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媒体评论>莫岱青:电商洋奶粉方面竞争将愈加激烈
莫岱青:电商洋奶粉方面竞争将愈加激烈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8日 10:14:57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摘要】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金融投资报》就“洋奶粉代购”问题采访时表示,“当下洋奶粉消费的主力军多为年轻人,而这部分消费者也正是电商所看重的。电商之间竞争激烈,需要有一个消费类别来突破,“这方面的竞争会越来越大。”

  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原题:《香港奶粉限购令生效代购洋奶粉跟风提价》。

  成都白领李敏正在考虑将儿子豆豆的奶粉从海外代购的新西兰CARICARE换成德国的HIPP品牌,“因为6罐的价格已从1170元涨到1380元了”。

  洋奶粉代购的跟风提价源自最近实施的香港新规,“奶粉限购”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而在“洋奶粉”涨价的同时,也有不少电商大肆“掘金”,着力拓展洋奶粉的销售。价格涨幅均在一成以上

  资料显示,从3月1日起,香港限购36个月以下婴幼儿配方奶粉,规定每人离境只能携带净重不超过1.8公斤的配方奶粉。无独有偶。从去年6月起,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荷兰、澳门等地区相继出台奶粉限购令。

  水涨船高。淘宝网数据显示网店所售港版奶粉价格上调了10元-50元不等。在一家专营港版奶粉的店中,一罐900克的港版美赞臣1段奶粉,售价已由之前的285元上涨到300元。一家代购奶粉的客服说,价格基本定下来了,不会再下调。理由是,受代购政策影响,增加了他们代购的难度、成本和风险。

  实体店表现如何?专做奶粉代购的诗茗妈以荷兰牛栏1段为例,年前的批发价还是150元/罐,年后是160元/罐,限购令前夜猛涨到180元。“其他洋奶粉代购价也在提,总体起码上涨了20%。估计价格还要往上窜。”

  如今严厉的限购令能否使得妈妈们的目光从海外转向国内?“年初我们花了一万多屯了一年的一个德国品牌,现在也快用完了,还是要考虑是在网上买还是考虑托人海外代购了。”刚做妈妈不久的曾清表示还不会考虑国产品牌,“毕竟海外奶粉喝起来比较放心。”

  电商拓展奶粉业务

  电商网站也瞄准了其中的商机。3月1日,天猫宣布将联合全球顶级集团达能和雀巢,同时包括荷兰、新西兰等品牌也已经加快了在天猫开设店面的步伐。

  当当网也在近日推出了名为“囤奶行动”的购物活动专题中,所售的美赞臣、雅培、惠氏等品牌奶粉价格多在二三百元左右。据当当网相关负责人透露,截止本月中旬,当当网将推动奶粉促销高峰。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洋奶粉消费的主力军多为年轻人,而这部分消费者也正是电商所看重的。电商之间竞争激烈,需要有一个消费类别来突破,“这方面的竞争会越来越大”。

  不过,在电商奶粉战愈演愈烈之际,也有消息称网购奶粉或被禁。据悉在新修订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中规定,4月1日起网店或将被禁止销售奶粉,不少消费者对此均表示担忧。

  记者随即采访了多位分析人士,多数意见认为“禁网令”实施的可能性不大,认为此举是损害了市场公平交易原则。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对网销婴幼儿配方奶粉采取适当的监管是有必要的。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延来便指出,市场经济不应被干涉,这有损公平交易的原则。“由于电商跨地域广,北京的政策效率对电商的影响是不够的,其可以转移到其他省市,进行规避。”(来源: 《金融投资报》 文/邝龙)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