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报告显示:C2C成网络售假重灾区
报告显示:C2C成网络售假重灾区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5日 09:24:10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虽然网络售假已经不再是网络购物投诉的主流,但在C2C模式的网购中遇到“李鬼”仍然颇受消费者诟病。对于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而言,C2C模式不会消失,但必须进一步得到规范。

  据《2012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报告下载:http://www.100ec.cn/zt/2010bgdz/)数据显示,在2012年十大网络购物热点投诉问题中,“网络售假”只占2.0%的比例,排名比较靠前的是:退款问题、节能补贴、账户被盗、虚假促销、货到迟缓等。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近期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也对淘宝网售假的问题作出了公开回应:“我承认部分假货存在,但我们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每天都在监察淘宝网上的假货。”

  淘宝假货仍存在

  近日,化妆品品牌玫琳凯连续披露了两起经由工商部门查获的假货窝点案件。两个假货窝点分别位于石家庄和广东,涉及假冒的1069个玫琳凯舒活眼膜霜和8500支爽肤水,产品金额超过125万元。

  对此,玫琳凯中国新闻发言人周立羽表示:“玫琳凯没有网店,也从未授权任何企业或个人在网上售卖玫琳凯的产品。”

  然而,国际商报记者于3月12日在淘宝网搜索“玫琳凯爽肤水”,仍得到6920个产品搜索结果和1930家相关网店。几乎没有一家网店不声称自己销售的是“正品”玫琳凯产品。接着,记者进入淘宝商城内的“兴徽化妆品专营店”,发现玫琳凯品牌的一款专柜价格120元的爽肤水,在这里仅售66元,月销量达到1470件。

  另据媒体披露,淘宝网一家名为“炫童鞋行”的手机卖家,称出售的小米2手机保真,承诺假一赔三。但一位网购者在拿到手机短短两天后即发现手机断线,经由当地的小米之家售后人员鉴定为高仿机。

  C2C模式监管更难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月29日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中国网购的用户规模达2.47亿人,同比增长21.7%。

  近年来网购市场不论从声势还是从数字上看,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为严重的监管难问题,尤其是在售假方面。从电子商务公司的模式上看,C2C模式比B2C更为困难。

  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赵萍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C2C比B2C更难监管。C2C网店中的一部分注册了实体公司,但其中很多的注册地址和物流所在地并不一致,这就造成了监管归属上的难题。”

  C2C的集市模式一方面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其规模巨大的网店数量和订单量使平台提供方的监管成本增大。“购物网站投诉数量与其订单量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交易量大的电商网站用户投诉的几率相对较大。”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姚建芳说。

  姚建芳表示,电子商务企业应及时回应用户投诉,主动解决好已经产生的问题,尤其是C2C企业。“各电商网站处理用户投诉反馈的态度直接决定了用户的购物体验。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亚马逊中国、新蛋中国苏宁易购在处理用户投诉反馈方面较为积极;而淘宝网店、当当网库巴网唯品会、佳品网、梦芭莎、走秀网好乐买,在处理用户投诉反馈方面较为被动,尤其是当当网和淘宝网店,对用户投诉往往置之不理,非常漠视。”姚建芳说。(来源:《国际商报》)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