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金融研究】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现状(PPT)
【金融研究】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现状(PPT)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7日 10:14:40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互联网电商、分期购物等平台开始向各个阶层的消费者提供以消费的贷款金融模式。

  随着2009年国家在四个城市开展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得到了良好的收益。推动了我国在消费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截止2015年,我国的消费金融试点全面开放,审批权也下方至各省份。

  近几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海外市场需求的逐渐疲劳,促使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增长。近几年,我国的消费俨然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在政策和市场环境良好的前提下,我国金融消费市场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以银行系、产业系、电商系三类为主要力量。而消费金融也针对不同的人群细分产生变得更为多样化消费金融融资渠道。

  消费金融人群分析

  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这一消费模式中。而在消费金融人群中,以男性居多,占据兴趣人群和提参与人群的80%,且年龄都较为集中在25-34岁,占据兴趣人群的47.6%,且均是以互联网用户。但近几年,参与消费金融的35-49岁区间人群也在逐步增多,在今年上半年为止,占据参与人群的34.5%,并且多数属于有车有孩子的,但是相对整体资产水平不算最佳。

  其中参与消费金融的人群多分布在沿海的发达城市,如广东福建江苏等地,且兴趣用户及参与用户对于市场产品的偏好也是较为相近。

  而作为相对年轻的意向用户,其对社交及文娱的偏好程度居高,也是实数正常。从市场供给看是市场需求,市面上的社交APP越来越多,说明了用户对社交类产品的需求量的增大。同时从人群来看,现阶段很多25-34岁人群大多是有固定工作,但社交范围固定且较为狭窄,单身,从而推动了互联网平台上的社交软件的需求。从而也让微信钱包,QQ钱包等支付形式能够广泛的传播。

  而在文娱类上来说,首先细分到影视行业,从2015年的中国影视市场中放映场次达5438万场次,观影人次高达12.06亿,票房高达440.69亿元,仅次与欧美票房收益。且在中票房中,国产片收益占据271亿,比进口影片进口多出102亿元。这不仅说明了现在的消费群众多文化类消费力度的加大,也说明了消费者对国产产品的支持。从而影视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国产影片的大规模制作,为满足这一消费需求,相关的影视行业相关的平台也相继发展壮大。现在互联网金融资的新词汇“众筹”也正在蔓延。从兴趣人群偏好数据中来看,文娱的需求将给影视众筹带来大好的发展前景。

  银行系消费金融

  银行系主要由银行及以银行资本为主要股东的消费金融公司构成。并通过完善的风控体系和优质的融资渠道的核心优势来发展以信用卡消费、直接的信贷业务为主参与消费金融。

  在中国居民消费信贷结构中,信用卡贷款余额以占额15%以上,占据除房贷外的信贷结构中第二的位置。虽然2015年信用卡发卡量较上年首下降了5.05%,但其信贷规模和授信使用率却持续上涨。

  而对于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利用审批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等优势,参考央行的个人征信记录,选择向工资稳定、风险较低的人群发放小额贷款。从而在主流消费金融模式中占据直接贷款的重要位置。也因为针对的人群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从而能在现在不断增长的资产不良率的大环境中,降低自身的不良率产生。

  面对时下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银行系也将涉足,不仅建立自身各个银行的APP平台,更是联合其他资本成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银行系金融公司。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创新拓宽企业的服务能力、光度、宽度、效率等,同时也将提升银行系的大数据管理,利用互联网为消费金融建立健全的征信信息,全面提升各类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诚如上面提到的央行个人征信记录,其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花费数年时间,基于互联网平台,接入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的数据,建立的一个全国集中、统一的可联网查询的征信系统。

  而定位前卫的招行直接与中国联通联合成立了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其以招行的风控经验和运营能力,结合联通的数据优势,在成立到现在不满3年的时间内占据互联网消费金融体系的有利地位。

