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产业数字化>托比网:《工业品数字化白皮书2022》(节选)
托比网:《工业品数字化白皮书2022》(节选)
托比网发布时间:2023年01月28日 15:48:26

(网经社讯)640 (1).jpg

第一章 政策利好不敌供应链波动 工业品数字化上半年负重前行

2022年上半年是工业品数字化领域的各个企业,企业家和创业者们负重前行的一年。上半年剧烈的供应链波动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企业的业绩和团队稳定性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好的一面,政策继续为产业数字化保驾护航,显示这一细分领域持续受到利好政策的支撑。从中期和远期看,行业仍然存在巨大的机会。

逾四十份政策出台 国家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

2022年上半年,国家各部门、各部委相继出台41项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根据托比网的分类统计,这41项政策涵盖了十组不同的内容类别,从内容数量由多到少分别是”产业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产业带/产业群/产业链/供应链,跨境贸易,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十四五规划,法律监管,数字乡村,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数字商务,平台经济以及数字政府/数字治理”等十个部分。具体到部委,工信部商务部和发改委发布的相关政策位列前三。

640 (2).jpg

由于发布的政策数量较多,我们从标题中选择5个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相关政策进行解读。这5个关键词分别是,“产业链/供应链(6次),外贸(3次),物流(3次),数字化(2次)”。

供应链

产业链供应链在政策中往往多同时出现,所以合在一起解读。

在《十一部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中,提到要"通过政策引领、机制建设、平台打造,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由于2022年初疫情的散点多发特征,发改委提出健全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具体举措包括指导各地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处置体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复工复产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情况和苗头性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协调解决。针对集成电路等领域重点企业,实行日调度,加强部门、区域和行业之间的协同配合,帮助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人员返岗受限、原材料运输不畅、供应商停产等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动上下游大中小配套企业协同复工复产。

工信部通过抓实落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作用。扩大“白名单”范围,指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细化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指引,按照“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组织生产,保障物流畅通。

在促进融通方面,指出要以金融为纽带,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具体包括:

1)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式。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结合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特点开发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加强供应链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和存货融资服务。

2)推动直接融资全链条支持。引导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组合式联动投资,强化对产业链整体的融资支持力度,并发挥资源集聚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增值服务。

3)引导大企业加强供应链金融支持。推动大企业支持配合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引导大企业加强合规管理,不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设立不合理的付款条件、时限,规范中小企业账款支付

政府对供应链的强调在当下国际形势和疫情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国家的单方面企业限制政策,影响了国内对应产业的政策;某些原材料产品严重依赖海外国家进口,地缘政治风险为相关行业的发展留下隐患;疫情的散发、多发则进一步令国内的供应链流通产生梗阻。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部门通过发布供应链相关的政策,企业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业务的关注以及采取对应的举措,才能实现”补链、固链、强链“的目标。

对工业品数字化企业而言,供应链因为此次华东地区的堵塞带来严峻的挑战。未来,华东地区的供应链是否会出现迁徙现象,上海地区的中心作用是否会下降,企业的仓储物流结构如何改造设计,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为企业在未来类似的事件中更好的应对指出方向。

物流

围绕物流展开的三个政策分别聚焦乡村场景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推进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相关政策显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是促进城乡生产和消费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通过升级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县域快递物流资源整合,建设一批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提升公共寄递物流服务能力。争取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心、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在具体的任务中同样提到要在农村地区补齐冷链短板,提升冷链流通率,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补齐产地冷链物流短板,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在5月份发布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提到要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宁波舟山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开展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整体布局规划研究。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左右,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提升枢纽的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引导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降低综合货运成本。加快1000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地,支持交通物流等企业融资,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稳定供应链的支持。在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建设一批田头小型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建设一批产销冷链集配中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推进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十四五”期间将聚焦《“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冷链物流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支持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提升冷链物流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增强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服务能力,引导冷链物流要素和上下游产业沿“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集聚发展,推动形成冷链物流产业走廊,更好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

