通物流、医药卫生、电子商务等行业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电信外包呼叫中心服务自2000年在广东开展至今,已经为行业客户提供资源租用服务、业务流程外包(BPO)、扩展服务等在内的一体化呼叫中心外包专业服务,满足客户在产品销售、用户服务、市场调查、业务咨询、电子商务以及呼叫中心异地灾备等方面的需求。

  2010年以来,外包呼叫中心业务增长保持在35%以上,目前服务政企客户超过2000家,覆盖银行、保险、大型央企、民企和外资企业以及税务、市长热线等重要政府行业客户,总外包座席数已超过4万个。

  6. 2005年8月8日,中国电信联合联想集团、思科、微软、神州数码、惠普、中兴、点击科技、用友软件等8家IT巨头,发起成立“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并推出旨在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的“商务领航”全新客户品牌。该联盟被政府高层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里程碑。

  如果说“号码百事通”解决了百姓的综合信息服务需求,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快捷高效,那么“商务领航”的出现则是中小企业的福音。2005年8月8日,中国电信联合联想集团、思科、微软、神州数码、惠普、中兴、点击科技、用友软件等8家IT巨头,发起成立“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并推出旨在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的“商务领航”全新客户品牌。该联盟被政府高层称之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里程碑。“商务领航”是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一站式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它将众多IT软、硬件产品与电信基础通信业务和增值业务相融合,为商业客户搭建了一个专业的、安全可靠的、高效的电信级网络和服务平台,能够更好地解决商企客户信息化应用需求,有效控制企业管理成本,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同时,它还集中了中国电信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丰富的语音、数据、增值应用等产品,为商企客户提供了选购信息化产品的专业电信级服务,免除了客户在维护通信设备、网络和应用系统方面的后顾之忧。此前,中国电信在企业信息化市场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提供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解决方案。为满足市场需求,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电信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统一的“商务领航”服务。随后,“商务领航”发展成为中国电信面向政府、企业客户的统一品牌,为他们提供综合办公、总机服务、移动全球眼、手机对讲等融合服务。截至2010年,全国加盟“商务领航”的客户数将近500万。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但受制于资金、技术、人力等因素,急需第三方提供一揽子信息化配套服务。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加值的74.7%、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和出口总额的62%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80%。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创造了70%的创新成果。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整个企业数量的99%。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截至2004年上半年,国内近63%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11.7%,85%的企业对网站的运作局限于宣传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因此积极寻找和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既是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条件。

  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成立大会上,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曲维枝副主任指出,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的成立,将为全面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作出贡献。她说,近几年,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的配套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紧迫的需求。网络、软件、硬件、系统服务商一起联合组织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是应需而生,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

  在两年坚韧而高效的转型后,中国电信将聚焦客户与创新作为转型战略路径,开启全面服务社会信息化的大幕。在城市、农村、校园、各地均结出累累硕果。

  第三节全业务如虎添翼全方位升华转型

  1. 2009年,电信分营八年后,中国电信终于获得了移动通信和3G运营的牌照。结束了较长时间中国电信手段不全的艰难创新历程。全业务经营让中国电信在服务信息化的征途中如虎添翼。

  2009年1月7日,中国电信获得3G牌照,电信体制改革8年后,中国电信终于重新成为全业务运营商,为全方位服务信息社会提供了条件。2009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前后,中国电信推出“天翼”3G业务品牌,以更强大的通信技术提供高速宽带的语音、数据、视频、多媒体业务服务,正式进入全业务时代。中国电信业全业务的拓展,互联网、固网与移动网的融合,带来的不仅有服务领域的扩展,更有服务功能的强化和服务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全业务经营让中国电信在服务信息化的征途中如虎添翼。

  2.世纪之交,全球科学界评选出“将对新世纪产生长远影响的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两项信息产业的成果入选,一个是蜂窝移动通信,一个是互联网。十年后人们发现,这十年不仅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获得持续发展,更令人瞩目的是它们结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它正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就在此时,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通信时代来临。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业务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许多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产业环境变化更加迅速。短短几年内,终端、应用、网络领域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在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的时间里迅速发生。在下一个20年或更长的时间,移动互联网将始终站在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前沿。2007年1月,iPhone发布,这是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的标志性事件。2008年App Store的诞生,移动互联网全新的商业模式建立起来,并呈现出巨大活力。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比2009年增长72%;App Store的下载量接近百亿次;201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2.77亿。2011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与互联网用户重叠率超过70%,到2012年将完成互联网用户向移动互联网的迁徙。思科预计,从2008年至2013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将增长66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1%。

  3.站在新起点上,2010年年底中国电信在总结六年转型经验的基础上,又一次敏锐地抓住历史的机遇,明确提出了“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的“新三者”战略,全方位升华和深化了中国电信服务信息化的转型战略。

  全业务牌照的获得、移动互联网的勃兴,给中国电信深化转型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中国电信再次因时奋进,于2010年12月28日提出“新三者”目标: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以求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信息化,并为企业自身带来稳定的新增长源。

  站在新起点上,中国电信通过系列务实创新策略,满怀信心大步向前,全方位深化和升华了转型战略。

  4.为了向用户提供全面高速覆盖、资源快速指配、能够快速响应、按需保障质量、支持个性需求、接入灵活协同的随时随地的宽带接入服务,中国电信进一步明确了义不容辞的职责目标: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

  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这意味着网络规模高速覆盖,提供业务适配的宽带服务;资源快速指配,提供快速响应的自助服务;质量按需保障,支持个性需求的高质服务;接入灵活协同,支持灵活便捷的接入服务。可通俗地表述为客户感知良好、运营管理方便、业务开通灵活、通过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质量可控制、网络可管理,提供高速协同接入、资源自助指配、速率针对性保障的差异化服务,成为客户首选、综合能力最强的网络。

  中国电信是国内唯一拥有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天地一体”网络的电信运营商,未来在有线宽带、天翼3G移动通信、数据中心等方面都将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电信具有优质的网络覆盖优势,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CDMA通信网络和全球领先的IP核心网,可供2G、3G、WLAN和光纤等各类宽带接入系统共享;基站总数超过30万个,网络覆盖率超过99.9%,基站光纤接通率达到96%。截至2011年6月底,天翼3G网络已经覆盖中国大陆全部县及县级以上城市、近90%的乡镇,海外漫游通达全球。目前,中国电信正在全力推进WiFi热点覆盖,截至2011年年底,WiFi热点达到70万个,2012年计划增至100万个。

  在智能管道的建设方面,中国电信将使所提供的通信管道具备高带宽、固移网络融合、用户可自主参与网络的配置与管理、以用户和业务区分的分级按需保障等特点。同时,采用深度包检测(DPI)等技术,强化移动网络的客户、业务识别能力,实施移动流量的精确管控。未来能够真正解决消费者在信息接入上的需求,让用户能够在任何一个地点,以任何一个方式,选择自己要的接入方式。

  在智能管道建设方案的选择上,中国电信更加注重现网的实际情况和运营效果,并提出了“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网络可管理”四个目标。目前,中国电信对智能管道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试点:第一阶段,开启端到端QoS机制和流量统计功能,验证重点用户速率优先保证效果;第二阶段,在实现对于用户流量的实时统计功能基础上,对试点用户进行分级管理,验证用户速率或特定业务流量的管控能力;第三阶段,针对用户、业务、时间和位置等维度,区分不同QoS设定和动态调整,进行精确化的带宽管理。

  5.面对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应用和多种多样的创新可能,中国电信按照“统一、开放、聚合、服务”的特征提出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新定位:做综合平台的提供者。

  成为综合平台的提供者。这意味着这个平台具有“统一、开放、聚合、服务”突出特征。所谓“统一”是指强化核心应用,为用户提供一致性融合业务体验,实现业务产品的协同营销,合力提升品牌价值。所谓“开放”是指开放综合平台资源与能力,面向自营及第三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及产品提供服务支撑,构建生态环境。所谓“聚合”是指汇聚自身能力与资源,支撑多样化合作模式,聚合自营和第三方内容与应用,建立综合平台规模效应。所谓“服务”是指提供全面的运营管理服务,支撑业务产品的快速部署,支撑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持续创新。

  为此,从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中国电信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2010年3月,借鉴苹果的做法,中国电信推出移动终端应用平台天翼空间。目前上架应用数量已经突破5万,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增至8万件。天翼空间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其中付费用户占10%,单月下载量超1000万次。

  ——2011年7月,中国电信联合24家企业共同发起的移动互联网开放合作联盟,以开放、合作、创新为宗旨,引用优秀移动互联网企业,培育扶持具有发展潜力创新业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充分发挥各企业的平台、客户和渠道的优势,增加相互之间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用户数,有效扩大用户覆盖,最终实现产业链各方的优势互补和互利互赢。

  ——同时,中国电信推出国内首个能力开放统一合作门户(open.189.cn),喊出了“有能力你就来”的口号。中国电信开放的能力包括7大类15种,与其配合的商业模式有零售、SI扩展和后向广告三种。从2011年3月份上线半年后,中国电信能力开放平台已有超过1万个开发者参与,并和15家SI签订了合作协议。

  ——2012年3月27日,中国电信正式发布“天翼开放平台”。天翼开放平台上线后,中国电信将在网络平台、支撑平台和业务平台三个平台方面提供开放能力对接。“天翼开放平台”作为中国电信首个使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它集成了中国电信以往由不同产品基地和专业公司提供的开放能力,开发者只需登录http://open.189.cn,就可以申请全部开放能力,包括查阅技术文档、下载SDK、访问开发者社区和申请应用测试上线等。首批8家合作伙伴腾讯、百度、搜狐、新浪、人人网、UC优势、开心网、大众点评与天翼开放平台签署了合作协议,未来几个月内将陆续在各自产品中嵌入天翼开放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能力。

  6.按照“广合作、准切入”的思路,中国电信在向社会积极开放电信资源和能力的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电信的特长,提出了拓展服务信息化的新目标:作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

  做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具体而言就是,遵循移动互联网运营规律,集约经营,中国电信向社会应用开发商与服务提供商开放电信资源与能力,聚合内容与应用,谋求产业链共赢。合作与自营比例为九比一。参与形式多元化,包括开放合作、部分掌控、自主经营;合作模式多元化,包括战略合作、资本合作和业务合作等。而基于中国电信企业优势资源自主掌控的部分内容和应用,则需要快速发展、规模上量,以求增强价值链上的主动权。

