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研究>《人工智能(AI)的法律挑战与规制》(PPT)
《人工智能(AI)的法律挑战与规制》(PPT)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2日 15:19:03

(网经社讯)2019 年7月27日,由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2019首届钱塘法律峰会暨第五届杭州律师论坛于杭州天元大厦隆重召开。盈科全国互联网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杭州市律协互联网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旭华律师应邀以“人工智能(AI)的法律挑战与规制”为题进行了现场分享。

为促进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人工智能)AI法律问题,现特将演讲所整理的文字概要及PPT在#盈科互联网法律事务团队#微信公众号上首发,以飨读者。



【演讲全文】(文字根据演讲现场整理,后附PPT)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对产业和社会变革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原本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印象停留在科幻电影角色中,可以通过三幅图画唤起一些记忆。第一幅是机器臂,在车间里不断传送、装配设备的机器;第二幅是《机器人总动员》电影里机器人瓦力,它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即可爱又可怜;第三幅是《终结者》中的杀人机器人。如果需要选择一个作为人工智能的代表,各位都希望是第二个吧。

技术不断革新,人工智能产品如苹果的siri系统、人脸识别、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医疗等等,各位都可以找到自己熟悉的内容,人工智能已向大众走来。 人工智能产业的逐步扩大使得人们不禁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是否已来?从目前技术与布局的现状看,如今还正处于由人类通过代码、算法和规则模板预先安排而控制的“弱人工智能”阶段,“强人工智能”需要有自主的思考和判断。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所引发及潜在的法律问题逐渐凸显。 比较典型的为两个全国首例的AI案例:全国首例人工智能技术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绍兴)以及全国首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案。

第一个案件是刑事案件,发生在浙江绍兴,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来窃取公民个人信息。 这张图是其业务流程,通过各种途径等方式获得大量的账号和密码,由于大部分网站为了防范“撞库”,需要提交验证码,也就是自动区分计算机程序还是人类的图灵测试,通过不断输入账号获取大量验证码图形,然后提交平台将图片以OCR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式获得其字符,然后完成验证过程并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已经形成了一条黑灰产业链条。说明人工智能也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来“作恶”。

第二个案件是民事案件,由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案件。 北京XX律师事务所通过威科先行数据库,完成了一份大数据报告,百度旗下的某平台未经许可未支付费用转发了该文章,原告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案件争议焦点在于软件智能生成的内容可否构成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法院最终做出了否定答案,认为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只能由人类创作,软件无法形成作品。但是认为原告付了了劳动,应当取得合法权益,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署名权,因为已经删除文章,所以赔偿了一千多元。这个案例说明虽然目前尚无法承认软件智能作品,但是享有权益的支持也说明了一定程度认可了人身权和财产权。

因人工智能所引发的系列法律争议和纠纷,对现行法律体系提出了挑战,也成为法律专家和司法人员当下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

要解决人工智能产生的纠纷,就必须对人工智能有正确的、深入的认识。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在6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了三次发展浪潮,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逐步形成了“像人一样思考、像人一样行动、理性地思考和理性的行动”四个维度的理解。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发和自主操作等能力的不断发展,也意味着其逐步迈向类脑智能、自主智能、混合智能以及群体智能的新发展阶段。


另外,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 数据、算法、算力,以大数据作为基础,算法至关重要,人工智能需由人类编程人员编好算法而后才能实施,并且通过硬件计算机的算力保证自主思维和判断。按部就班的完成人类交付工作的自动化,并非是人工智能;只有自主地思考并作出判断,属于自主地行动,才是属于人工智能。

如果说人工智能的三个支柱是算法、算力和数据,那么应用场景则应当是人工智能 产业布局的关键因素。以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发展,尤其在AI+医疗、无人驾驶、AI+金融三大领域体现明显。作为法律人士,我们又该关注哪些内容呢?显然,“人工智能+法律”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工智能+法律”在产业落地的表现,可以分为法律的人工智能化和人工智能的法律研究两个方面。


