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媒体评论>陈礼腾:投资者看重马蜂窝的核心价值
陈礼腾:投资者看重马蜂窝的核心价值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4日 08:29:23

(网经社讯)摘要:近日,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表示,爬虫抓取、抄袭和造假在互联网行业并不少见,甚至已经成为很多平台屡试不爽的促销捷径,但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手段绝不值得提倡。

陈礼腾认为,对于投资者言,这些数据仅仅是一些参考指标,并非其核心内容,最终还是要看马蜂窝的转化率及盈利能力如何,该事件对于马蜂窝的投资人信任与核心估值是否会产生较大影响尚难定论。

以下是报道原文全文:《被指“数据造假” 马蜂窝向法院起诉》

上周末,一篇《估值175亿的马蜂窝 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以下简称《马蜂窝》)狂刷朋友圈,直指马蜂窝数据造假。马蜂窝方面在本周一早上公开回应,称文中言论歪曲事实,存在已被查证的有组织的攻击行为。事件持续发酵,马蜂窝在周一下午正式对质疑马蜂窝数据造假一文的媒体作者和数据公司提出诉讼,而该自媒体作者则在周一晚间继续发文称掌握马蜂窝大量数据造假的真实证据。截至记者发稿,马蜂窝以及《马蜂窝》文章作者均无公布证据证明自身观点的真实性,目前双方争论仍在持续。

  有业内人士称,该事件或引发大众对互联网公司抄袭造假的关注,马蜂窝新一轮估值和融资将受到影响。

  马蜂窝已向法院提起诉讼

  10月21日,自媒体公众号“小声比比”发表文章《估值175亿的马蜂窝 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称马蜂窝标注的2100万真实点评中,有1800万条是通过机器人从大众点评携程等网站上抄袭的,并列出马蜂窝上一系列存在抄袭嫌疑的问答账号截图。该文作者之一“梓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文章数据是由梓泉加上乎睿数据团队合计四人完成,马蜂窝的评论抄袭是“100%搬运”。对此,马蜂窝在10月22日发表公开声明,称点评内容在马蜂窝UGC内容(用户原创内容)中仅占比2.91%,占比最多的是游记类,为78.91%,涉嫌造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占比更少。

  马蜂窝在公开声明中称,已对涉嫌造假点评的账号进行清理,平台一直以来严厉打击游记和问答中违规广告的行为,平均每周处理26000条违规广告信息,查封15000个违规帐号。22日下午,马蜂窝方面向信息时报记者证实,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马蜂窝》一文作者以及乎睿数据团队。公众号“小声比比”则在10月22日晚间再次发文,称确切地掌握马蜂窝数据造假证据。

  互联网数据抄袭情况判断难

  此事一出,引发了行业多方关注。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认为,平台行为和用户行为要分开,即使机器判定抓取到的信息有重复,都不一定能确定是剽窃行为,更无法区分这是用户所为还是平台所为。

  记者同时采访了美团、携程等在线旅游平台,这些均为文章中所指的“被抄袭”对象,在马蜂窝被指抄袭其平台点评内容后,这些平台对此事均无任何回应。上文接受记者采访的在线旅游平台业内人士分析,用户数据重叠在互联网平台上再正常不过,平台利益没有受损,平台的用户利益也没有受损,这种情况下很少会出现纠纷,许多商城的评论都有“东西不错,很喜欢”、“质量很好”的描述,这些情况很难分清是否抄袭和“僵尸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表示,爬虫抓取、抄袭和造假在互联网行业并不少见,甚至已经成为很多平台屡试不爽的促销捷径,但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手段绝不值得提倡。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赵占领律师指出,这些用户点评信息的权益到底属于谁,目前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只是对于个人信息做了一些相关的规定,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用户在网上所发布的一些信息,比如说发一个帖子、发的一个评价,不属于法律所规定的个人信息的范围。当然这个信息对于企业和平台来讲确实是很有价值的。

  不过,赵占领表示,对平台来说,集聚用户、收集信息并且维持用户活跃度,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任何一家平台出现抄袭行为,都涉嫌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十条指出,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马蜂窝估值影响尚难定论

  中国电商研究中心提供资料显示,马蜂窝今年8月被曝计划融资3亿美元,其估值或达25亿美元。去年12月,马蜂窝在第二轮融资中筹集到1.33亿美元,新的投资者包括美国General Atlantic、Ocean Link、淡马锡、元泰投资和厚朴投资。