  近年来,中国电信在全国部署了天翼阅读、协同通信、物联网、爱音乐、爱游戏、天翼视讯、天翼空间、动漫等八大天翼基地,集约开发和运营移动互联网核心产品。八大基地主要打造自营移动互联网核心产品,目前开始形成联运效益。经过精心培育,爱音乐、天翼视讯、天翼空间注册用户数均已超过4000万,爱游戏和天翼阅读注册用户也都超过3500万,规模效益凸显。

  作为八大产品基地中的耀眼明星之一的协同通信运营支撑中心和协同通信产品基地于2009年7月在杭州正式成立。本基地是中国电信融合通信的载体和中国电信云通信能力的整合者,向用户提供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基于通讯录,提供多媒体消息、短信、多方通话、视频会议、传真、定位和社区的融合通信服务。

  协同通信充分利用了中国电信已有的网络资源,使用单位无须投入昂贵的软件、硬件设备,使用费用比较低廉,有效提升了服务能力、办公效率、沟通能力、协调效率,降低了综合运营成本,助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如,在浙江省委组织部2010年3月开展的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市、镇、村三级党员15000多人在256个分会场列席会议,通过协同通信在线互动,创下全国视频会议之最。又如,网盛科技将电子商务与协同通信结合,向化工、纺织等行业提供区域、行业生意圈,使商户的商机获取提高8倍,成交率提高4倍。目前协同通信拥有200万企业用户,1010万用户,2011年收入超过1.6亿元,2012年收入预计超过2.2亿元。

  2012年年初,中国电信启动亿元资金鼓励公司内部员工创业计划。3月22日,中国电信宣布上海创新孵化基地正式启动,该基地力争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培育出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发展前景的创新公司,在上海营造创新孵化良好环境,培育移动互联网新军,推进国家信息化进程,服务于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

  在上海的创新孵化基地,中国电信将向创业团队提供创业资源,为创业团队走向社会提供扶持和帮助。专家认为,中国电信此次建立的上海创新孵化基地,有几大突破。一是首次建设“特区化”的创新发展平台。中国电信将以更加开放的方式、符合行业规律的模式方式来哺育、培养新项目。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引入民企的股权和人才激励机制,打造创意发现、项目孵化、投资加速的全新发展模式。二是开放全网“专业化”的电信资源服务创业团队。立足和依托中国电信的优势,向创业团队开放中国电信覆盖全国的网络和平台资源、营销渠道和研发设施。三是构建“引领化”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布局。将中国电信的资金、网络、技术、人才等资源与政府科技创新环境、社会资本等进行高效整合对接,打造出国内领先的创新成果转化及服务平台。此举一出,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插上“天翼”翅膀的中国电信在信息化服务的广阔天空将飞得更高。

  7.通过转型服务社会信息化的战略赢得广泛尊重:自2004年以来中国电信连续四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A级绩优企业;2007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2010年被《Euromoney》杂志评为“亚洲最佳管理公司”第一名。

  到2010年,中国电信转型战略成效显著:从2005年到2010年通信主营业务收入发生结构性变化,非话音收入占比超过一半以上;号百、ICT、互联网增值业务等转型重点业务年营收规模均跃上百亿级。企业价值得到认可:自2004年以来连续四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A级绩优企业;多年入选“世界五百强”;2007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2010年被CDMA发展集团(CDG)授予“杰出运营商领袖奖”;2010年被《亚洲金融》评为“中国区最佳管理公司”和“最佳企业治理奖”;2010年被《Euromoney》杂志评为“亚洲最佳管理公司”第一名。

  第二章 导言

  随着网络应用和信息社会的推进,基于光纤入户的宽带发展工程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国家战略。在我国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宽带提速也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什么选择光纤来打造信息高速公路?为什么金融危机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都把普及光纤入户作为重启经济增长的重点?实施宽带战略对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何意义?怎样才能规模化实现“光进铜退”?

  本章系统综述了信息专家对宽带技术发展的回顾分析,介绍了中国电信近年来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发布了我们积极参与宽带提速工程的计划目标。当然我们也深知,宽带战略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因此,在报告中也表达了我们关于系统推进国家宽带战略的想法、建议和渴望,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参与。

  敬请关注——

  第二章

  综合国力与宽带提速

  第一节 光纤铺设信息道中华之光勇争先

  1.山重水复疑无路,光纤发现开新天。华人高锟一项对激光脉冲信号在玻璃纤维中传导性能的理论研究,终于为信息流找到了宽阔的通道。

  江河往往在最狭窄的峡口卷起巨浪,人类总是在最难解的地方创造奇迹。信息社会,作为一个以信息交互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海量信息的传输通道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苦苦找寻建设信息社会王国的基础跑道。最后,华人高锟一项对激光脉冲信号在玻璃纤维中传导性能的理论研究,终于为信息流找到了宽阔的通道。

  今天,绝大多数信息学者公认:1966年是信息进程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一年,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发表论文提出,如果把石英玻璃提纯到99.9999%并拉制成丝,那么,光信号在其中传输的衰耗将小于每公里0.2dB,就可以在这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光纤中同时形成几百万甚至上亿条电话通路。

  高锟的这一理论如此大胆超越,以至于当时有人笑他是“痴人说梦”。然而就像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一样,科学的魅力正是在于,只要理论证明完美严密,那么结果无论多么难以置信,都有望成为事实。

  果然,四年之后,美国康宁公司根据高氏理论,拉制出了第一根可实用的光纤。到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发达国家已研制更新了四代光通信系统。那时,光纤通信已可在每对只有头发丝1/3粗细的光纤上传输1920路电话信息。

  不仅如此,随着复用技术的不断提高,每对光纤中可以传输的信路数还在成倍地提升。由此,诞生了网络三大定律之一的吉尔德定律: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一倍。带宽的增长速度达到摩尔定律预测的CPU增长速度的3倍!

  至少到今天,光纤容量的潜能有多大依然看不到尽头。光纤的传输速率、传输频带远远优于金属缆线,近乎无损的传输质量和几乎无限的带宽容量,扫除了信息传递的最大障碍。所以光通信技术一问世,便突飞猛进,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高锟,这位出生在中国上海,曾经担任过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并在校长任上为推进香港回归祖国做过许多有益贡献的英籍华裔科学家,因为这项光通信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在四十多年后的2009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人们称呼他——“光纤之父”。

  2.“高氏理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得到了中国邮电科技工作者赵梓森的关注和响应。1979年,赵梓森和同事们拉制出我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光纤。三年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与武汉电信合作,在汉口、武昌两个电话分局之间安装并开通了8M光缆市话工程。

  也许是由于血脉相连的缘故,高锟的预见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得到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邮电科研战线一位普通科技工作者赵梓森的关注和响应。70年代初,刚刚恢复工作的赵梓森正在进行大气激光传输课题的研究。当他正在为气候不稳定影响激光传递质量发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外文期刊上接触到了素不相识的“高氏预见”。光纤通信,这个全新的领域一下吸引了他。

  从此,赵梓森建议正在筹办中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把光纤通信作为主攻方向,并带领他的团队展开了艰难的攻关。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挫折甚至试验事故造成的伤害,1979年,赵梓森和同事们终于拉制出我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光纤。

  三年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又与武汉电信合作,在汉口、武昌两个电话分局之间设计、安装并开通了8M光缆市话通信工程。该工程全部使用国产光纤,从汉口合作路到武昌民主路,全长13.3公里。这是国家“六五”规划重要攻关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实用化的国产光纤通信工程,我国光纤通信的历史就此揭开。赵梓森后来因此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电信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世界领先的采用光纤通信的电信企业。

  3. 1986年,时任邮电部副部长的吴基传亲自部署采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34M光通信传输系统,在湖北电信电路最紧张的武汉至荆州、沙市方向,建设了我国第一条二级光缆。

  1986年5月,时任邮电部副部长的吴基传来到湖北检查工作,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并可投入使用的34M光通信传输系统吸引了他的注意。在深入调研、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吴基传亲自部署在湖北电信电路最紧张的武汉至荆州、沙市方向,建设一条采用国产技术的光缆线路。1986年8月29日,武汉——荆州长途光缆通信试验段工程立项。1987年6月20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仅仅用了半年时间,汉荆沙光缆工程便于1987年12月29日建成开通。既缓解二级干线的困难,也为一级光缆干线的建设积累了经验。

  4. 1990年1月,我国第一条一级长途光缆干线——宁汉光缆工程全面完成。工程验收的第三天,媒体披露了邮电部的重大决定:“今后中国将不再建设中同轴电缆干线,并加快建成以光缆为主的骨干通信网。”

  1989年10月,我国首条跨省一级干线工程——宁汉光缆全线开工。1990年1月,九江至南京段竣工,宁汉光缆工程全面完成。

  1991年1月15日,在宁汉光缆正式通过工程验收的第三天早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转播了《人民邮电》报披露的邮电部一项重大决定——“今后中国将不再建设中同轴电缆通信干线,而将逐步建成以光缆为主的骨干通信网。”

  1994年5月12日,《全国邮电九五计划纲要》以面向未来、面向信息社会的目光、胸襟和胆魄,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到20世纪末,我国将全面建成“八横八纵”、覆盖全国省会城市和重点地区,连通世界的光缆传输骨干网。

  5.南沿海光缆、北沿海光缆、京汉广光缆、郑西成光缆、大东北光缆、西兰乌光缆、兰西拉光缆……1998年8月,随着光缆天路连通西藏,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提前两年建成了总长达7万多公里,覆盖神州大地的“八横八纵”电信光缆骨干网。

  南沿海光缆、北沿海光缆、京汉广光缆、郑西成光缆、大东北光缆、西兰乌光缆、兰西拉光缆……1998年8月,随着光缆天路跨越青藏高原连通西藏,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提前两年建成了总长达7万多公里,覆盖神州大地的“八横八纵”电信光缆骨干网。

  同时,中国电信还建设了我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速率最高、用户最多的全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并于1995年5月正式向社会开放,物理节点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1998年7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二期工程启动。Chinanet充分发挥国家公用网络的骨干作用,成为国际Internet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中国电信宽带骨干网和IDC依然是国内互联网企业主要的承载运营商,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6. 20世纪末,中国成为全球长途干线数字化、光缆化全世界比例最高的国家。“中华之光”闪耀全球!

