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零售>研报:华金证劵:拼多多8天内下架430万件商品 打假符合长期发展方向
研报:华金证劵:拼多多8天内下架430万件商品 打假符合长期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3日 19:16:19

(网经社讯)事件 8月22日晚,拼多多发布“双打行动”阶段性说明,8月2日至8月9日期间,拼多多强制关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万件,拦截疑似假冒商品链接超45万条。

投资要点

拼多多发布“双打行动”阶段性说明,下架商品或有部分影响:根据拼多多“双打行动”阶段性说明,8月2日至9日,拼多多平台已强制关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万件,拦截疑似假冒商品链接超45万条。就此次打假影响来看,强制关店商家数量占拼多多100万商家仅约0.1%,此前,公司自成立以来下架问题商品数量合计1070万件,此次再次下架商品430万件,打假力度升级。另外,2017年初,阿里平台上约有1200万小商家,约有超12亿件商品,若拼多多商户平均商品SKU与阿里类似,那么超100万商家估计将为平台提供约1亿件商品,此次拼多多下架商品430万件估计约占平台商品总数的4.3%。若是拼多多商户平均商品SKU数量较阿里更少,则下架商品占比会更高。

保护知识产权大势所趋,平台电商打假持续进行:定位较低的平台电商持续受到假货的困扰。2015年工商总局曾针对淘宝平台发布白皮书,称淘宝正品率仅37.25%。2016阿里打假报告显示,在品牌合作上,2016 年主动拦截删除的商品量是同期权利人投诉删除商品量的26倍。2017年,阿里称集团组建有2000人的打假团队,且每年投入打假超10亿元。而今年8月初,拼多多称公司成立以来已下架1070万件问题商品,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主动删除商品量是权利人投诉的125倍,且已建立1.5亿元消费者,平台电商打击假货持续进行。

升级技术系统打击假货,运营成本或有所提升:拼多多称,未来将全面升级商家入驻系统,通过接入公安系统验证身份信息,确保静态采集的照片与公安系统留底图像一致。在入驻系统完成升级之前,平台对入驻主体身份全部实行人工审核。另外,拼多多将继续大幅增加技术和人力投入,进一步开发山寨品牌关键词自动拓展技术和联想屏蔽技术、图片文字识别技术,建立平台推荐位黑名单制度,创建平台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鼓励、扶持商家申请商标,培育自主品牌,通过疏堵结合、利益导向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引导商家良性发展。升级技术及加大人力投入,或提升拼多多运营成本。

拼多多打击假货带来短期成本提升,长期来看符合发展趋势:备受争议的拼多多是我国电商格局的鲶鱼,上市以来,公司深受假货问题困扰。假货问题使公司声誉受到冲击,不利于客户信心维护,进而使品牌商不愿意与平台合作。而公司未来方向在于与无品牌商品及品牌商品商家合作,而非售假。因此公司加大投入进行平台治理,短期内或将提升运营成本,长期来看,打击假货有利于维护平台声誉、促进平台与品牌合作、提振消费者信心,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风险提示:1.公司尚未盈利,未来商业模式可能发生变化,转型存在风险;2.目前客均收入仍然较低,提升货币化率或降低平台商品性价比;3.拼多多用户对价格敏感,平台忠诚度或有限;4.长期发展挑战现有市场格局,阿里京东或越发重视拼多多,或加剧电商竞争;5.面临美国集体诉讼,或对市值等产生不良影响。(来源:华金证劵 文/王冯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拼多多下架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