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互联网讯>工信部:2013年中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达47.6亿元
工信部:2013年中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达47.6亿元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3日 15:11:47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从全球范围来看,公共云服务已经成为整个ICT领域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类似IDC这样的公共云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美国在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仍然占据半壁江山,而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中国公共云服务市场的规模也在逐年增长,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预测,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元人民币,增速较2012年有所放缓,但仍达到36%。同时,我国企业对云计算的认知和采用度逐年提升。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在对1328家企业进行在线调查后发现,云计算的认知度和应用程度均比2012年显著提升,对云计算有一定了解的企业占95.5%,2012年为79%;8%的受访企业已经有了云计算应用,其中公共云服务占29.1%,私有云占2.9%,混合云占6%;在有云计算应用的企业中,76.8%的受访者表示更多的业务开始向云环境迁移。

  我国的公共云服务市场正呈现出明显的特点:IaaS领域“群雄并起”,包括阿里云这样的“老牌”云商,蓝汛、京东、UCloud这样的“新势力”以及电信运营商和外资企业竞相登场;PaaS市场“茁壮成长”,腾讯、百度、新浪、阿里巴巴等企业已经面向开发者提供开发平台服务;SaaS市场仍然是热门的掘金点,部分公司的云服务营业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公共云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正在给整个ICT产业带来新的活力,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云计算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基础平台。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阿里云上运行的Web服务器数量达到1.8万个,比去年增长了500%,是全国平均增速的60倍,托管的域名数从9万个增长到39万个,其中活跃网站数从2万个增长到15万个。

  云计算特有的弹性支撑能力在电子商务市场也已经大显身手。在2013年“双11”网购狂欢节,有75%的业务是在云上完成的,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20%。此外,淘宝和天猫80%以上网店的进销存管理系统都是基于“聚石塔”云服务平台。

  我国政府在云计算方面的探索也已经展开。目前,多地政府都在开展公共云服务平台建设,如服务民众的“智慧旅游云平台”等。此外,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开展私有云建设,如杭州的“电子政务云”,该模式有利于打破目前委办局信息化系统各自独立的局面,不仅能有效解决重复建设问题,还能够以按需分配的方式向各委办局提供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

  虽然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较小,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抢眼,是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中的一大亮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广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31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8%,未来几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预计2017年将达到2442亿美元。同时,2013年以IaaS、PaaS和SaaS为代表的典型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333亿美元,增长率将高达29.7%。

  未来几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格局不会出现显著变化,美国将稳占半壁江山,而西欧和日本虽然市场庞大,但产业空心化明显,预计未来几年的份额将出现下滑,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的份额将日渐扩大。(来源:199IT)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