  正确的抉择换来了通信的腾飞。我国电信骨干网跨越铜线阶段,一步到位迈入光通信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通信干线紧张的局面,满足了呈几何级数递增的信息流通传递的需求,也使得我国骨干网成为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

  自1989年以来,在我国的国际通信线路中,光纤通信同样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电信先后参与了28条国际陆地和海底光缆的建设和投资,建成首条在中国登陆的国际海缆系统“中国-日本”海缆系统和“中国-韩国”海光缆系统、FLAG海底光缆,以及分别登陆于中国的三条主要海缆:SEA-ME-WE3、中美光缆、亚太2号海底光缆系统,更使中国电信成为连接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五大洲的桥梁。

  中国电信还与香港、澳门地区及周边国家开展了广泛合作。自1999年起,中国电信先后投产开通了内地-香港、内地-澳门,以及连接欧亚大陆的TAE光缆和连接东南亚地区的CSC光缆等一系列跨国境、跨地区的陆地光缆系统。

  目前中国电信的国际带宽达到1240G,直通67个国家和地区。“中华之光”闪耀全球!

  正如所有的高科技创新一样,研发科研往往从末梢小规模实验开始,逐步向复杂的大规模中端、高端挺进;而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推广又往往从国家投入高、产业回报高的高端甚至军用领域应用开始,然后随着性价比的逐步优化再向民用大众市场延伸。光纤通信的规模应用也是从先主干、后支线、再市话的路子渐次铺开的。

  第二节光纤入户成共识 中国电信率先行

  1. 20世纪末,光纤技术已经成熟,世界主要国家的通信干线都已经基本完成光纤化。全球都认识到,包括用户线在内,光纤将端到端全面替代电缆。但是,由于需求不平衡、工程总量大、投资风险大,在通往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接入网的光纤化方面,全世界久久举棋不定…

  到20世纪末,光纤技术已经成熟,世界主要国家的通信干线都已经基本完成光纤化。全球都认识到,包括用户线在内,光纤将从端到端全面替代电缆。但是,在通往千家万户“最后一公里”接入网的光纤化方面,全世界久久举棋不定,难以下定决心对接入网进行全面光纤改造。

  这一方面是因为,尽管光纤在城市本地网、长途干线以及国际线缆上显示出远超铜线的优越性,但当时的国际市场上,光纤及用户端设备的价格还非常昂贵。同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价格明显高于铜线通信系统。“最后一公里”虽说不长,但所有用户的最后一公里总和,则足以绕地球几千圈,进行光纤改造所需要的投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另一方面,用户对光纤宽带的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住宅用户的需求极不平衡,基于光纤的高速宽带需求比例很低。通信经济是一个典型的规模效应经济。巨大的投资额和较低的使用率,就造成当时光纤接入改造的量价比畸低,这是困惑全世界的难题。显然按照常规的市场化投入产出规律,单靠企业、行业的力量是很难突破退铜进光的技术瓶颈。

  2.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日韩两国以战略性眼光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将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复苏的重点指向宽带接入网。一举实现危机后重启经济增长,而且使日韩的综合竞争力国际排名跃居世界前列。

  直到1997年年初,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韩两国在不幸中获得了破题的机遇。

  金融危机席卷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及东南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摧毁了各国的经济体系。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罗斯福新政的经验,为了重启经济增长,日韩政府都考虑通过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来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即以“赤字开支”来恢复经济平衡。

  投到哪里效应最广?日韩两国以战略性眼光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将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复苏的重点指向宽带接入网。

  危机后十年,日本和韩国政府先后投资371亿日元和近300万亿韩元,推动国家光纤宽带接入的发展。2001年,日本提出e-Japan战略,制定了“可高速上网家庭3000万户,可超高速上网家庭1000万户”的目标。后来的u-Japan“下一代宽带发展战略2010”构想,则将目标提高到在2010年前建立一个“100%国民利用高速及超高速网络连网的社会”。韩国2004年提出了为期6年的BCN计划,建设遍及全国的宽带化用户网络,实现50~100M的带宽。此后的UBcN计划,也将目标提升到10倍:有线网的最高传输速率将达1G,无线网平均传输速率将达10M。

  由政府主导在经济危机推倒的废墟上成片改造,往往比一点一滴市场推进的效率更高。通过政府的投资,强制性地用光纤接入取代原有的铜线接入,涉及千家万户的光纤到户工程被规模化激活。同时,高速的宽带网络将培养出一整条世界领先的信息产业链,极大地刺激经济增长,并带动一系列的信息消费。

  经过大力推动接入网的光纤化,日韩两国在危机后重启经济增长,综合竞争力国际排名重返世界前列。日本,这个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岛国,长期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宝座。韩国也跃居第十四位。

  3.日韩的成功经验证明:宽带普及率每增长10%,可以拉升GDP一个百分点。2003年,国际电联在日内瓦藉此发布报告:《宽带的诞生》,进一步吸引了全球对宽带发展的高度关注。

  日韩两国在经济危机后,通过改善宽带接入,畅通信息传递、重振经济活力,迅速挽回发展颓势的事实,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震动,纷纷开始关注并研究宽带对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2003年,国际电联在日内瓦发布报告《宽带的诞生》,分析日韩的成功经验,深入阐述了宽带的价值,点明其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预言了未来宽带的火爆发展。从此之后,国际电联还多了一项工作:每年都对世界各国宽带发展水平进行统计和排名。

  联合国相关研究表明,当今社会宽带拉动经济发展、促进信息分享、变革生产生活方式的作用日益凸显。宽带的部署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和持续复苏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也是未来数十年中最关键的经济驱动力。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有数据表明提高宽带普及率有利于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全局。

  据预测,全球宽带普及率每增长10%,将拉升GDP增长1%,对中国而言则将推动GDP增长2.5%。中国建设宽带网投资500亿元可以增加84万个就业岗位。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国家的调查都表明,发展宽带不仅能直接带动GDP增长,还能拉动出口,促进就业,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4. 2004年,满怀提升国力的梦想,中国电信率先在武汉启动了光纤到户的试点。2005年建成开通了国内首个由电信运营企业主导的FTTH商用试点——武汉紫菘小区,从此拉开了光纤到户在中国的发展序幕。

  “日韩”破局的经验,同样引起了中国电信的深刻思索。作为中国光纤网络最早的建设者、坚定的推动者,中国电信对宽带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有着最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早早预见到“最后一公里”的铜线接入可能带来的瓶颈。

  受技术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过去十年,我国的宽带接入与世界一样,主要采用以ADSL2+为代表的铜线宽带技术,可提供512K起步的带宽。经过改造虽然还可以大幅度提速,甚至提到8M至16M,但是在光纤与铜线混合的网络中,越高的带宽意味着越多的端局、越复杂的网络结构。接入网的典型距离是一公里,要达到铜线接入的带宽上限,必须通过光纤到楼把铜线到户距离缩短至少一半到五百米以内。通过这样“修修补补”、“拼拼接接”的方式实现提速,工程复杂,性价比更低。

  基于光纤的末端接入技术带宽起点高,上行空间大。光纤入户(FTTH)的部署可带来带宽的跨越式提升,基于PON技术的点对多点光纤接入,更可利用单根馈缆光纤让更多(64~128)用户轻松共享1G、2.5G甚至10G带宽,每用户接入速率可调范围更大,建网成本更低。

  为了摆脱被动探索出路,2004年,中国电信就提出,全光网络将是未来的方向。并在武汉率先启动了光纤到户的试点。

  武汉,这个与光通信结下不解之缘的城市,从诞生第一根光纤起,光通信的发展就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中国光通信几乎所有的“第一”都出自这里。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是国内最早实现光纤到户商用的企业,从2004年起,武汉电信联合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就启动了光纤到户试点项目,2005年即开通了国内首个由电信运营企业主导的FTTH商用试点——武汉紫菘小区,从此拉开了光纤到户在中国的发展序幕。

  5.然而,武汉邮科院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光通信设备,武汉电信靠巨额补贴发展用户的模式,如何在武汉、在湖北、在全国推广?中国电信在积极推广试点的同时,也感到:必须通过国家行为激活国民和企业的参与热情来共同推进这个巨大的社会工程!

  在中国电信湖北公司和市政府的支持下,武汉电信积极推进光纤到户的应用和建设,针对不同的楼宇、不同的客户需求、不同的建设环境,推出了多种建设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光纤到户的发展。2007年,武汉FTTH用户已经超过2万。为此,2007年下半年中国电信专门在武汉召开现场会,研究光纤入户的全国推广问题。

  然而结果既让人满意,又让人担忧。满意的是试点表明退铜进光在技术上可行,担忧的是这种小规模的改造使产业链各环节都承担了较大的经济负担。武汉光纤入户的推进,是在市政府的支持,以及武汉电信、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两家合作单位做出牺牲的情况下实现的。研究院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光通信设备,武汉电信企业补贴用户的方式发展用户。

  即使集中力量在武汉进行一个试点可以做到,但推广到全国,就必然面临更多问题。在全国宽带接入网络进行一次彻底变革,意味着我国现有的5亿多公里、铜光比例为10:1的宽带体系需要加快光纤改造。在改造过程中,由于初始投入过大,用户的发展有较长的过程,不到10%的安装率将给电信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压力和经营风险。

  同时,我国宽带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市场机制更加无能为力。事实上,那几年中国电信每年在光纤方面的投入占比已达到年收入的40%,但与辽阔的国土面积相比,与数亿互联网用户水涨船高的带宽需求相比,如此巨大的投入,依然显得单薄。

  显然,宽带改造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国家、用户来共同参与,绝非企业独立能完成的。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宽带网络整体向光网升级,同时满足用户对高速率、低资费的期待,必须通过国家动用全社会资源支持发展宽带,推动成片开发或改造,以规模运营降低改造成本,并以良好的市场运作确保后续资金循环。一句话,必须通过启动国家宽带战略来实现!

