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测测你是哪位神仙再世!”“测测你上辈子靠什么发财,脸蛋?智慧?拼爹?”
近日,这些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的测身份、算出轨几率等游戏受到追捧。警方提醒,这些测试游戏实际上可能是在盗取个人信息。
微信测试游戏或为诈骗软件
昨日,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多款类似游戏。
记者体验了两种这样的游戏,其中游戏“测测你上辈子靠什么发财,脸蛋?智慧?拼爹?”界面是一个轮盘,输入姓名后,指针在头脑、贵人、脸蛋、拼爹等10多个选项中转圈,几秒钟后指针停在一个选项上。
微信里的朋友都在晾晒自己“上辈子靠什么发财”的截图。
当记者要输入名字时,微信系统自动弹出警示窗说:“防盗号或诈骗,请不要输入qq密码。”
警方:钓鱼网站在微信上“借尸还魂”
沈阳警方介绍,这是电信诈骗中钓鱼网站的手法,在微信交互平台上“借尸还魂”。此种手法轻则盗窃网友的个人信息,重则盗窃网友的支付密码等。国内已有多个省市地区发出提醒。
沈阳刑警详细介绍了这种诈骗方式。
一些网友的微信是以QQ号或手机号申请的,或者和这些号码捆绑,当网友上传姓名、性别、生辰八字、手机号码、生日甚至银行卡号等信息后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网上“2000万开房信息泄露”等信息很可能就是通过类似手法搜集的。如果这些信息被卖给不法分子,很可能会给当事人造成损失。
有些网友玩得高兴,通过抢红包游戏时输入了手机号和银行卡号,这就更危险了,等于把钱送到对方手中。
如果这种游戏本身可以植入木马程序,用户玩这种游戏时,等于主动上传个人隐私。游戏会在后台盗取手机号码,再与你输入的名字匹配。如果此后你再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宝等工具,受损失会更大。
警方用电子物证固定手段反制
警方提醒网友慎玩这种测试游戏,同时,警方的反制措施也正在跟进。
今年,辽宁警方将加快电子物证确证能力和队伍建设。网上盗取用户隐私的行为虽然在现实世界中看不到,但通过电子刑侦手段都可能被固定证据。包括盗取虚拟钱币的行为也将在打击范围之列,比如盗取Q币或比特币等。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大连等地的电子物证专家已经开发了世界领先的物证固定设备,虚拟世界的犯罪也将会得到约束。
专家解析
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网页
多数是为收集资料
对于微信各种测“今生前世”的小游戏,网络安全专家给予了解读。
“这类网页,制作很简单,成本也低。”昨日,金山网络安全专家李铁军告诉记者,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网页,多数是为收集资料。这类网页往往连接着后台服务器,网友输入的信息会被存入专门的数据库中。接下来可能就会疯传一个测手机号码(QQ号)吉凶的测试,然后就有了你的手机号码,再接下来搜索一下你的微信号,你的信息就全部都暴露出去了。
“当这个数据库越做越大,你的一举一动也就被监控其中。”民警说,你可能成为垃圾广告的被侵袭者,“所以,遇到类似的信息,还是绕道算了。”
李铁军表示,在进行这些游戏的过程中,还会有另一重风险:数据传送可能会被搜索引擎抓取,从而在互联网上公开。他建议,最好的防护方法,就是不要随便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唐聪整理
提防病毒
下载一个APP
你通讯录上的亲人可能会被诈骗
“嘿,我发现一个神奇的APP,特别好用!”你收过这样一条短信吗?
如果你没有下载,那就万幸。
江苏警方介绍,这个APP其实是一个名为“杀熟”的病毒。
一旦有人误点链接,手机就会自动下载一个由“杀熟”手机病毒伪装,名为“北极熊”的手机应用。
该病毒会读取手机内的通讯录信息,搜索“爸”“妈”“老公”“爷”“奶”“伯”等关键字,一旦匹配,就向含有关键字的联系人发送诈骗短信。
“因为它专门盗取亲属信息,所以被称为‘杀熟’病毒,”民警说,“中招后,不排除有电信诈骗分子获得这些电话号码后,群发诈骗信息。”
针对“杀熟”病毒,警方提醒,谨慎对待短信中的可疑链接,在保存亲人号码的时候尽量使用真实姓名,避免“爸”“妈”等称谓。
目前,这种诈骗方式已在重庆、浙江等多地引发用户受骗报案。(来源:《华商晨报》 文/虞禄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