前者是法律领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 可以了解这些事例,如前两天杭州互联网法院推出的杭小互司法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律师助手一键插入合同;智能案件的搜索等。另外,还包括了人工智能挑战律师行业的不少案例。

律师会有担心: 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律师行业?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观点是:不学习使用人工智能的律师必然会被学习使用人工智能的律师所取代。所以对于年轻律师,应该找到律师的执业方向,勇于试错和改进。

人工智能的法律研究,侧重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法律规制问题,尤其在人工智能所引发的隐私权和数据使用、知识成果、产品责任、竞争规制等问题,及其在民事、刑事和行政三个维度的法律责任后果,是人工智能实现各类应用场景过程中的法律适用及冲突解决。 根据我们之前服务人工智能企业的经验,给大家做一个总结。

(一) 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

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之一,无论是语音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还是用户画像等应用都需要以海量的信息作为支撑。 人工智能发展中,用户信息隐私和数据相互共享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冲突。如何平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信息保护的冲突,可通过“让渡+限制”原则进行操作,同时注重个案原则。

(二) 人工智能与致损责任承担

伴随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也出现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的事故,在发生安全事故或产生损害结果时,由谁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成为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现有的人工智能工作物只是属于弱人工智能,并不具有完全的自主性,也无法成为民事主体。在该种情形下,可适用《产品责任法》确定工作物的生产者、制造者和销售者的责任,而如系工作物的操作者或使用者的不当性而造成的责任,则可根据个案进行调整。

(三) 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

自人工智能发展以来,人工智能的“可版权性”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微软(亚洲)研究院宣称放弃微软小冰生成诗歌的版权,并提出了“人工智能创造”的三原则。日本认为机器人创造的作品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赋予了机器人作者的身份。从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状态来看,目前人工智能仍是以弱人工智能为主导,因此对直接认定仅为人工智能工作物的民事主体身份进而让其成为著作权的主体,目前我国司法实践暂时持否定态度。

针对目前尚处于弱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解决人工智能的“可专利性”问题更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首先,对于人工智能的可专利,仍需按照是否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判断标准进行评判。其次,依据吴汉东教授观点,对于机器在人类指导下完成的技术方案和由机器独立生成的发明成果,可“比照职务发明专利、雇佣发明专利的有关规定,赋予人工智能的创造人或者投资人以专利权主体资格;最后,专利侵权责任的承担涉及到多个主体,可以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解决思路。

(四)人工智能与竞争规制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和算法可以演绎完美的商业可能,而数据的竞争也开始从“产品市场”步入了“要素市场”,在竞争过程中,则出现了垄断、不正当竞争、甚至刑事犯罪,人工智能所引发及潜在的安全问题已不容小觑,必须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在我们从事实务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人工智能企业对于专业律师有着迫切的需求,只有充分了解AI技术以及商业模式,才能更好地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服务,做好风险防范,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最后,看一组数据。 从产业发展看,2019第一季度的全球人工智能融资规模已经达到100多个亿美元的题量。在此过程中,中国无论是融资金额还是企业数量,比例都非常高。从国家层面,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行动计划。值得大家关注,如有兴趣可以找来仔细阅读。人工智能必将引领下一波计算浪潮,潜能也在不断激发过程中。

人工智能因为是AI,拼音结果是“爱”,人工智能无论是研发还是应用过程中,都需要围绕着爱来进行,如果脱离了“爱”,人工智能的领域将会变得极其混乱和混沌!

因人工智能所引发的系列法律争议和纠纷,对现行法律体系提出了挑战,也成为法律专家和司法人员当下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 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共同促进人工智能产业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

结尾:

关于人工智能更多的的法律研究,可关注“盈科互联网法律事务团队”微信公众号。

附PPT

























































(来源:微信公众号 盈科互联网法律事务团队 文/吴旭华 编选:网经社)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法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