  2007年,湖北电信总经理廖仁斌和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院长童国华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他们俩的倡议下,来自湖北各界的几十位人大代表,在这次会议上共同提交了启动国家宽带战略的提案。从此,每年“两会”廖仁斌、童国华都向国家提交建议制定国家宽带发展战略的相关提案。他们大声疾呼,当前中国宽带接入发展的落后与整个通信水平在全球领先的地位不相适应,这极有可能导致通信发展出现再度落后的局面,宽带战略仅靠一个企业难以规划,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实施国家战略。

  第三节宽带提速助力经济转型 光网城市点亮信息社会

  1. 2008年更大规模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重启经济的课题又一次摆在全世界面前。日韩成功的宽带重启经济模式被迅速复制。

  日韩的经济崛起历程,让全世界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越是重视信息化、越早启动国家宽带战略、计划的国度,就能越快找到重启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国家核心竞争力也得以重塑和提升。除了GDP之外,宽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指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筹划研究宽带战略,寻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机。2008年更大规模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重启经济的课题又一次摆在全世界面前。日韩成功的宽带重启经济模式被迅速复制。

  2.“连通美国”、“宽带英国”、“数字印度”,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国家,宽带国家战略和国家工程纷纷出台。2011年1月5日,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统计快讯称,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已有82个国家推出或是正在规划国家级宽带战略。

  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卷入风暴的世界各国开始面临日韩在亚洲经济危机中同样的局面,重启经济的课题再一次摆在他们面前。由于已经普遍认识到宽带对于提振经济的重要意义,美国、英国、法国等纷纷效仿日韩,不约而同地在经济刺激计划中提出“连通美国”、“数字英国”、“数字法国”的宽带建设目标。短短几个月内,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等国纷纷迅速公布了自己的国家级宽带建设计划。

  2008年,英国政府提出了“数字不列颠”行动计划,并于两年后设立一个新政府机构“宽带传播英国(BDUK)”,负责在2017年年底前实现全英90%的家庭接入宽带的普遍服务承诺。

  2009年4月8日,美国宣布正式启动国家宽带计划。具体目标是:至少1亿美国家庭应能使用平价宽带,实际下载速率至少达100M,实际上传速率至少达50M;每个美国社区都应能获得至少1G的宽带服务。

  2010年5月19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为期5年的“数字化议程”计划,将在欧盟27个成员国部署超高速宽带,并将促进电信领域增长定为首要任务。

  2010年12月,同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大国印度发布《关于推进国家宽带计划的建议》计划在2013年前,所有超过500人的村庄实现光纤接入。

  与以往历次经济危机不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来得快,救得也快,酝酿已久的宽带战略启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宽带光网的延伸,就像一条条大动脉,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充沛的活力。

  据初步统计分析,在欧盟,宽带能够帮助制造业提高5%、服务业提高10%的劳动生产率,对欧盟国家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达到0.71%。在美国,宽带的发展对上下游产业就业的拉动作用高达传统产业的1.7倍。发展基于宽带的远程应用,10年可减少1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美国每年11%的石油进口。

  据预计,在宽带网基础设施上每投入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1亿元),将创造近10万个就业机会。宽带普及率每提高10%,将会创造200多万个就业机会。在宽带上每投入1美元,就能给全社会产生10倍的回报。

  宽带之果如此甜美,世界各国纷纷张开双臂拥抱宽带。

  国际电信联盟的数据显示,即使是在阿富汗、马拉维、阿尔巴尼亚、阿塞拜疆、巴林、布基纳法索、加纳、几内亚、海地、尼泊尔、尼加拉瓜、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塞拉利昂、乌干达等国,宽带也已经被纳入普遍服务框架内。

  2011年1月5日,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统计快讯称,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已有82个国家推出或是正在规划国家级宽带战略。2012年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球已经推出宽带政策的国家和经济体数已经达到了112个。

  3.尽管这些年中国电信业一直没有停止过宽带发展的努力,中国基于铜线的宽带用户总数已经接近1.5亿,世界排名靠前,但是,由于基于光纤的宽带战略未能全面实施。从2009年起我国用户的平均带宽和宽带网速的全球排名快速下滑,到2010年滑到79位。

  然而,正是由于各国较早启动了国家宽带战略,实施了光进铜退,主要采用以光纤到户为主的宽带技术接入,宽带网速、网络质量以及网络覆盖率等指标提升很快,这直接造成了从2010年中到2011年年底,我国宽带网速国际排名快速下滑。

  按权威机构全球宽带测速排名,中国2010年滑到79位。我国光纤到户的普及率不到3%,而韩国和日本的普及率已经接近60%,而且还在提升。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继续拉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相比也面临被赶超的风险。84%的用户使用2M宽带产品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10M左右的用户使用平均水平。这与我们作为全球经济第二大国、电信用户和网络用户第一大国的国际地位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4.慢进则退,我国宽带面临危机!一方面继续积极呼吁,一方面不等不靠,于2011年2月26日,中国电信召开全国会议,正式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企业宽带发展战略工程。

  2011年,全球光纤宽带建设如火如荼,中国电信时刻关注着这场世界各国开展的新一轮综合国力竞争。在努力承担企业责任的同时,作为一家亲历一个多世纪风云变幻的百年通信老店,中国电信深知:时代机遇稍纵即逝,中国必须赶上这场世界宽带大发展的浪潮,这是企业的最高使命。因此,尽管宽带国家战略仍在酝酿之中,作为我国最大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中国电信冒着巨大的风险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不等不靠,先行“自费”启动宽带光网的建设和改造!

  凭借一种历史的自觉和前瞻性眼光,早在2006年,中国电信就开始启动实施“光进铜退”工程,主动停止铜缆建设,加快光纤铺设,提高上网速率。2011年2月16日,中国电信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打造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覆盖中国每一个有人居住区域的天地一体化的宽带网络,实现县以上的所有城市光纤化,为城市用户提供20M光纤的高速互联网体验。今后三年,中国县级以上城市的宽带网络,将全部光纤化,三级以上城市实现4M以上的宽带接入,二级以上的城市实现8M以上的接入,核心城市实现20M到100M的光纤入户。城市,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光网城市。同时,中国电信还将天翼宽带与光速宽带结合,通过统一认证接入,实现3G、WiFi、有线等“固移融合、天地一体”的高速上网,使宽带覆盖大江南北、城乡各地,汇集中国有人居住的所有区域,为全中国的用户提供无缝隙的宽带接入服务。

  5.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率先启动了城市光网建设。到2011年年底,光网用户突破130万,光纤资源覆盖全市450万用户,全市平均速率已达8M。

  上海,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对宽带的需求也就格外强烈。早在2009年,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就启动了城市光网建设。2011年初,上海电信确立两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一是要在全国最先实现“城市光网”覆盖;二是到“十二五”末,宽带服务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2011年年初,上海电信启动两次宽带提速计划,成为推动“城市光网”规模化普及的催化剂。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经理张维华说:“我们之所以连续两次启动宽带提速计划,是因为我们希望电信的宽带无处不在,希望电信的宽带真正能让每一个人都随时随地与世界触手可及,希望城市光网真正进入千家万户。”

  2011年10月12日,上海电信光网用户数突破100万,首战告捷。到2011年年底,光网用户突破130万,光纤资源覆盖全市450万用户,全市平均速率已达8M。同时,上海电信WiFi热点已超过7300个,计划3年内增加到20000个,3G网络实现全市覆盖,建成最大的无线宽带接入网络。“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对公共服务区域的无线热点全覆盖,率先实现无线城市目标。

  6.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电信在南方21省的城市,20M带宽接入能力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0%。天翼宽带上网用户规模超过800多万。全年新增光纤接入覆盖的住宅2000万户,总数达到3000万户。

  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以来,宽带大提速在一夜间席卷了全国各地。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电信在南方21省的城市,20M带宽接入能力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0%。天翼宽带上网用户规模超过800万,天翼3G网络已覆盖324个城市、2055个县、25442个乡镇。全年新增光纤接入覆盖的住宅2000万户,总数达到3000万户。南方村通光缆的比例由2010年年底的68%提升至2011年的72%,已通4M宽带的行政村达到89%。

  宽带,早已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它关乎发展,关乎民生,关乎国家的未来!中国电信,正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近年CPI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国电信的“光网城市”建设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通过积极推行提速不提价,10年来,中国电信的单位带宽资费下降近95%。

  7.今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明确提出,将“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启动宽带上网提速工程和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广计划”。

  令人高兴的是,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谈到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时,把“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列入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提请大会审议的《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进一步提出,将“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启动宽带上网提速工程和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广计划”。

  8. 2012年3月30日,工信部以“建光网、提速度、促普及、扩应用、降资费、惠民生”为总体目标,正式启动实施“宽带普及提速”的“一号工程”。

  2012年3月30日,工信部以“建光网、提速度、促普及、扩应用、降资费、惠民生”为总体目标,正式启动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这已成为工信部的“一号工程”。

  5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实现行政村宽带普遍服务。

  9.中国电信已经明确,2012年计划投入400亿元开展光网建设,计划新增FTTH覆盖家庭2500万户,达到5500万户,扩大WiFi热点30万。

  中国电信已经明确,2012年还将继续深入推进光网城市,计划投入400亿元开展光网建设,计划新增FTTH覆盖家庭2500万户,达到5500万户,扩大WiFi热点30万。

  正如过去一百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点亮了一个电气的时代一样,中国电信衷心希望,细细的光纤也将点亮一个信息的时代,并于2012年5月全面启动小区光纤入户推广活动——“点亮光小区”。

  第三章导言

  农业社会消耗的是地球的“利息”,工业社会消耗的是地球的“老本”。经过二百多年工业经济的高速消耗,地球的资源来源紧张,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地球,只有一个!长此以往,人类如何持续发展?

  面对这一全球性课题,“智慧地球”的建议,应时而发、渐成共识。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智慧中国,成为人们近年来热议的话题。

  然而,怎样才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怎样才能控制污染的排放?怎样才能让运行了几十亿年的地球变得更加智慧起来?答案是:用智慧的网络给地球植入智慧!