物流,准确说物流仓配体系的建设无论对消费者端还是企业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B2C模式建立的零售型仓储物流结构已经较为稳固;而近两年发展火热的社区团购,乃至预制菜等等新模式则围绕本地仓配的探索进行了一番尝试。但2B端目前仍然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上,这其中有几个现象比较明显,1)是围绕着客户场景的不同,在如何高效准确地将整件商品和拆包商品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上存在挑战,容易造成错漏从而对客户产生影响,尤其是2B端的刚性物流成本,会增加售后的难度;2)目前很多企业在仓配的数字化,比如WMS、TMS、仓储自动化方面建设不足,效率相对低下;3)无论是集散地型还是本地服务型的2B业态,目前在仓配体系的建设方面都没有发挥各自的场景特征。

工业品数字化领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同时我们也看到头部企业在仓配数字化体系的深入探索。企业内部仓配体系的自动化、数字化升级已经取代了客户现场VMI设备的投放,成为企业通过数字化降本增效,进而提高企业利润水平的重要尝试。

外贸

内外贸一体化对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有着深厚的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为此定下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衔接更加有效,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内外联通网络更加完善,政府管理服务持续优化,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更加健全,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在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制度体系中更是指出,推进同线同标同质。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称“三同”),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加快提质升级,优化供需结构。

对于内外贸一体化笔者深有感触。以阿里巴巴旗下1688平台和ICBU平台为例,从2015年一季度开始到2022年一季度,两个同样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客户的B2B平台,营收出现过2次反超,而2022年第一季度,1688和ICBU的营收差只有500万人民币。尽管两个平台的会员成本有着显著差异,但仍能反映出数字化的中小企业在网上开展的B端营销的强弱程度,背后则反映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此消彼长的关系。从笔者的角度,真正实现三同,将优化供应链、生产的组织形式,有机会以一盘货面向整体市场。

640 (11).png

图1 通过阿里的两个B2B分部的变化情况看供应链的结构变化

以过去三年大红大紫的N95口罩为例,在三同的标准下,企业将不再是分成N95、KN95的两个SKU,有机会提供一款同时面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产品,加快产品的准入周期。此外,在工业品领域,由于中国很多工厂事实上是海外诸多MRO、FA公司的代工生产商的角色,同样有机会获益。

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是政府倡导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发改委指出,后续将深入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研究起草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二是组织专项工程,提升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三是布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提供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

7月初,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发布《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指出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助力消费品工业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发展目标要求,到2025年,消费品工业领域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一批新品、名品、精品,品种引领力、品质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企业提升数字化能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化不是一个单一目标,单点突围的方式方法,而是一套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是对企业的完整供应链流程,组织形式用数字化组织起来的业务运营模式。

围绕着供应链的十环节,托比网将产业数字化和企业实践结合,归纳出一套产业数字化十型的方法论。

640 (12).png

图2 产业互联网十型与典型厂商

如上文所述,产业数字化平台往往在多于一个环节展开创新。但从外部和传统行业的从业者比较,每个企业往往在一到两个环节上有着明显的创新特征。

华东供应链波动业绩承压 未来国内区域供应链迁移值得关注

这一部分内容可能是整个白皮书中最容易有争议的部分,因为提出了一个较为宏大的命题,但在论述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性研究,详细的数据调研可能显得非常主观,仅供各位参考。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5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3%,明显低于上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7%);疫情冲击下产业链供应链严重受阻,1-5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远低于去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

根据e-works于2022年5月开展的《2022中国制造企业运营现状》问卷调研,同样得到了不容乐观的微观结果。

E-works的调研有效样本数为200,企业所处区域包括东南沿海地区(53%),中西部地区(29%),北部地区(18%)。在企业类型方面,调研企业中民营企业比重最大,为55.5%;国有企业占比29%,外资/合资企业占比15.5%。在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的调查方面,有88%的企业受到疫情负面影响,受到负面影响极大的企业比例为4%,受到较大负面影响的企业比例为19%,受到一定负面影响的企业比例为65%。

