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媒体评论>张周平:“阿里浪”结合盈利模式契合点很重要
张周平:“阿里浪”结合盈利模式契合点很重要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2日 10:40:44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摘要: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新浪微博和阿里结合得过于紧密,其现有的公信力以及用户粘性可能会受到挑战;如果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过分依赖阿里巴巴,那么未来新浪微博的独立性必然存疑。

    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原题《“阿里浪”来了 微博会咋样》:

  新华社北京5月1日新媒体专电近期一直在无线领域攻城略地的阿里巴巴集团,终于如愿再落一子——5.86亿美元换得新浪微博的18%股份,未来还将可能提高至30%。类似“在微博上逛淘宝还是在淘宝上发微博”的诸多猜测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网事”记者就“阿里浪”合作的三大疑问进行了解读。

  各取所需,谁将获利更多?

  专家认为,这一合作有着显而易见的目的:新浪微博为了将影响力变现,而阿里可以积累用户和流量。

  按照马云的说法,微博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但它在商业上的势头相对较慢,技术资金方面实力有限,不过,“新浪在无线互联网、微博方面有机会。”

  而无线化、SNS(社会性网络服务)化正是阿里巴巴的短板。随着新浪微博导入的淘宝流量日趋可观,美丽说、蘑菇街等社交型电商导购风生水起,电商平台本身却并未找到好的突破口。阿里巴巴也有过尝试,但从淘江湖等来看,成效尚不明显。

  双方各取所需显然是一桩双赢的买卖,但是谁将从中获利更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目前看来,新浪微博获利更大。微信时代到来,对微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压力。微信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草根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而微博还是一个精英化色彩较浓、“大V”影响力巨大的Web2.0平台。未来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发展潜力更大,这加剧了微博积极寻求商业化的动力。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认为,这一合作短期看新浪微博更受益,商业化主线由此清晰,而长期看,阿里巴巴生态布局是更大赢家,移动支付、社会化、LBS、搜索、大数据开放云、金融,阿里巴巴开铸“新六脉神剑”。

  微博变导购还是“微博更微博”?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评价说:“此次战略合作,我们相信微博将更微博,社交媒体的生命力将更健康更活跃,传递的正能量更多。”

  网民“在路上”却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阿里巴巴跟新浪合作,是不是就是用微博来经营淘宝,微博上会不会到处充斥着淘宝商品?究竟是“微博更微博”还是“微博变导购”?

  针对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通过微博表示,微博目前是一个社会化的媒体平台,未来也可以同时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商务平台,那才是一个真正的生态圈。

  专家指出,阿里巴巴入股后,微博会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双方资源整合对接是最大挑战,而融入电商元素的微博将会怎样,尚难预料。

  按照合作双方的说法,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将在用户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深入合作。

  且不说数据、支付以及金融等等,仅仅是账户互通一项,如果将拥有近5亿注册用户数的阿里巴巴与日活跃用户达4700万的新浪微博进行账户打通,已经有足够拓展空间。一个网上购物平台搭上一个拥有媒体属性的熟人社交圈,分享、推荐以及流量导入将是水到渠成。

  目前外界设想的众多场景中,通过微博购物及支付,或是微博用户被导入购物平台,仍然只是较为浅层的合作。不过,商业化的新浪微博可能将失去媒介本身的中立属性。

  “阿里浪”能否找到盈利模式契合点?

  有业内人士认为,相比商业模式和社交维度,二者合作更重要的是两个最大平台数据打通,并找到盈利模式契合点。

  但姜奇平指出,从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上很难找到契合点。阿里巴巴不靠广告赚钱,而现在看来,广告收入仍是新浪微博比较重要的盈利方式,这样的模式太传统了,不是社交网络(SNS)盈利模式的未来,也不是电商的未来。

  艾瑞咨询分析师王婷婷认为,微博用户是因为微博的媒体、社交属性而来,如果日后商业元素影响了用户体验,就会影响微博的吸引力。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认为,如果新浪微博和阿里结合得过于紧密,其现有的公信力以及用户粘性可能会受到挑战;如果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过分依赖阿里巴巴,那么未来新浪微博的独立性必然存疑。(来源:西海都市报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