  物联网是网络的应用工程,云计算是典型的网络运算技术,智慧地球、智慧中国必须用智慧网络来支撑。研读科学家的真知灼见,使我们进一步对智慧未来和电信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章对专家观点进行了系统的的梳理和学习,提出了我们的理解,报告了我们的实践。我们恳切地希望通过这种深入的专题交流,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积聚起更多创新的合力,与您携手探索、共赢未来。

  敬请关注——

  第三章

  智慧中国与智慧网络

  第一节耗能经济难以持续 绿色发展呼唤智慧

  1.农业经济消耗的是地球的“利息”,工业经济消耗的是地球的“老本”。随着资源越来越紧张、环境越来越恶劣,全人类在思考一个严峻的课题: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如何持续发展?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数十亿年生命演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今天我们居住的美丽星球。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和自然环境发生关系。早期的农业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还谈不上对自然进行实质性改造,只是利用环境、适应环境,维持生存和繁衍。科学家形象地比喻:农业经济消耗的是地球的“利息”,并没有扰乱地球生命机制的自动调节与修复能力。

  然而,二百多年来,工业经济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财富,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了以煤炭、冶金、化工等为基础的工业生产体系,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煤成为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地下蕴藏的煤炭资源便有了空前的价值。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发展成为比较完善的动力机械为标志,燃料已由煤炭过渡到石油制成品——汽油和柴油。随着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使得石油在人类所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并取代煤炭,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是来源自于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动植物的遗骸,在地层下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变而形成的能源,其储量具有有限性。如果不加以控制,以目前不断增长的消耗速度,已探明的煤炭存储量预计还可开采200年,石油将在最近30~40年会耗光,天然气也仅供用60年。

  与此同时,阳光、风、地热和其它可再生的替代能源还远未成熟和达到普及条件。核能具有清洁、环保、高效等特点,曾经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石油的能源。而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发生之后,人类发现,在彻底解决安全问题前,核能还不能够被普遍地应用。

  众多学者多年前就不断发出警告:工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地球资源掠夺性消耗的基础上的,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被大量开采和消耗,能源危机一触即发。等到能源被消耗殆尽的时候,人类文明将戛然而止。

  不仅如此,化石能源还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最早品尝到工业化带来的苦果。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然而,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1952年12月,连续的浓雾笼罩在伦敦上空,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在大雾期间以及雾散后的两个月时间里,12000余人因毒雾患病死去,这场灾难被列入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

  工业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由陆地扩展到海洋和天空,远远超出了地球自身的净化能力,世界环境危机进一步加重。动物和植物品种类别大幅减少,三分之一种类面临绝种危机;疾病,洪水泛滥及火灾频密发生,过去数十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急促上升;森林消失、冻土减少、鸟类迁徙提前、海水日趋酸化、肆虐的台风、狂烈的降雨、大规模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

  面对一触即发的能源与环境危机,也曾有人把眼光投向了茫茫太空,试图在地球之外为人类找一个家。但是据航天科学家探测的结果,在人类能够观察到的宇宙范围内,至今尚未发现真正意义上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可以预见在极其长的一段时间内,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人们终于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在化石能源上“高能耗、高污染”的世界经济,无法再支持人类的持续健康发展,寻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成为联合国成立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在世界上第一份环境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0年之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全球环境展望:环境与发展》(GEO-4)指出:“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1.8℃-4℃,海平面将升高18厘米-59厘米,给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至少有90%的可能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不应该将环境危机、发展危机、能源危机分隔开来解决,它们归根结底是同一个危机。”

  2.“智慧地球”的建议,应时而发,成为共识。其核心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智慧地管理社会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实现持续发展。

  人类目前所面临的能源与环境危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又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改变工业经济传统的发展方式,才能实现新形势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世界各国在对过去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改变过去粗放的生产方式,走绿色低碳经济道路成为寻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路径。

  倡导绿色发展,首先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转型和升级,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使生产智能化,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最终达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增长,人民生活富裕、环境舒适美好。

  为此,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积极的研究与探索。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人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3.早在2005年,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在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同样不容乐观。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连续30年超9%的高速增长,这种高速增长也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基础之上的。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石油、钢铁、氧化铝、铜、水泥、铅、锌等大宗矿产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用了全世界30%的钢,35%的煤,45%的水泥创造了不到7%的GDP。我国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三至四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前列。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大江河流经的15个主要城市河段中,有13个河段水质严重污染。蓝天白云曾经是生活中绚丽的风景,如今在铅灰色天空的围困下,洁净的天空成了都市里人们魂牵梦绕的一种渴望。

  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民的梦想,中科院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现有“历史经验”走下去,中国在本世纪末晋级发达国家的概率仅为4%。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和资源供给的压力明显加大。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地区成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为此,早在2005年,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4.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它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无锡感知中心时,提出要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感知中国”是着眼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内涵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广泛的信息感应和智能的运算处理,实现对人与物的精确管理和控制,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绿色发展的目的,最终建成“智慧的中国”。专家指出,“感知中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战略,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建设“智慧中国”,必须依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其中最为核心的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网络等,已经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承担着在未来5~10年内对国民经济形成明显贡献的特殊历史使命。

  5.经过近两年预热,2011年物联网、云计算上升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位;感知中国、“智慧中国”理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经过近两年的预热,2011年年末物联网、云计算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物联网经过2009年“感知中国”的理念引入,2010年的产业研讨,2011年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力度,明确了专项资金和投入方向,推动物联网进入实质资金投入期。2011年4月,财政部出台《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包括:物联网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订、应用示范与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项目。

  云计算在前两年发展的基础上,2011年达到了高潮,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从中央到地方,从条条到块块,都给予了极大的发展热情。根据工信部与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先行试点示范城市的15个项目获得专项基金支持,支持总额度为15亿元。

  第二节智慧中国摸索推进 智慧网络鼎力支持

  1.智慧中国离不开智慧网络,电信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责任重大。从2009年开始,中国电信每年的工作会议,都把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应用作为集团来年的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重大决策极大地推进了“智慧中国”的建设。然而,作为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智慧中国”所包括的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概念到技术都极为前沿。对于新生事物,产业的认识和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

  “智慧中国”离不开智慧网络,电信企业作为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责任重大,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引导责任。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高度重视“智慧中国”的建设推动。从2009年开始,中国电信每年的工作会议,王晓初都把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应用作为集团来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形成了专业而深刻的独到见解,并强调把握趋势、引导方向、积极参与,服务好地方经济和发展方式转变。在研发与实践中,中国电信对“智慧中国”进行了认真思考,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

  2.物联网是典型的网络应用工程。依托公众网、发展泛在网,加强标准化、集成精品网是实现物联网产业化应用的长远之计。

  针对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电信经过系统研究,深刻认识到物联网是典型的网络应用工程。物联网产业不仅需要传感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更需要实现信息的远程共享和集成的网络创新。因为网络是实现物联网不可或缺的、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

  “距离产生美”,物联网的价值与联网的距离呈密切的正向相关性。如果要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实现物态的监控,此前的自动化技术就可以应付裕如,用不着物联网来“隔山买牛”。

  物联网之美来自网络,这个网络不是要离开现有的公众通信网另外建设一张网,但是也不是现有网络的简单使用。物联网对于通信的“安全、准确、及时、方便”都有更高的要求。

  无论各类物态信息的及时传递,还是物控信息的及时发送,都对网络的安全、传递的速度和信息的准确要求很高,不允许毫厘误差。与此同时,要满足所有人、所有物的信息传递,尤其是亿万计的物品要能够便捷地接入网络,则必须有至少覆盖全国、全程全网、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这些要求,用原来的通信网做不到,传统的互联网做不好,因此唯有进行网络的创新,在通信大网上构筑专门的精品通道。

  网络,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依托公众网、发展泛在网,加强标准化、集成精品网”,这是实现物联网产业化应用的长远之计。

  当前各地纷纷投资建设物联网开发基地,但如果缺乏网络支撑,传感器的创新没有得到相应的网络匹配,得不到网络化的验证和应用,就难以标准化、批量化和产业化。如此一来,物联网基地空有硬件园区,却无产业聚集,必将极大地伤害物联网产业相关创业者的热情,最终导致物联网研发走向地产化、空壳化。

  对此,中国电信深感责任重大,千方百计地推动网络创新,为物联网发展提供网络支持。2009年,中国电信加快了在物联网方面的布局,在江苏无锡设立了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0年6月,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组织召开了策略研讨会,明确了中国电信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思想、角色定位和近期发展策略。中国电信向社会明确,将全力扮演好5个角色:管理平台的运营者、标准共建的重要参与者、终端设备的合作研发者、基础网络的运营者、应用的重要集成者。

  3.云计算是典型的网络运算工程。依托网络、面向服务,科学布局、集约运作,是实现云计算化云为雨的关键。

  在云计算方面,中国电信同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研发与应用中逐步摸清了云计算的核心:云计算是典型的网络运算工程,究其本质是运算方式的一次革命。

  回顾网络运算的发展,已经历过两个大的阶段。一个是集中计算阶段,那时候计算机庞大昂贵,宾夕法尼亚的第一台计算机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据传每次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当时一个地市甚至一个省区也买不起一个大型计算机,所以全国只能建设几个集中的计算中心来满足需求,智能运算处理集中在网络的中心。

  此后,微电子技术按照摩尔定律的持续高速发展,大大改变了运算条件和环境,运算变成了可以随时随地廉价实现的事情,这直接导致了,运算功能被终端替代,交换机变成了功能简单的路由转发器。因此,人们把这个阶段运算的特点概括为“智能终端化、网络傻瓜化”。

  然而,近年来随着流媒体业务的发展,网络内容持续暴涨,增速已经明显超过了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预测的运算能力和传输能力的增长速度,长此以往粗放的网络运行必将导致恶性循环。

  正是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分布式运算方式受到普遍关注。其最简单的原理就是重新给网络植入智能。当然不是要回到“中心运算”的时代,而是把必要运算能力分布到网络边缘的“云端”,通过云端智能化,将局域内交流的信息和区域内重复需要的外部信息及智能在局域范围实现交互共享,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全网性的粗放重复。例如,在同一个区域,如果一万个人同时观看世界杯,网络只要通过骨干网下传一次或数次即可,其他人可通过云端来共享已下载的信息,骨干网则可以大大减少同一信息的重复存取。

  由此可见,云计算的本质是一个面向服务的网络统筹优化的方式和工具。依托网络、面向服务,科学布局、集约运作,是实现云计算化云为雨的关键。为此中国电信在2009年启动“翼云计划”,开始深入进行云计算领域的研究与探索。2011年已经完成了上海、广州、四川、江西、江苏、浙江六个省市的试点和资源池的部署。

  2011年8月31日,中国电信正式对外发布了“天翼云计算”战略、品牌及解决方案,在国内电信运营商中首家公布云计算发展方向。中国电信同时还公布了“天翼云计算”将分三步走:首先建设覆盖全国、业内一流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将具备提供数百万台高性能虚拟主机的能力;其次构建全网统一的云管理平台,实现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第三,推动云计算与宽带相融合,实现云数据中心之间的高速互联和用户的高速便捷接入。

