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金融>极光大数据:《2018年5月移动消费金融行业观察》(全文)
极光大数据:《2018年5月移动消费金融行业观察》(全文)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7日 10:43:58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消费金融自2015年国务院放开市场准入,逐步为市场和消费者熟悉并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其中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渗透率在2017年12月达到11.2%的历史峰值。但市场中出现的过度授信、泄露隐私、暴力催收等诸多问题使得行业在顶峰时期被重拳整顿。新规颁布半年过去,移动消费金融的现状如何?是否还能生存下去乃至迎来下一个春天?移动消费金融的用户又是怎样的?极光数据发布《2018年5月移动消费金融行业观察》,从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概况、行业现状、用户画像等多个维度带你了解移动消费金融行业的方方面面。

极光观点:

  •  2017年12月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渗透率达11.2%

  • 2017年12月之后,头部app渗透率保持平稳,中尾部app渗透率出现下滑

  • 2017年以来,移动消费金融行业平均每月新增用户数为461万

  • 移动消费金融新增用户中,26~35岁用户超过半数

  • 多头信贷用户在一二线城市的分布占比高于全国移动网民

一、移动消费金融概况

移动消费金融基本概念

消费金融即以个人消费为目的的信贷服务

  • 移动消费金融一般指以移动互联网为渠道,机构或企业为满足个人消费目的而提供的信贷服务;狭义的消费金融指住房和汽车之外的生活消费,如日常消费、装修、医疗、旅游、教育等细分场景

  • 移动消费金融常见产品形式有消费现金贷款与商品消费分期两种

 

国内消费性贷款发展情况

2017年消费性贷款余额相比2012年翻了两倍

  • 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从2012年的10.4万亿上升至2017年的31.5万亿,截止2018年Q1消费性贷款余额达32.9万亿

 

消费金融发展历程

消费金融经历起步期、推广期,如今进入调整期

  • 从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国内首张信用卡开始,中国消费金融拉开了序幕;2009年,银监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启动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审批工作;2013年,银监会修订完善了《办法》并新增10个城市参与试点,消费金融进入推广阶段,2015年,国务院决定放开市场准入,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期间,消费金融迅猛发展,在为有资金需求的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过度借贷、重复授信、泄露隐私和暴力催收等不规范做法也伴随出现;为了消费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监管机构开始出手整顿,行业进入调整期

 

移动消费金融主要参与者的类型

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消费金融

  • 移动消费金融主要参与者有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P2P平台、互联网公司和金融风控提供商;其中,互联网公司存在有无网络小贷牌照的区别;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电商平台和其他互联网巨头可以直接提供信贷服务;另外,一些未具备金融牌照的互联网公司提供导流和助贷服务

 

消费金融产业图谱

消费金融产业链主要包括资产端、消费金融平台和资金端三部分

  • 消费金融机构或企业根据自身企业情况从合规途径获取资金,借助自身平台或助贷平台获客;满足条件的消费者通过现金模式或代付模式(消费分期)向消费金融平台提出消费信贷需求;征信和风控数据服务平台会在贷前、贷中和贷后提供风控数据服务支持;而催收机构对贷款逾期的客户进行催收;消费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受到一行两会及相关机构的监管

 

消费金融的政策影响

“穿透式” 监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 国家法规政策从多个层面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不断扩大消费金融的覆盖人群并深入消费场景中,帮助更多的长尾用户的信贷需求得以满足;同时,严格进行“穿透式” 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政策法规全面收紧小贷公司和 P2P的资金来源和流转,行业面临洗牌,未来合规发展是消费金融平台的发展方向

二、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渗透率变化趋势

2017年12月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渗透率达11.2%

  • 从2017年2月开始,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渗透率不断攀升,在12月达到高峰,渗透率为11.2%,相比最低点2月渗透率增长近1倍;2018年开始,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渗透率有所回落

 

