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零售>315之际 市场监管总局谈网络交易监管平台“二选一”问题明显改善
315之际 市场监管总局谈网络交易监管平台“二选一”问题明显改善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5日 18:59:03

(网经社讯)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来之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走近3·15,网络交易监管在行动——让网络消费更放心》,对2021年开展的聚焦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开展网络交易保公平行动的情况作了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监管总局在文中特别提到平台经济领域的“二选一”问题,平台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平台“二选一”和垄断等突出问题改善明显。“二选一”严重损害了平台内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总局表示要推动平台综合治理,落实平台消费维权主体责任。

加强网络交易制度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强化基础制度供给,从源头促进网络消费环境改善。

据介绍,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出台了《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针对当前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网络交易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自动展期续费、发送商业性信息、搭售商品等行为进行了针对性规范,对虚构交易、误导性展示评价、虚假抢购、虚构流量数据等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规制,禁止网络消费侵权行为,促进网络消费环境持续改善。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制定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在多维度保障外卖送餐员正当权益的同时,加强外卖服务规范,严守食品安全底线,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在强化网络交易监管执法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充分发挥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作用,会同网信办等13个部门部署开展2021网剑行动,持续推进《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集中整治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等突出问题。

数据显示,2021年各地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113.4万条,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的网店2.5万个次,查处涉网案件2.2万件。

平台“二选一”问题明显改善

市场监管总局提到,针对平台经济领域“二选一”等严重损害平台内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突出问题,牵头组织互联网平台行政指导会及后续复核核查工作。平台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平台“二选一”和垄断等突出问题改善明显,价格和不正当竞争问题得到遏制,产品、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平台秩序明显好转。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电子商务跨平台联防联控试点为例,在平台企业间共享违法商户清退信息,开放全国范围内高风险主体查询。全国12315平台数据显示,34家重点平台处理消费者诉求的平均时长从27天大幅缩短至12天,和解成功率提高了10.89%。

自对阿里巴巴打响平台“二选一”第一枪以来,互联网领域尤其电商和外卖领域,多年难治的侵犯商家和消费者权益的顽疾得到明显扭转。根据公开资料,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对包括阿里巴巴、美团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存在的“二选一”现象都作出了整改要求。

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随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通告,依法对上海食派士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在互联网餐饮外送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罚款116.86万元。

2021年10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美团“二选一”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决定,共计罚款34.42亿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原创315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