  2012年4月,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成立,开始专业化经营,同时着力引导云计算的发展趋势,引领产业链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

  4.生物智能是“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的模拟联想方式;人工智能则是按照预定程序,通过对外在信息的收集、比对、精算、选优来实现智能和体现智慧的。对于人工智能来说,主体收集检索的信息范围越广、能力越强,智慧的等级越高,而网络是收集比对集成信息的基础。

  智慧地球、智慧中国是人工智能的拓展应用。但是,怎样才称得上“智慧中国”呢?专家分析认为:人工智能的提升离不开网络。

  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智能特点是“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的模拟联想方式,生物智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对客观事物的直觉的敏感度和思辨能力。而人工智能则主要是按照预定程序,通过对外在信息的收集、比对、精算、选优来实现智能和体现智慧的。

  一句话,人工智能和智慧是“外在信息为主,自身判断选择为辅”的智能形成方式。所以对于人工智能来说,主体收集检索的信息范围越广、能力越强,智慧的等级越高,相反,外部的信息越少,智能的程度越低。

  智慧中国是一个涵盖社会方方面面的复杂系统。树木上安装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探测森林火灾,桥梁上安装的震动传感器可以监控桥梁强度,粉尘和瓦斯传感器可以监控煤矿生产,汽车能主动寻找最好的线路来减少拥堵,农民在家操控手机就可以给地里浇水施肥……这一切智慧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信息在网络上的高效传递。

  就像语言是思维的砖块,逻辑是思维的结构一样,检索是智能实现的过程,网络是智慧聚集的载体。在网络时代,所有的外在信息的收集甚至集成都必须以网络为基础,感知网络覆盖的广度、密度、速度直接决定着智慧的程度。因此,实现智慧中国,必须根据需求努力提升网络的宽度和质量。唯有智慧网络,方能连接智慧中国。

  中国电信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全球最大的固定宽带网络和移动CDMA网络运营商,拥有“天地一体,固移融合”的全业务运营优势。宽带用户数位居全球之首,并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3G无线网络的覆盖,能够提供全国范围内有线无线相融合的泛在宽带接入,具备电信全业务、多产品融合的服务能力和渠道体系。

  在安全方面,中国电信具有高标准的网络保障、成熟完善的计费系统,保证了99.999%以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能根据不同业务规划相应的QoS级别。

  目前,中国电信正在致力于网络技术创新,全力构建完善的智慧网络,全面支撑“智慧中国”建设。同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合理引导“智慧”产业的创业热情和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网和资源浪费,中国电信创新地提出并实现了网络能力的开放,自主开发的综合业务接入网关屏蔽了电信网底层协议的复杂性,实现了能力开放接口的互联网化和单网关统一开放,减小了调用电信网络能力的难度,明显提升了业务部署效率,大幅度降低了第三方的业务创新、开发和部署成本,为“智慧”产业提供支撑。

  5.中国电信已经先后与9省75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以智慧应用为主题,全面接应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智慧需求。

  为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国电信一省一地地展开细致调研,并与各地方政府合作推进智慧网络的应用。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先后与75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以智慧应用为主题,全面接应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为了推动行业智慧应用,中国电信深入分析交通、金融、保险等多个行业的特点,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2012年1月16日,中国电信与交通运输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主要围绕交通信息化规划、交通运输电子政务、行业管理、公众出行服务、安全应急保障信息化、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平台建设、高速公路监控与收费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智慧交通,有力支撑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大型企业转型升级,中国电信积极探索多种服务模式,对企业网络发展进行规划,对信息化需求提供方案,对维护管理实行外包,利用电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售后服务管理,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资源优势,共同推进智慧企业建设。目前,中国电信已与中石化、中石油、宝钢、南航、东航、上汽、一汽等多家大企业展开合作,为他们的企业升级和海外拓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困境,中国电信已与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山东等25省经信委(或中小企业局)联合发文,投入上亿元中小企业专项支持资金,全面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提供翼机通、协同通信、旺铺助手、全球眼、天翼对讲、外勤助手等多种智慧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为企业降本增效。目前,中国电信已在308个城市开展了9906场培训活动,覆盖超过50万家中小企业,已建设4万家四星数字企业。

  第三节行业转型产业升级 智慧应用大放异彩

  1.作为智慧网络的运营商,中国电信深入各行各业倾听客户心声,整合梳理各类需求,以智慧城市为切入点,选择市场成熟、效果明显、易于规模上量的行业,建立了面向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三大领域,包括十五大主题、三十六项应用的智慧业务规范体系。

  “智慧中国”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系统、多个应用的整合。为此,需要国家加强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进行全面战略部署。

  专家指出,“智慧中国”顶层设计不同于某个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而是指用系统论的方法,对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要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对“智慧中国”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确定建设目标,选择和制订实现目标的路径与战略战术,并提出体制、法律和业务的改进建议,从而尽量规避规划的缺陷和不足,从根本上减少风险。

  然而,在国家对“智慧中国”的顶层设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各种智慧应用和解决方案已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显现。产业市场的热情高涨,不能进行打压,但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范,智慧应用的快速复制和规模推进就会受到影响。

  如果各地各部门各搞一套“智慧”系统,必将形成大量的信息化孤岛,城市基础数据难以共享,集成很难,无法发挥信息融合的综合效应。从运作模式上看,部门横向协同难,而技术问题相对容易解决。

  作为智慧网络的运营商,中国电信肩负着支撑、推动“智慧中国”建设的企业使命,深感责任重大。依靠强大的应用研发机构,中国电信认真钻研分析每一个行业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深入各行各业倾听客户心声。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特点的基础上,中国电信依托强大的固网、宽带和3G移动网络等资源优势,整合梳理各类需求,以智慧城市为切入点,选择市场成熟、效果明显、易于规模上量的行业,建立了面向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三大领域,包括十五大主题、三十六项应用的智慧业务规范体系。

  中国电信这一智慧应用体系的确立和推广,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在节能环保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基本接近了“智慧中国”建设的初衷。

  2.中国电信“环保e通”已在浙江、福建、湖北、宁夏、江西等20多个省市的环保部门部署了10000多个污染源监控点,组成了庞大而可靠的减排监控网络。

  在环境保护方面,智慧环保打造一个个生态之城。早在1995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就在江苏、吉林、山东、河南4省及马鞍山等61个城市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中,许多地方在排污口开始安装流量计、‘黑匣子’,并尝试了联网监控,这是智慧业务应用最早也是最为成熟的领域。

  国家环保部有关负责人曾指出,能否对污染源进行实时、准确地监控,关系到“十二五”减排目标的实现。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主力军的中国电信,针对环保行业的业务和管理特点推出了“环保e通”,在厦门等200多个城市成功应用。

  享受蓝天、碧水、绿色、宁静的城市生活是厦门市民多年的夙愿。厦门市环保局运用中国电信提供的“环保e通”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将厦门市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空气以及相关受控企业等纳入监测点,形成一个覆盖全市重点污染源的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信息采集网络,实现了对厦门市水源、空气、噪音等监控信息化。

  目前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稳定达标,区域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总体保持稳定,厦门市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厦门市环保局通过“环保e通”实现了对执法人员的快速调度、及时响应,预防重大污染事故发生。被监管企业也能够很方便的了解自身的排污情况,随时查看自身排污数据和视频,有效、准确的评估自身的排污水平。同时,还能与环保局进行互动,对应急情况作出快速反应,加强排污管理,促进环保治理达标。

  中国电信“环保e通”已在浙江、福建、湖北、宁夏、江西等20多个省市的环保部门部署了10000多个污染源监控点,组成了庞大而可靠的减排监控网络。

  3.在节约能源方面,智慧物流大力推进,仅盛辉一家公司全国已有1200辆车实现了监控管理,自实施物流智能调度系统以来,仅油耗成本,每月就节省十多万元,内部沟通成本累计节约逾100余万元,实现企业可见经济效益约1000万元。

  在节约能源方面,智慧物流消除了无效耗能。物流交通一直是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之一。据国家物流权威机构推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则可以在货物运输、仓储方面节能降耗1000亿元以上,可以增加1300亿元左右的社会效益。

  我国物流服务业空载率一直维持在60%左右,远高于国际市场20%的比例,如何降低空载率一直是我国物流行业攻关的重点。作为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中国电信提供低碳高效的智慧应用“物流e通”,通过对货物的全程跟踪,对车辆的运行全程管控,实现了油耗的大幅降低,助力物流行业企业节能减排。

  在福建,盛辉物流集团公司是一个先行先试受益匪浅的信息化样板。中国电信福建公司根据盛辉公司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了专注公司生产流程的三大关键要素“人、车、货”的物流智能调度解决方案,实现了对人员的灵活调配、对车辆的监控管理,对货物的全程跟踪,更实现了车与货的快速撮合,降低了回程车的空载行驶路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公司运载能力不足、能耗浪费大、成本居高不下等弊端,提高了运输效率。

  目前,盛辉全国已有1200辆车实现了监控管理,自实施物流智能调度系统以来,仅油耗成本,每月就节省十多万元,内部沟通成本累计节约逾100余万元,实现企业可见经济效益约1000万元。

  4.为帮助企业走出成长期的烦恼,中国电信对企业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调研,设计了“销售管家”方案,鼎力助推两化融合和企业转型。

  在助推工业企业转型上,智慧企业实现了以销定产。“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如何获取一线真实、及时的销售数据,从而迅速对物流、库存、生产甚至研发工作进行调整,真正做到以销定产,实现以客户为导向、以销售为核心,是制造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为帮助企业走出成长期的烦恼,中国电信对企业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调研,设计了“销售管家”方案。

  苏泊尔是中国最大、世界排名第三的炊具研发制造商,其主导产品压力锅连续6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系公认的行业内龙头企业。然而,随着企业的快速成长,相关问题也迎面而来。一方面,其终端销售情况、资源投入、缺货提报层存在严重滞后状况;另一方面,公司销售政策、行政指令、问卷调查很难同时覆盖全部终端。如何及时、准确获取一线数据,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提供更多决策依据,实现降本增效成为苏泊尔公司的一大烦恼。