  产业系消费金融

  产业系消费金融主要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要结构,发展至今,车贷已成为我国消费金融的重要市场,在2015年低,受银监会批准的汽车金融就有24家。使得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从开始的银行单一主导向汽车金融公司主导的专业化发展转变。

  在消费金融需求人群分布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汽车金融有着一定的需求量。其有着17.5%的兴趣用户及21.3%的提交用户占比。与此同时房产、旅游等垂直行业也在逐步涉足消费金融。他们希望能够以金融带动自身主营项目。

  但是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门槛极高,非金融企业需上一年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才可以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截止目前,全国也只有由重庆百货主导的马上消费金融和海尔主导的海尔消费金融两家。

  电商系消费金融

  电商系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主要以有巨头电商成立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及依托电商的分期购物平台,以类似信用卡业务的分期消费为主流模式发展。

  电商自营消费金融机构有京东、阿里、苏宁等,其可以以类似信用贷款的形式,先给与消费者一定的额度,用于在旗下的电商体系中消费,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也可以直接提现,按日收取利息等;而分期购物平台现阶段主要以趣分期、分期乐、优分期等平台为主,此类平台主要针对学生、蓝领等中低收入的央行无征信人群,以电商的“分销商”形式与第三方电商合作。

  而电商巨头以自身资本的优势,在O2O领域内完成了生活服务的布局,将需求高的需求场景服务有效链接。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占额。

  如阿里,不仅有自身的购物平台,还投资了旅游平台,且在各个领域中都有自身的资源。使得自身金融消费体系更有粘性,在人群占有率中更有优势。

  对于分期购物平台,其主攻人群定位为校园分期用户,利用银行系与传统消费金融在校园消费市场上的政策限制,快速发挥自身的审批灵活,额度自由的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但是相对其他数千亿人群来说,3500万人的校园消费金融规模不够大,不足以产生高市值公司。所以该类平台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拓展校外的市场。其中随着学生团体的毕业,该类平台消费形式也逐渐向校外人群延伸,在贷款规模和贷款余额上已经超过比分银行系控股的消费。

  而在中国,蓝领和农村消费分期群体在消费金融市场的估计都不低,但却因起坏账率偏高,明显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易发生是错期间遭受多个欺诈组织的诈骗。

  在蓝领消费分期群体中,人数达2.7亿人、月均收入3163元,年收入增长率14%-15%,月光族比例达52.5%,市场份额保守估计5000亿元的蓝领人群的消费金融市场中,信用卡的渗透率不足15%。给互联网消费金融体系带来了一个蓝海机遇。也萌生了如买单侠、即有分期、拍分期等以线上关联场景,线下依赖合作商户的互联网消费分期平台。

  而对于市场规模保守估计超3000亿的城镇消费来说,虽然有着大量的金融机构(银行系)网点为其服务,但是仍无法满足所有的人群。

  虽然消费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为消费金融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但是其风险水平也在逐步加大。需要各个消费金融机构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消费前做好身份验证,保证用户的信息真实有效;消费中确认资金的使用范围、进行还款控制、做好订单审查;贷款中做好用户信用评估和实现差异化利率政策,同时做好用户贷款监控;最后做好客户定期回访等贷后管理。降低用户的违约率。

  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今年,互联网金融类的另一模式——众筹,也正在快速的崛起中。其中在今年上半年中,互联网众筹的筹资规模在83亿到88亿元之间,其中以产品众筹、股权众筹及权益众筹为主,而在细分的垂直领域中影视众筹和实体店众筹及汽车众筹都有较好的成绩,分别融资为3.5亿、6.5亿及23.6亿元。而据另一研究院预计,2016全年互联网众筹筹资规模将达到180亿元之200亿。而尽管2016年上半年关于众筹领域的平台上增速度逐渐在减缓,但是仍然有很多有实力的互联网众筹平台上线。而星揽投就是其中一家有实力的以“领投+跟投”形式的影视项目投融资的影视综合众筹平台。(来源:星揽投;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中国消费金融解析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