头部和中尾部消费金融app渗透率

2017年12月之后头部app渗透率保持平稳,中尾部app渗透率出现下滑

  • 2017年,消费金融app均处于上升趋势,头部消费金融app渗透率从2017年2月的3%上升至2017年11月的6.5%,中尾部app从从2017年2月的4.9%上升至2017年12月的10%;从2018年开始,受政策监管影响,中尾部app渗透率开始下滑,头部app保持平稳

 

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新增用户变化趋势

2017年以来,移动消费金融平均每月新增用户数为461万

  • 2017年2月,移动消费金融行业的新增用户为273万,此后,呈现震荡上升趋势,2017年12月新增用户达525万;2017年12月以后新增用户数有所回落

三、消费金融新增用户画像

新增用户性别和年龄分布

消费金融新增用户中,26~35岁用户超过一半

  • 在2017年至2018年3月期间的移动消费金融新增用户中,男性用户占比58.4%,女性用户占比41.6%;

  • 新增用户年龄层分布中,26~35岁用户占比最高,达52.4%,16~25岁用户占比第二,达35.2%;总体来看,87.6%的用户年龄低于36岁

 

新增用户移动消费金融app数量分布

新增用户中,超七成仅装有1款移动消费金融app

  • 移动消费金融新增用户中,装有1款消费金融app的用户占比76.1%,装有2款移动消费金融app的用户占比11.9%,装有3款及以上该类app的用户占比12%

 

新增用户地域分布

全国每十个移动消费金融新增用户中,至少有一个来自广东

  • 移动消费金融新增用户在一、二线城市占比高于全国移动网民城市等级分布

  • 用户量top 10城市中,北、深、上、广四个一线城市位居用户量前四名,占比分别为2.7%、2.5%、2.3%和2.2%

 

新增用户app偏好指数

新增用户偏好支付宝、QQ邮箱、58同城

  • 移动消费金融新增用户app偏好指数top 10中,支付宝、QQ邮箱、58同城位列前三;除了支付宝外,top 10 app中还包含三款金融类app,分别是中国建设银行、360借条、中国工商银行

 

新增用户细分领域app偏好

MOMO陌陌是新增用户最偏爱的社交app

  • 社交网络领域app偏好top 5中,MOMO陌陌和探探两个陌生社交app位列其中

  • 在网络视频领域app偏好top 5中,火山小视频位列第一

  • 在网络购物领域app偏好top 5中,京东位列第一

四、消费金融多头信贷用户画像

多头信贷用户性别分布

多头信贷用户中,男性接近6成

  • 移动消费金融多头信贷用户中,男性用户占比59.8%,女性用户占比40.2%;35岁及以下用户占比达89.3%

多头信贷用户贷款平台数量分布

多头贷款用户中,四成用户在超过两个消费金融平台贷款

  • 多头信贷用户中,在2个平台贷款的用户占比57%,在3个平台贷款的用户占比22%,在超过3个平台贷款的用户达21%

多头信贷用户地域分布

多头信贷用户在一二线城市占比高

  • 在多头信贷用户的省级行政区分布中,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位列前三,用户量占比分别是12.3%、6.7%、6%

  • 在多头信贷用户的城市分布中,北京市占比3.1%、上海市占比2.8%,重庆市占比2.8%,这三个城市位列用户量前三名

多头信贷用户app偏好

QQ邮箱、中国建设银行、支付宝是多头信贷用户最为偏好的三款app

  • 在多头信贷用户app偏好指数top 10中,有7款金融类app,除了中国建设银行和支付宝外,还有中国工商银行、买单吧、拍拍贷借款、农行掌上银行和京东金融

 

多头信贷用户细分领域app偏好

多头信贷用户偏爱的网络视频中有多款直播类app

  • 在社交网络领域中,MOMO陌陌、百度贴吧和QQ是多头信贷用户最为偏好的三款app

  • 在网络视频领域app偏好指数top 5中,出现四款直播类app,分别是YY、斗鱼直播、虎牙直播、熊猫直播

  • 在网络购物领域,京东的偏好指数最高

(来源:极光大数据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来源:极光大数据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