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行业研究>浅析:从BAT谈企业级服务SaaS平台
浅析:从BAT谈企业级服务SaaS平台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01日 10:42:39

(网经社讯)百度、阿里、腾讯,是这个时代近20年绕不开的话题。

搜索、电商、社交,是每个人每天都会用到的互联网基础功能。

中国信息化起步较晚,但赶上了互联网的国际化大潮,并获得巨大的人口红利,所以我们的巨头全部是做C端用户起家并发展壮大的,从一开始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上市开始,掀起一场科技与资本的盛宴众多科技企业纷纷崛起。

我们再看下国外的科技公司,70年代就已经有IBM、oracle、SAP这样的巨头在深耕企业信息化服务,微软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我个人定位它是服务企业的,之前最赚钱的office大头贡献也是企业客户。苹果应该是最彻底的服务C端的企业。

我们再对比下,2018年可能是个巨大的分水岭,微软一度站上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亚马逊这几年也是异军突起,oracle、SAP纷纷站上千亿以上的市值,连99年成立的Salesforce都跨入千亿市值。这些数字主要贡献还是企业级的服务。

国内很典型的企业级服务公司用友,成立时间够长、技术积累与客户积累够量,服务从传统财务到ERP到SaaS云不断进化,既有财务软件的垄断地位,又有云服务的强势应用。但是,目前市值500亿人民币不到,如果按照国外企业级服务公司估值计算,用友的增长空间极其巨大。

那么企业级服务这块巨大的市场又被看做BAT必争之地,市面上也普遍看好3大巨头能改变,阿里已经和用友战略合作,从17年、18年的战略投资看3巨头在企业级服务市场上的布局也是逐年递增。这些都是好现象,我想说的是企业因初心和特点不同,在发展道路上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一)从修炼上看

这个修炼的意思是企业成长的过程,尤其是早期情况,马云和马化腾的“苦”网络上已经有很多故事了,现在很多人还在梦想回到99年,月薪500块进入湖畔别墅,要不100万把QICQ给收购了。百度从出生就是自带光环,基本属于上线即盈利,一直以来顺风顺水的。从危机意识、对市场的判断上阿里和腾讯肯定要先走一步的,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好听点较忧患意识,其实质是不想回到苦日子每天都要琢磨更多。

阿里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每一家新纳入的板块逐渐会变成阿里价值观,整个体系更像航母编队,体量巨大,相互协作,共同进退,一致行动。

腾讯绝大部分是通过参与接入到各个领域,每个板块独立发展,养大了还会和自己竞争,内部产品竞争更是一贯常态,没准微信那时晚几天推出就被另外一个部门给干掉了,张小龙也说了那晚给马化腾发了个邮件,就有了微信,感谢那晚想发个邮件。腾讯的体系更像独立战斗编队,针对一个战场一部分打没了也没事,另外一只队伍很快就补上了。

百度近几年核心业务和对外投资都不太顺啊,O2O在国际上大肆宣传,被美团给好好利用了,外卖被饿了么收了然后都转到阿里旗下,有种给他人做嫁衣的感觉,真是互联网界的活雷锋啊。

(二)从基因上看

从国内外的经验上看这公司原本干啥就做啥是最合理的,微软跑去弄手机操作系统,结果连带搞死了诺基亚的手机部门,这杀伤力不是一般的大啊!按说两家公司都是行业No1,都不差钱,怎么能整成这么个结果呢?

很多时候钱和实力不一定能颠覆啥,没准能把自己搞死。

回看微信刚出来那会,米聊、来往、易信,一大堆一模一样的产品,当时我还都用了,要说功能上没差别,为啥只有微信起来了,其他的全部死掉。这一定是基因决定的,排除腾讯的导流,从社交本身上来分析,阿里的工程师做来往,估计大部分人还琢磨SKU、上架、客服,或者按照旺旺的方式做,这个内部沟通成本和认知成本就海了去,腾讯内部估计一个眼神就解决了。

不是有流量、有钱就能做成一个产品,千万不要跨界太大,容易扯到。

咱们再看看今日头条是更神奇的诞生发展,字节跳动的唯一杀手锏应该是算法,无论是头条、抖音等一系列产品,就是通过算法拖住用户的时间,5分钟、15分钟、1个小时……靠天亮了。这个应该挺好模仿的吧,但又是倒下一堆,也不能说倒下,都还活着。

再简单的技术和运营方法,也不是砸钱砸人就能做出来的。

(三)从云上看

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都已经推出企业级的平台服务,市场占比最大的还是阿里,这个和亚马逊的AWS路径非常相像,这个不是偶然,是一种必然。