  中国电信为苏泊尔提供的“销售管家”系统方案,实现了对终端门店、产品、订单、人员、竞品的全面管理,根据每日为各级、各部门决策者提供即时的数据,快速建立了高效管理体系,满足了企业精细化管理需求,加强了企业对渠道建设、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分析和管控,转变了过去销售计划靠拍脑袋,生产进货靠经验,市场反馈靠二手数据,促销效果靠事后评估的生产方式,推进产品更新换代,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5.积极发展信息田园,大力推进智能大棚、订单农业,中国电信用智慧和热情努力为现代农业构筑一个个“开心农场”。

  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上,智慧农业构筑一个个“开心农场”。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村人口大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方式让许多年轻人看不到务农的前景,逐渐放弃“挥汗如雨、回报小、不体面”的农田劳作。为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中国电信义无反顾地挑起社会责任的大梁,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与繁重的体力劳力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在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农户只需通过手机下达指令,就可以让智能大棚内的蔬菜张开嘴巴喝到了手机“送”来的清水,通过电脑或天翼3G手机登录平台,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光照、温度、土壤墒情、蔬菜长势等各种信息,专家也可利用手机直接远程操控大棚里的补光灯、水管、水泵、风机等设施。智能大棚应用使蔬菜苗成活率从过去的40%提高到了现在的98%以上。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还可以省水30%、节电20%,大大提升了环保系数,减少了农业灌溉水的回流和入渗,提高了肥药利用率,改善河流水质,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智能大棚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人力消耗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农业生产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大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6.中国电信陆续推出的十五个主题三十六项智慧应用,有力地改善了政府和企业的工作流程,推动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

  事实上,中国电信提供的智慧业务远不止这些。十五个主题的三十六项智慧应用,有力地改善了政府和企业的工作流程,推动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工业经济对能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得到初步控制,由此带来的污染排放也实现了大幅降低。社会各行各业通过中国电信提供的智慧应用,实现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第四章导言

  区域面临发展失衡,城乡面临巨大反差,分配面临贫富拉大。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关节点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了很多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都出现过的社会矛盾多发和社会秩序风险。刚刚爬过经济发展“雪山”的中国社会,如何跨越布满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风险点的“沼泽”,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如何化险为夷实现持续发展?

  发展面临出口瓶颈,投资面临通胀压力,内需找不到新增点。已经发现问题,正在摸索转型出路的中国经济,突然遇到措手不及的“倒闭机制”。如何防止通胀和滞涨双碰头?如何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给发展方式主动转变提供转圜的空间?一句话,如何启动代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内需,成了上上下下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

  保障和谐社会,启动信息消费,一时间成了中央高层的心头事。从十六大到十七大,从四中全会到五中全会,到最近几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加强信息服务”、“推进三网融合”、“繁荣网络文化”、“启动信息消费”成了中央领导提到的关于通信行业最多的话题。

  正是在中央国务院的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电信信息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期。

  敬请关注——

  第四章

  和谐社会与信息服务

  第一节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关注民生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增长一百多倍提前完成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

  国强民富、振兴中华,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夙愿。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东方睡狮的觉醒,那么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则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个农民战战兢兢的鲜红手印到“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胸有成竹地成功会师,33年的风雨历程创造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盛世。

  33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当惊世界殊”。从1978年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人民币跃至47.2万亿人民币,翻了129倍,平均每年9.8%的速度增长,是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越英、法、日、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冷眼向洋看世界”到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我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大国、最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大国、最重要的外汇储备大国、最重要的投资“抢滩”大国。

  33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踏步提升,国家形象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年奥运、世博盛会、神七问天、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中国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壮举,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繁荣,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33年来,我国创造和积累的财富比过去几个世纪还多,提前并超额完成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

  2.飞速发展带来新的难题,中国面临世界各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普遍遇到过的基尼指数、恩格尔风险系数警戒线。刚刚爬过“雪山”的中国社会,如何化险为夷跨越“草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面临新的考验……

  然而,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并不平坦。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国家的发展趋势将面临两种结果:一种是跨过门槛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如韩国、新加坡等;另一种是处理不好新变化,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拉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已经跨入小康社会的大门,但是这时候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面对新的历史转折点,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和发展问题凸显,主要表现为:

  ——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增速之间不协调。虽然我国GDP总量已经能和世界发达国家“称兄道弟”,但人均GDP水平却远远落后。2004年,我国人均GDP只有全球人均GDP的五分之一,世界排名在100名之后,甚至不如泰国和阿塞拜疆。与此同时,国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赶不上GDP增长速度。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7%,远低于GDP9.5%的增长速度。

  ——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持续拉大,特别是东部城市和西部农村之间发展差距惊人。2005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高达60.5%,而在西部,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则占了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一半以上。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3.33∶1,绝对差距超过12000元人民币。

  ——贫富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基尼指数突破0.4的警戒线,在列出数据的12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85位,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06年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指出,在中国0.4%的家庭占有了70%的国民财富,而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一般是5%的家庭控制国家50%的财富。

  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带来民生问题日益突出。随着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经济不平衡加剧,人民群众内部矛盾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为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如湖北石首事件、贵州瓮安事件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种发展不协调状况已经到了社会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阶段。

  3.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从我国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出发,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到治国安邦的全局高度。

  毫无疑问,在经济迅猛发展30多年后,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十字路口,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改变不协调、不平衡、不公平的因素,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党和政府普遍关心的问题。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从我国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出发,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成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2004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勾画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新时期党和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和工作着力点。2006年,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涉及民主法治、人民收入、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等各种民生问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则把民生问题提到相当的高度,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尚书?五子之歌》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合理解决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因此,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基石。

  第二节跨越鸿沟保障民生 中国电信责无旁贷

  1.置身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环境,中国电信胸怀大局,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把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怀着国有企业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仅在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信息服务中承担重任,还始终坚持“做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致力于让信息通信服务成果惠及全社会,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电信经过深入调研并结合自身实践,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为此,中国电信的领导层认为,经济发展、信息化建设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电信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2009年3月,根据党的十七大的部署,中国电信以“战略转型上水平、服务信息化创一流”为主题,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获得习近平、李荣融等领导的高度赞赏。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在学习实践活动系列讲座中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一直以来,中国电信都将“为民”视作企业运营理念,以“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主要目标,将信息化惠及全民作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点,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中国电信把统筹服务城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视作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战略之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助力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跨越“数字鸿沟”。

  一直以来,中国电信都把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视作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战略之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广覆盖的网络、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电信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40亿元,为2.5万个行政村和近3.7万个自然村开通电话,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工信部下达的“村通工程”任务,全面推进通信网络向条件最艰苦行政村最后盲点覆盖,还实施村通工程向自然村延伸。中国电信光缆网已通达南方地区所有乡镇及近25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近70%,其中东部为95%,中部为81%,西部为47%。中国电信把光缆延伸到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将电话开通至全国人口最少的玉麦乡,让3G信号成功覆盖“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架起一条雪域高原的通信天路。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还搭建了以多样的信息应用为核心、高效的服务体系为保障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实施了多项农村政务信息化工程、民生信息化工程,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6年,中国电信启动“千乡万村”信息示范工程,率先在全国进行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截至2011年年底,累计建成8000余个信息化乡镇。在村级层面,中国电信已在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了18万个信息服务站,建设了5万个天翼村,3万个宽带村,并努力为当地农村客户提供信息咨询、信息发布等帮助。

  同样从2006年开始,“信息田园”成为许多农民朋友熟知熟用的好帮手。目前,中国电信在江西、广东、四川、湖南等19个省建立了面向“三农”服务的“信息田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年访问量已突破7000万次,成为农民获取信息实现致富的重要渠道。通过与内贸行合作开展冬季农副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江西“信息田园”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发布供求信息近300条,信息报送量位居全国第四位,促成交易金额达到5614.82万元。

  3.中国电信一直高度关注民生,为解决社会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千方百计提供网络保障和信息化解决方案。

  通过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此,中国电信一直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不遗余力地推动信息化在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民生各个领域的应用,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贡献力量。

  2009年初开始,中国电信推出700亿元投资计划,相继与全国28个省(区、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推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借助中国电信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优势,通过在信息化规划和研究、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全面合作,提升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应用,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以优质的信息业务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在医疗卫生方面,中国电信根据卫生部提出的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建设内容,为医疗卫生领域定制开发的整体解决方案“数字医院”,极大帮助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缓解了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目前,已有1万多家中小医院使用“数字医院”应用。2010年以来,在“数字医院”的基础上,中国电信又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无线数字医疗”应用并在上海建立产品开发基地。在上海的闵行区中心医院,近1400部3G智能手机和遍布全院的WIFI、3G网络打造成一个移动的医院,一方面为每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指标、疾病史、免疫接种史、保健管理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无线方式集成一个健康平台,实时监护重点人群的生理参数,管理和调整治疗设备的工作状态。目前除了60余家医院在推进无线数字医疗应用之外,还有3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尝试应用。

  在文化教育方面,中国电信针对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际需求,利用移动网、电话网、互联网融合优势,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以教育行业应用为核心,以软、硬件基础资源和数据资源为支撑,构建服务于各级教育机构、学校、家长及学生的应用平台,满足教育机构、学校、家长及学生提高办公效率、规范教育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加强信息沟通的需求。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在“数字校园”平台上推出“网上巡考”、“翼卡通”、“翼讯快卡”等特色信息化应用,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便捷、高效的校园信息新生活,也提升了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效率。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万多家校园应用中国电信“数字校园”平台。

  在社会管理方面,作为“政府上网工程”的发起者和主要推动者,中国电信为全国上千个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搭建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平台,实现公文流转、行政审批、政务协同、电子监管、门户网站、便民综合服务热线等信息化应用,提升了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凸显出中国电信信息化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当中的强大助推力。在浙江,中国电信推出了全国首个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综治e通”信息系统平台。通过该平台,市民反映的各种情况在网上可以全程跟踪督办,各部门间信息互通和有效联动,工作痕迹可查。该系统的运行使用提高了信息反馈和事件处理速度,有效缓解了随着街道流动人口增多,旧村改造、拆迁等带来的维稳压力和矛盾纠纷,更得到了中央调研组,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等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4.中国电信一直高度关注公共安全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城市为社会保驾护航。上亿只“全球眼”昼夜不息为社会值更守夜。