  此次风波对马蜂窝是否带来估值影响,业界反应不一。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此次事件发酵后,马蜂窝的公信力或将大打折扣,进而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赖度。陈礼腾则认为,对于投资者言,这些数据仅仅是一些参考指标,并非其核心内容,最终还是要看马蜂窝的转化率及盈利能力如何,该事件对于马蜂窝的投资人信任与核心估值是否会产生较大影响尚难定论。

  在线旅游平台资深用户雷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风波不会影响她日常对在线旅游网站的使用,她认为“业有专攻,只要内容不是坑人,平台是否抄袭我并不关心”。

  事件双方均存疑点

  对于此次风波,双方可谓各执一词。记者通过采访发现,马蜂窝和公众号“小声比比”所公布的内容均有值得商榷之处。

  1

  马蜂窝删文被指“删除证据”

  《马蜂窝》文章称,马蜂窝的2100万条“真实点评”中有1800万条评论为抄袭内容,占比超过85%,并列举出多个涉嫌造假账号截图。另外一篇质疑文章中,截图显示账号“叮当猫爱吃糖”发表一个三亚推荐海鲜的问答,获得23万个赞。记者昨日通过搜索马蜂窝App发现,“三亚推荐海鲜”一文已经在“叮当猫爱吃糖”账号中删除,同样情况在账号“宝贝饭堂”中也有出现。目前,多个涉嫌抄袭的马蜂窝用户评价已清空。马蜂窝的这一举动被“小声比比”发文称为“删除证据”,而马蜂窝则在公开声明中回应此举是清理平台违规行为。

  此外,马蜂窝称,点评内容在马蜂窝UGC内容(用户原创内容)中仅占比2.91%,占比最多的是游记为78.91%。据马蜂窝官网数据显示,其点评数量2100万条,而游记篇数则没有公布。根据数据推算,马蜂窝的游记应该有6亿篇左右。一名曾在目前国内用户数最多的在线旅游平台任职的业内人士私下告诉记者,游记需要花很多时间和心思完成,而点评则一两分钟可以完成,“在线旅游平台上游记数量大大超出点评数量,这有点不符合行业逻辑”。

  2文章说法“不够客观与严谨”

  《马蜂窝》质疑文章同时指出,经过数据分析,马蜂窝上有7454个抄袭账号,合计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572万条餐饮点评与1221万条酒店点评,抄袭内容高达85%。“小声比比”的这一说法同样受到外界质疑,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公开质疑,用机器抓取来判断信息剽窃,不够客观与严谨,“超过2000万条评论,有个用相同说法并不奇怪,而且也有可能是商家为了增加关注度私下购买‘水军’写点评,以此断言马蜂窝是一个僵尸和水军组成的平台,这样做不公平”。

  记者还发现,《马蜂窝》文章并没有详细列举涉嫌造假账号发文的先后顺序,无确切证据证实是否存在同一作者在不同平台发文甚至马蜂窝用户的内容被其他平台抄袭。广州资深马蜂窝用户李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曾经写过两篇游记,同时在马蜂窝和穷游网发表,“一个内容在不同平台发布很常见,内容是我自己原创,我会尝试多渠道发布藉此获得关注。”

  针对上述存疑情况,记者尝试联系马蜂窝和公众号“小声比比”作者,截至发稿前双方均无回应。

  事件经过

  ●10月20日晚间,梓泉和乎睿数据团队在公众号“小声比比”发表文章,称马蜂窝公开资料上的2100万条评论中有1800万条是抄袭所得。

  ●10月21日凌晨,大约两小时后,马蜂窝投诉作者和该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给马蜂窝的权益造成重大损失和伤害。

  ●10月21日深夜,“小声比比”再次发文指马蜂窝在"小声比比"第一次发文后8小时内屏蔽了文章中提及的账号,微信也将“小声比比”第一篇质疑数据造假文章标准为“此内容存在争议”。

  ●10月22日早上,马蜂窝发出声明:自媒体文章所述的马蜂窝用户数量,与事实和第三方机构数据严重不符。

  ●10月22日晚间,“小声比比”作者梓泉发文回应,“我没办法否认我们是有组织的,我一个人,乎睿数据团队3个人,一共4个人。但是我们可以保证,我个人作为小声比比的创始人,还有乎睿数据团队这个公司,都没有接受OTA或者马蜂窝的潜在竞品的任何赞助。”同时在文章评论中回应,已经掌握马蜂窝大量抄袭的真实证据。

  ●10月23日,马蜂窝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罡称,蜂窝认真进行了自查,“核查结果显示,马蜂窝在餐饮等点评数据方面存在部分问题,但远没有外界所表述的那么夸大。马蜂窝已开始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并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堵住漏洞。但对相关表述中涉及大量明显'抹黑'行为,我们将交由法律判定”。(来源:信息时报 文/卢云龙)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