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025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5五一出游消费盘点》显示,境内游与出境游双线并进,旅游消费结构深度调整,折射出中国旅游产业在需求升级、基础设施优化及政策引导下的多重变革。
境内游主导市场,自驾游与错峰趋势重塑消费模式
据网经社移动出行台(DCX.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五一假期境内游热度空前,打包旅游产品预订量激增,其中自驾游成为最大亮点,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近40%,标志着旅游消费从传统跟团模式向个性化、灵活性出行转变。高铁网络的完善与低线城市公路交通的升级,为自驾游热潮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及南京、杭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游客成为自驾游主力,而六盘水、葫芦岛、漳州等三四线城市出游人次增幅超70%,显现出旅游消费向低线城市渗透的趋势。
错峰休假策略进一步优化游客体验。报告显示,19%的游客选择假期前抢先出行,7%的游客在假期末错峰启程,形成“早鸟游”与“节后拼假游”的双峰结构。北京、上海、广州等客源地80后、90后群体主导这一趋势,通过弹性休假规避人流高峰,推动旅游市场向“舒适型消费”转型。
网红城市效应发酵,文旅融合催生新热点
“网红城市”成为五一旅游的流量引擎。北京、上海、三亚等传统热门目的地与乐山、张家界、大同等新兴城市形成梯队式增长,后者出游人次同比增幅超200%,凸显文旅IP对游客的强吸引力。途牛数据显示,桂林、九寨沟等目的地推出的“新国风旅行”产品将非遗文化、汉服体验与自然景观结合,深度文旅需求占比提升至35%,印证了游客从“打卡式观光”向“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消费升级。
高铁游与航空网络的协同效应亦助推区域旅游平衡。上海-北京、北京-成都等航线预订火爆,高铁游热门城市覆盖苏州、杭州、天津等节点,形成“枢纽城市+支线旅游”的联动格局。酒店预订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接待量居前,但青岛、日照等滨海城市同比增幅达20%,反映出游客对多元化休闲场景的探索。
出境游格局生变,自由行与短线游主导市场
出境游市场在政策与汇率波动中呈现结构性调整。自由行与跟团游人次分别增长23%和18%,其中东南亚短线游(泰国、马尔代夫、新加坡)占比达65%,日本、韩国等传统目的地热度回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旅游受签证及汇率影响,游客量同比下降11.6%,部分需求转向欧洲多国连线游(如意大利-法国-荷兰29日行程),凸显旅游决策的弹性化。
与此同时,中国香港、澳门凭借免签政策与交通便利性,稳居出境游TOP2,亲子游与闺蜜游主题产品占比提升至43%,表明出境游用户群体向年轻化、社交化拓展。
下沉市场崛起与消费分层,旅游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期
五一旅游数据揭示中国旅游市场的三大核心趋势:其一,低线城市旅游渗透率突破30%,折射出居民消费能力与出行便利度的同步提升;其二,错峰休假与弹性拼假成为中青年群体的主流选择,旅游消费从“节假日集中释放”转向“常态化分散需求”;其三,文旅融合、沉浸式体验推动产品创新,纯玩团、非遗主题游等高质量产品满意度达98%,印证了供给侧改革对需求端的正向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