由于e-works的调研仅设定东南沿海地区,无法看到具体的华东地区,乃至各省的具体影响,但不影响对局势的评估。这一调研对企业面临的不同要素的影响同样进行了调研:

E-works调研数据显示,本轮疫情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多方面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80.5%的企业反馈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不能及时运达的问题最为突出;

2)55%的企业面临成本压力增大的问题;

3)44%的企业面临成品无法交付的问题;

4)42%的企业面临进口件无法及时到货问题;

上述的一组宏观,一组微观数据充分显示了目前供应链遭遇的问题与挑战。而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试着从供应链角度回答这一问题。

2020年疫情初始,叠加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我们看到了两个变化。一个宏观的变化围绕着地域展开,另一个细节的变化围绕着工业品行业供应商群体面对的被动品类变化。

围绕着地域的变化起始于贸易战,实际上从那时就开始将全球供应链体系拆解成面向某一消费地的区域供应链体系;比如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原产地对美国的价值上升;但随着疫情的出现,一方面来自中国的供给变得更为重要,但另一方面海运物流系统因巨大的压力一直未能顺畅运转,这一压力更是超出预期的延续到了2022年。

工业品行业供应商群体面对的被动品类变化则是指PPE——个人防护用品。一个出挑的例子是曾经快扣的第一细分收入类目从其核心的紧固件产品变为了PPE。类似的现象在国内也有发生,只不过不同的厂商有着不同的悲喜。

地域和品类的两个结构性变化有可能也会在此次华东地区的供应链疫情中再现。泛泛而言,这次疫情造成”华东非上海区域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无法运到上海;上海地区的总装面临缺少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问题,以及总装之后的成品无法运输的问题“。之后的问题就变成,1)华东地区的供应链结构会重新组合么;2)如果要在华东之外再建供应链,会迁移到哪里?

在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围绕消费地(或者称之为城市群)组成、重组区域供应链的现象正在持续发生,整个供应链从追求敏捷性再向追求韧性迁移,这背后一定会有备份和多个区域性供应链组合出现。

1)华东地区的供应链结构会重新组合么?

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直指的是上海功能作用的拆解。上海大致发挥了以下三个左右:

先进/大型制造业的总装基地

跨国企业销售总部

海运级的港口

这其中先进/大型制造业的总装基地,需要同时具有人才密集、劳动力密集、和资本密集的要素。假设要取代这一功能,武汉(已属于华中地区,而非华东地区)和合肥已经具有一定的基本条件。跨国企业销售总部,这部分在华东地区很难找到合适的替代者。位于华北地区的北京,华南地区的深圳有着类似的机会,而北京作为首都更为被看好。海运级的港口,最近的替代者在宁波,但其本身面临的供应链压力已经巨大。目前看,几乎只有部分制造业的总装基地有望在华东地区进行迁移。背后需要考虑的是地方政府是否还有足够的工业地块进行类似的招商引资,以及政策和可持续性。

2)如果要在华东之外再建供应链,会迁移到哪里?

这个问题实际上指代的已经不是单一城市功能的搬迁,而是整个产业链的系统性转移。从产业链的完整度考虑,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毫无疑问是最为完整的两条链;而早年华南地区还出现过供应链的外迁,一部分迁往了华东,一部分迁往了华中;而今天华南地区的产业链甚至会迁移到东南亚。这意味着华南供应链的不完整,尤其是在深圳、广州、东莞再建产业链极为困难。这就剩下了福建省和江西省。福建省的福州、泉州距离东南海岸线过近;而江西省的南昌市则可借助水系和铁路通过铁水联运进行运输。

假设性地对地域问题进行解答之后,下一个问题是哪些产品会有结构性的利好?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关键要素章节回答,产品品类的变化与业务场景(办公、车间、基建)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工业品原创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