阿里和亚马逊在全球人的眼里是电商公司,是广大人名群众喜闻乐见的购物天地,但其实质是给制造业企业卖货的地点,所以电商公司对顾客有多了解,那么对供应商就有更多了解,按照目前流行词这是B2B2C的模式,中间的B要对两端都十分熟悉才能做。

所以在这3家云平台内,最懂企业的应该是阿里,很多人可能会问京东为什么没有做成云这个事情,按照对标看京东更像亚马逊,在这里也顺带剖析一些:京东的核心是你把货给我,我来卖;阿里的核心是你在我的平台上来卖;关键的时间节点,京东选择建仓库,阿里选择建云数据中心。

这样对比看来,阿里云就有着巨大的优势。

(四)从核心业务看

电商,链接商品和人,其实质是连接企业和人。

社交,链接人与人,其实质是解决人的社会属性。

搜索,链接人与网络,其实质是机器为人服务。

谷歌对这个认识的就很透彻,搜索起家,也做过社交后来放下了,目前主要是做机器服务于人的事情,所以人家的AI是最厉害的。而且对于云计算的影响同样深远,目前云基础架构上的技术大多来源谷歌著名的三大论文GFS、BigTable、MapReduce。做搜索还是很苦的事情,互联网公司的盈利大部分还是广告,谷歌的广告同样是巨大的收入来源,让广告变得更美好是谷歌的一种写照。

百度这是生生把一家高科技公司做成了4A广告公司。谷歌是把广告作为科技变现的渠道,公司围绕科技来做,广告只是一个收入的来源;百度是科技为广告服务,公司围绕广告来做,连搜索都是为广告服务的。

腾讯干的是连接人的事情,不过从PC时代的3Q大战到头条大战,15日同时封杀3个刚刚出生的社交APP。有种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的决心,这样的焦虑感咋会出现在垄断巨头的身上呢?我分析,从微信替代QQ的事情就已经说明一切,要么团队替代团队,要么别人干掉自己。国外市场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等一系列大公司专做社交,这个人连人的领域经常会冒出新鲜东西,竞争上还是神乎其神的。

反而是阿里守着的电商还算平稳,虽有京东追赶,但一直未被撼动。这里面是有其原因的。电商不是一个app、一个导航条,电商肯定是一个生态体系。平台必须满足C端和B端的双向需求才能生存。从技术角度看即时通信、搜索都是一次使用结果输出,而电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用户筛选商品、比较、下单,企业生产、入库、上架、发货,物流包裹追踪、送货,售后服务退换货等等,所以我感觉电商的技术门槛还是蛮高的。

核心业务不同造就了企业不同的路线及发展,也会在企业级服务市场的竞争中带来不同的效果输出。

(五)从销售能力看

这块阿里的优势太明显了,从企业初期就有了“阿里铁军”,那时销售的阿里巴巴业务都属于相当超前的,和云计算的初期销售类似,单纯从技术层面普及先进性不太好用,还需坚忍不拔的精神才可以。

腾讯在企业级市场上的销售能力不太能看到历史记录。

百度其实也是一个企业销售的先驱者,目前公司主要收入还应是各大稀奇古怪的行业为其贡献的竞价排名。这可能也造成了其掌握的大量企业客户对先进技术都不太重视,曝光率高即可,还用啥先进技术。

重点来谈

从BAT谈企业级服务SaaS平台

想想看中国最大的SaaS平台是什么?

应该是淘宝(涵天猫),从卖家角度,淘宝为企业提供了产品全周期的营销、销售、库存管理、物流和用户服务。研发团队开发了这个平台,供几千万商家入驻开商铺。往深了思考,淘宝是中国最大的CRM软件、最大ERP软件、最大的经销存软件、最牛的营销软件……

我一直感觉阿里云的玩法绝对不是简单的IaaS给提供下基础资源即可,未来一定是直接SaaS应用的,因为阿里基础打的太好了,也验证了这几天张勇对商业操作系统的提法。

单从使用场景这一个角度看,腾讯和百度已经有不少差距了,企业在选择的时候至少是有案例摆在前面最好。

阿里说:几千万家企业在我平台上开店,他们用平台让消费者更喜欢产品、获取各个渠道流量转化交易、通过数据分析制定生产计划和产品改进等等。

企业:这个平台能赚钱

腾讯说:有10亿用户在使用微信……

企业:这和我有毛关系,难道能免费发朋友圈广告

百度说:您可以排在首页第一条……

企业:MD,我也不是卖保健品的干嘛要第一。(来源:超哥看天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SaaS百度阿里腾讯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