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5月23日消息,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正式推出全新“人工智能教育”版块,标志着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迈入体系化、普及化的新阶段。该版块以“学AI、用AI、创AI、护AI”为核心,通过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智能教学工具与实践案例,为全国中小学校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助力师生提升数字素养,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学AI”:构建全学段知识体系
网经社教育台(EDU.100EC.CN)了解到,“学AI”板块以“课程资源”“科普知识”“专家讲座”三大模块为支撑,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课程资源包含人工智能基础原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专题,采用视频、动画、互动实验等多种形式,满足学生从兴趣启蒙到专业探究的分层需求。例如,小学生可通过趣味动画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高中生则能借助项目式课程学习“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此外,板块还邀请清华大学、中科院等机构专家开展系列讲座,解析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框架。
“用AI”:赋能教学场景智能化
“用AI”板块聚焦教育场景痛点,上线五大智能工具:
星火教师助手:辅助教师生成个性化教案、设计互动课件,支持一键调用平台百万级教学资源库;
九章数学智能诊断: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动态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生成薄弱点专项训练方案;
央馆AI科学实验:提供虚拟仿真实验环境,支持学生自主设计AI算法验证科学假设;
希沃白板AI插件:实现课堂互动数据实时采集,生成学生参与度热力图;
智能答疑系统:由学而思九章大模型驱动,提供7×24小时学科问题解答服务。
某试点学校教师反馈:“过去备课需耗时3小时,现在通过AI工具可缩短至1小时,且能自动匹配学情数据,课堂效率显著提升。”
“基地校工作室”:打造实践共同体
该板块汇聚全国184所教育部认证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的实践成果,形成“课程案例库”“教师研修社区”“学生创新作品展”三大平台。例如,北京市101中学展示“AI+智慧农业”项目式学习案例,上海市实验学校分享“AI伦理”跨学科课程设计,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复制经验。中央电教馆负责人表示:“基地校工作室不仅是成果展示窗口,更是教育创新的孵化器,将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试点’走向‘常态’。”
“政策法规”:筑牢教育发展根基
针对人工智能教育规范发展需求,板块专门设立“政策法规”专栏,集中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标准》《AI教育实验室建设指南》等文件,并配套解读课程。某省级教研员指出:“政策模块为学校开展AI教育提供了‘施工图’,特别是数据安全、算法伦理等内容,帮助教师规避实践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