  在法治社会,安全保障是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中国电信一直高度关注公共安全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通过积极打造平安城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自2005年公安部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报警和监控系统建设以来,中国电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配合各级政府,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推出的“平安城市”公安信息化应用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了市、县、派出所三级联网和信息共享,对城市主要道路、重点场所和部分小区进行不间断监控,指挥中心可以实现110、119、122三台合一,民警在监控中心就可以通过电脑显示器和大屏幕墙把握现场情况,极大地提高了警务办公、现场执法等工作效率。广州火车站在首次安装了69个高质量视频监控摄像头之后的5个月时间内,现场抓获抢劫、盗窃等犯罪分子300多人,破获案件280多宗,提供其他案件线索380多条,使火车站地区刑事案件下降40%多。目前中国电信已承担189个“平安城市”建设。

  与平安城市借助“全球眼”不同,“平安联防”是中国电信面向农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推出的紧急情况下快速互助、报警的业务。它以居住相邻的10户固定电话或天翼手机号码为单位组成一个联防组,群组中的任何一户一旦遇到困难或急事,只要在家里使用固定电话拨打“#9”,系统平台就会自动呼叫组内其他号码,并发出报警讯息,使相邻的亲友能在第一时间赶来救助,实现“一家求助,十家帮忙”的报警互助功能。通过构建“电话平安联防”平台,既缓解了社会治安人力不足的压力,又融洽了农村亲戚、邻里、干群之间的亲和关系,改善了农村治安,促进了社会的安定稳定。

  面对屡次发生的学校安全问题,中国电信推出了“平安校园”,以信息化手段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架起家校沟通桥梁。“孩子什么时间进入学校,什么时间离开学校,老师布置了什么家庭作业,孩子的学习情况怎么样,我都能通过手机或者网站第一时间了解到,对我即时掌握孩子的行踪和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系统实时监控学校及周边环境安全、建立家长与学校在线沟通的功能,对创建平安校园、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关键的技防作用。”在首批完成校园卫士系统建设的西安市东仪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刘俊赫的妈妈对中国电信“平安校园”给予高度评价。

  第三节信息消费拉动内需 中国电信努力贡献

  1.金融风暴波及中国,各国贸易保护动摇中国出口这个经济支柱;投资拉动,又带来通胀压力;GDP每降一个百分点将带来800万人的就业压力。如何有效启动事关民生的绿色内需?信息消费备受关注!

  正当党和政府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并不断取得显著成效的时候,全球金融危机袭来,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和谐又带来新的严峻考验。

  2007年,我国GDP增速创下了1995年以来新高11.4%,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GDP增速降至9.6%,2009年我国GDP增速进一步降低至9.1%。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给过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发展结构模式敲响了警钟。一方面,中国出口正遭受美欧的压制。2011年,我国进出口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外贸顺差继续收窄,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另一方面,中国出口也受到新兴经济体的“挤兑”,越南、孟加拉等发展中国家利用更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加快向美欧等市场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双重压力之下,过度依赖外需的中国经济结构越来越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多年来高速增长的投资率也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11月,政府推出4万亿元投资拉动举措,促进经济企稳回升。然而,巨额投资也带来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2008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9%,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9%,比2006年增加了2.1个百分点。从“豆你玩”到“姜你军”再到“蒜你狠”,不断上涨的物价让百姓生活压力倍增。

  中国经济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转变现有结构模式,从出口导向和过度依赖投资转向更多地依靠内需和消费来拉动。近两年来,扩大内需都被当成工作重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工作会议也都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特别是2010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把扩大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便民利民的信息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工作重点。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电信深刻认识到,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在拉动内需上必须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中国电信迅速启动3G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广泛开展业务合作,积极扶植中小型信息服务企业创新创业,同时,持续大幅度地降低资费,为拉动消费、带动就业、拉低CPI付出不懈努力!

  扩大内需,关键在于引导人民群众主动消费。而引导人民群众主动消费,关键在于积极刺激他们的消费需求。作为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中国电信通过积极培育新型消费市场、提供优质网络支撑、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降低资费等各种手段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为提升经济整体运行效能贡献力量。

  ——中国电信紧抓信息领域新热点培育新型消费市场。中国电信紧紧聚焦信息化领域的一个又一个消费热点,如3G、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不断拓展新兴消费市场。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在2009年年初3G发牌后表示,未来3年内,整个3G产业链将拉动1.8万亿~2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市场。2010年1月,工信部公布的3G发展一年来的成绩单显示,3G投资间接拉动经济5890亿元,带动直接消费364亿元。同年,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调研3G发展时指出,3G牌照的发放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6万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67万个。无论是在3G网络还是3G应用乃至3G用户上,中国电信都无疑是早发力、快发展的一个。早在2009年,中国电信3G基站就达11.7万个,网络覆盖342个地市、255个县市和6000多个发达乡镇。2011年中国电信3G用户总数达到3335万户,占国内3G用户总数的28%,3G渗透率达到了27%,居三大运营商之首。

  ——中国电信高品质网络为电子商务提供网络支撑。电子商务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近两年来,政府工作报告相继提出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十二五”规划纲领也提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2011年,中国网民在线购物交易额达到7849.3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66%,远远超过同期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依托中国电信宽带网络,江苏沙集成为网售家具的集散地,开出了农民网商群体的奇葩。全村约有一半以上的农户开起了网店,从事家具生产、网络销售等人员已达3000余人,不仅全部外出打工农民返乡,还吸纳外地来本村务工人员。截至2010年年底,沙集镇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与此同时,物流等配套产业迅速崛起。目前全镇已有20多家物流快递公司进驻,网商支付物流的费用,一年就近8000万元。

  ——中国电信信息化发展带动了终端产品消费市场的繁荣。消费者在使用信息业务、享受信息服务时,必须以电脑、手机以及其他智能终端等为载体。伴随着中国电信3G发展的春风,终端产业百花齐放、各领风骚。2011年,中国电信CDMA终端产业链规模迅速膨胀,各类在售CDMA终端超过1100款,比2010年增长40%。其中,天翼3G手机机型达500款,销量达3400万部以上,比2010年增长3倍。与此同时,个性化终端层出不穷,从微博手机、QQ手机、音乐手机、翼聊手机到云手机、小米手机等,甚至一向特立独行的苹果iPhone也加入了天翼终端大家庭。CDMA终端产业链俨然成为个性化移动互联网终端成长的沃土。与此同时,缤纷多彩的天翼3G应用也让“定制手机”成了浩瀚终端家族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电信持续不断地降低资费有效降低了生活成本。“十一五”时期,我国电信资费5年下降了41.93%。专家测算,由于电信资费的逐年下降,使CPI下拉了0.13~0.45个百分点。其中,中国电信的下调资费政策功不可没。2009年10月,中国电信率先在全国实行手机单向收费政策。一个月后,中国电信又宣布大幅调降台湾、澳门地区CDMA漫游业务资费,最高降幅超过83%,平均资费降幅也超过65%,成为首个将台湾、澳门地区漫游资费降低到1元以下的电信运营商。2011年,中国电信承诺在提高网速的同时持续降低单位贷款资费。2012年,中国电信又宣布取消预付费产品话费有效期限制。2012年5月,中国电信大幅下调了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拨打中国内地的国际漫游语音资费,平均降幅超过50%,最高降幅达到81%。此外,各种丰富多彩的流量套餐也让用户享受到了实惠。在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电信资费不断下降,极大地缓解了人们因物价上涨而感到的压力,促进了其他领域的消费,从而拉动了整个消费市场。

  3.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短短几年中国电信又推出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信息服务业务,在满足百姓文化娱乐生活需要的同时,激起了新一轮的通信消费热潮,从而拉动社会信息消费,为社会经济持续繁荣作出了贡献。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日益向着多样化、移动化、融合化方向转变。秉承“让客户尽情享受信息新生活”的企业使命,中国电信不断推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应用,在满足百姓娱乐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引导新一轮的通信消费热潮,从而拉动社会信息消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在基本通信方面,中国电信推出了各种细分品牌,如面向家庭用户的天翼e家,面向年轻用户群体的天翼飞Young,面向企业用的天翼领航等。在不同的品牌下,中国电信又推出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通信服务,如短信、彩信、翼聊、189邮箱、通信助理等等,足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通信需求。其中,189邮箱突破了传统电子邮箱的概念,不仅能收发邮件、管理所有电信账单,还能具备邮件提醒、日程提醒、天气预报、航班查询等诸多功能,相当于一个24小时的移动互联生活管家。

  在生活服务方面,中国电信推出一系列贴心服务和应用,为百姓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通过移动互联网业务、公交一卡通等各种服务,中国电信为百姓提供实时交通道路信息,方便他们出行。如中国电信宁波公司推出“天翼看交通”,不仅提供主要道路实时交通路况视频信息,还提供市区加油站、停车场位置信息,违章信息等。同时,中国电信推出的融合支付平台“翼支付”不仅可以在公交、商场、超市、餐厅的POS机上“刷”手机消费,还可以通过翼支付专门账户,在翼支付门户网站、天翼积分商城等线上合作商户购物消费,更可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方便快捷实现缴话费、买彩票,或交纳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费用。此外,中国电信还推出了基于高品质网络的数码冲印及个性化产品定制服务,让百姓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在休闲娱乐方面,中国电信推出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应用,让他们能够畅享信息时代娱乐新生活。“天翼阅读”提供数万本小说、漫画、杂志,供用户随时随地观看或下载;“天翼视讯”提供精彩热播电视连续剧、特色电视频道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观赏;“爱音乐”为用户提供了音乐下载、音乐资讯、在线搜索等音乐娱乐服务;“爱游戏”基于手机、PC、TV等多种终端的互动娱乐平台,让用户随时随地就能玩联网游戏……而将电视、网络、电话连为一体ITV宽带互动电视功能更强大,提供点播、时移、回看、轮播等多种互动功能,在内容上集聚电影大片、热门电视剧、游戏娱乐等海量精彩节目,还新增了阳光政务、互动社区、互动休闲娱乐、电子商务等各式增值服务,不仅满足城市用户互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电视收看需求,更以EPG2.0、三屏融合等创新功能提升了用户的收视体验。

  在资讯信息方面,中国电信提供生活、学习、娱乐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成为老百姓的“万事通”。天翼手机报立足于“全局视角”和“全球视野”,将天下大事、热事、新鲜事一网打尽,让用户在方寸之间便能知晓天下事。号码百事通则从昔日的查号台变为信息服务业的明星,通过网络、手机、固话等多种形式,为求职者提供就业资讯、为旅行者提供出游资讯,为购房者提供房产资讯……为衣、食、住、行提供方便的综合信息服务,成为百姓生活好帮手。(来源:人民网;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