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金融>【法律研究】区块链技术商业化应用数据隐私保护浅析
【法律研究】区块链技术商业化应用数据隐私保护浅析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2日 10:17:07

(网经社讯)一、区块链的概念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本学者中本聪在2008年比特币论坛发表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首次提出“区块链”概念。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将传统的复式记账法变革为分布式账本,主要特征有三:第一不是自己记账;第二是共识账本;第三是加密账本。

目前国内外对“区块链”概念尚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定义。比较典型的观点有:梅兰妮.斯万在《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中将区块链表述为“任何事物所有量子数据(指离散单位)呈现、评估和传递的一种新型组织范式”;The Blockchain France Hub 在《Understanding Blockchain》中将区块链表述为“区块链是一项数据存储和转换的技术,在无需中央控制的情况下,确保了数据的透明与安全”;姚国章、吴春虎、余星在《区块链驱动的金融业发展变革研究》中将区块链表述为“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方式,由参与其中的成员共同维护一个特定数据库的技术方案”;袁勇、王飞跃在《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中将区块链表述为“利用加密链式区块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2016年10月18日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将区块链表述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从以上国内外对“区块链”概念的定义中不难发现,区块链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其关键词包括去中心化、分布式网络(账本)、加密算法和点对点信息传递。区块链技术实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协议,它综合了互联网技术、分布式点对点技术、公钥加密算法等基础技术,使得所有的信息都不可伪造篡改;在该技术方案下,它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机构的审核,系统中任意多个节点通过密码学算法记录了一段时间内所在网络中发生过的所有信息交流数据,并生成区块,区块按照时间顺序连接形成区块链,由所有系统参与节点共同认定记录是否为真。理论上来说,需要借助第三方中介信用背书来完成的相关交易,都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

二、区块链技术商业应用与制约

区块链技术作为新一代颠覆性应用已成为当下最热门话题,全球竞相发展区块链技术,可谓当之无愧2018技术圈关键词之首。2017年4月,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2017全球区块链金融(杭州)峰会。2018年4月9日,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在未来科技城启动,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的百亿级区块链创业基金在杭州落地。4月22日,深圳市首个区块链创投基金宣布正式启动,成为中国第二个区块链创投基金落地的城市。被誉为“数字经济之父”的加拿大数字经济专家唐塔普斯科特在《区块链革命》这本书中指出“我们不再预测区块链的未来,而是积极地拥抱区块链的未来。我们认为它应该成功,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一个繁华的纪元”。目前,区块链应用项目大致分为:存在性证明、智能合约、物联网、身份验证、预测市场、资产交易、电子商务、社交通讯、文件储存、数据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2018年5月20日,中国区块链产业高峰论坛北京市召开,工信部信息中心正式发布《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总结了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六大特点:第一,我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方兴未艾。第二,地域分布相对集中,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第三,区块链应用呈现多元化,从金融延伸到实体领域。第四,实现“协作环节信息化”,助力实体经济降成本提效率。第五,技术滥用导致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不可忽视。第六,产业政策体系逐步构建,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同时,白皮书显示,截止到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达456家,从上游的硬件制造、平台服务、安全服务,到下游的产业技术应用服务,到保障产业发展的行业投融资、媒体人才服务,各领域的公司已经基本完备。区块链在法律行业的主要应用是智能合约,支持智能合约的最大的区块链平台是以太坊,作为区块链2.0的代表,它将区块链的商业应用范围从货币扩展到了一切数字化信息。智能合约实现了“合同”的自动填写,无需人工介入,智能合约最终可能取代法律行业的核心业务,即民商领域起草和管理合同业务。目前,区块链3.0技术已在支付清算、信贷融资、金融交易、证券、保险、租赁等细分领域落地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

区块链技术具备分布式、防篡改、高透明和可追溯的特性,其在消除信任摩擦、交易透明化以及防止诈骗等方面有出色表现。然而,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商业运用在技术和监管两大方面存在法律障碍。首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公开透明等特点淡化了国家、监管等概念,政府、监管机构甚至交易者都很难完全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世界各国对数字货币、分布式账簿、区块链技术等很难短期内达成清晰一致的定义,因为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包括业务的合规性、反洗钱、数据隐私保护等法律规范问题。其次,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其成为分散的、功能均衡的无中心化的系统削弱了国家对金融的控制,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公开透明,但使用者采用实时匿名交易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不确定性。第三,当前与区块链技术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立法滞后和监管缺乏依据给政府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困扰。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从事ICO活动

三、区块链技术商业化应用数据隐私保护

传统业务模式下数据保存在中心服务器上,由系统运营方负责数据隐私保护。在区块链应用中,数据是公开透明的,区块链参与方维护一个共同的账本,每一个参与者皆可查看并验证其他参与方的交易数据,这给参与方的隐私泄露打开了一道大门,可以说,区块链的公开透明性给用户隐私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比特币区块链通过断开账户地址和地址持有人真实身份之间的关联,使得虽然能够看到每一笔转账的发送方和接受方的地址,但无法对应到现实世界中的具体某个人来实现隐私保护,但这种模式仅适应了比特币发展的需要,实际上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将比特币的交易与具体的个人或组织关联起来,这就是比特币所谓的“伪匿名”特征。因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某些必须保密的金融业务场景中,这种模式还过于简单无法适应复杂金融业务需求。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商业领域并有效实现数据隐私保护,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可通过以下三种路径实现:(1)通过严格的成员准入机制,使得只有经过许可的成员才能接入区块链,不过这种机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隐私保护问题;(2)将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环签名等密码学技术与区块链相结合,使得虽然全部数据都放在区块链上,但只有交易相关方能够解读与自己相关的关键数据;(3)通过将业务的敏感数据脱离区块链存放到其他系统中,而只将业务执行的结果及密码学特征码(一般是哈希值)存放到区块链上作为存证。

达世币是最早在区块链中实现了交易隐私保护并且得到大规模应用的平台,它采用了一种被称为混币的技术,实现了匿名发送(darksend)的功能;2016年11月,国际著名银行区块链联盟R3组织开源了其为金融机构打造的商业级解决方案——Corda平台。除此之外,区块链研究人员还将同态加密技术列为隐私保护的关键性密码学技术。

四、结语

所有技术的商业应用均应遵循权利和法律规则,区块链技术应用亦不例外。2018年5月25日实施的欧盟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或许能给我国数据隐私保护立法一些借鉴。技术在商业领域应用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一直以来饱受诟病,一方面普通用户在区块链上的交易隐私应得到保护,另一方面又应防止恶意用户将其用作非法交易的平台。目前的匿名化技术还不足以保证给用户避免交易与隐私上的风险。除了交易隐私,用户的知情权、同意权不等同于简单的被动“授权”制度,个人隐私被非法收集、过度分析,数据违法采集、非法交易等现象已严重困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应当在数据隐私保护领域明确保护的范围,如姓名、地址、生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IP地址、邮箱、血型等;其次,我们应明确用户数据隐私保护的权利,如知情权、同意权、修改权、查询权和删除权等;最后,应立法完善数据隐私侵权的责任主体、民事侵权赔偿计算方法、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

相信,随着立法完善,未来区块链技术在商业运用领域崭露头角的同时,也能在用户数据隐私保护方面提供一个可信的技术支撑。(来源:九仲网院 文/汪政)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