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6月20日,《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简称《规定》)公布并施行,旨在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涉税信息,提升税收服务与管理效能,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统一的税收环境,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详见:https://www.100ec.cn/zt/gfns/ )。
直播电商的交易中存在多个税法主体,而对于交易者本身税务身份的选择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税负高低及合规风险。对于个人电商从业者,了解税务身份及其纳税规则,避免风险发生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税务身份的差异——个体户还是MCN机构员工?
在直播电商行业中,个人从业者的税务身份大致主要为两类:个体户和MCN机构员工。而二者在税法上的界定及纳税规则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如下:
(一)个体户:
1.定义:一般是指个人主播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已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独立开展相关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
2. 税务处理: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个体工商户收入按“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MCN机构相关人员:
1.定义:与MCN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作为机构相关人员(员工或非员工)开展活动的个人。
2. 税务处理: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于构成劳动关系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构成劳务关系的收入按“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3%-45%的累进税率。
例:在不考虑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提下,某个人主播以个体户身份注册开展经营活动,扣除成本后年收入500万元,按“经营所得”缴纳个税,税负约为35%。若以MCN机构员工(劳动关系)身份申报,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税,税负可能高达45%。
二、风险透视:身份界定不清的后果
因现行税制中,经营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的边际税率不同,为此出现了许多“转换”甚至“隐瞒”收入性质的行为。
案例1:
某知名主播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问,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倫逃悦款6.43亿元,其中采取了通过设立多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方式,将原本属于“劳务报酬”或“工资薪金”的高税率收入,虚构为“经营所得”,利用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如核定征收)大幅降低税负。共少缴棁款0.6亿元。某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主播作出了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
案例2:
某网络主播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从事直播表演取得收入,通过将网络直播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转换为经营所得进行虚假申报,少缴个人所得税125万元。某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其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47万元。
案例3:
某主播长期以个体户身份申报收入,但被税务机关查证发现其与MCN机构同时存在劳动合同,且个体户申报收入实际上是主播在为MCN机构提供服务,最终被要求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30余万元。
提示:事实上,自2021年的三大主播偷逃税以来查证的多起偷逃税案件,许多主播通过设立多家个人工作室(个体户)、个人企业等虚拟主体,将原本应定性为劳务报酬或工资薪金的收入“转换”为税负更低的经营所得。该种行为的本质是隐匿了收入性质,进而申报较低税率。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其本质上是属于偷税,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补税,税务机关可处以0.5倍至5倍的罚款,并加收滞纳金。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逃税罪,面临刑事责任。
三、实操建议:合理选择税务身份;明确收入性质
(一)根据业务规模或模式选择
本个体户与成为MCN机构员工在税务处理上各有不同利弊,具体来说:
1.选择个体户:
(1)优点:享受较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税负相对较低,经营灵活性高。
(2)缺点:需自行承担经营风险,税务合规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经营者需承担更多的成本。
2.选择MCN机构员工:
(1)优点:税务处理相对简单,可通过MCN机构代为扣缴税款。
(2)缺点:税负可能较高,收入分成比例较低。
提示:若个人主播完全独立经营,对外承接业务的,选择个体户身份,享受较低税负,同时也可考虑后续长期发展。若个人主播与某个MCN机构合作较为紧密,则可以考虑选择建立劳动或是劳务关系,简化个人税务处理,节省相应成本。
(二)签订明确的协议
注重合同文本表述,无论是个体户形式的主播亦或依附于MCN机构的主播,在具体业务合作过程中,应当签订明确的业务合同。特别是对于主播收入性质的确认,如通过MCN机构承接的业务,此时需要明确个人主播此时应当是与MCN机构之间构成的劳务或劳动关系,进而明确各方在税法上的义务。
(三)定期进行税务自查
当下直播电商模式各异,许多时候难以统一的划分其业务收入的一致性。因此对于个人主播而言,需要定期核查税务身份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避免因身份界定引发纳税申报错误,进而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
总结:直播电商从业者应根据自身业务模式,合理选择税务身份,在实际经营中应当注重法律形式是否完备,如合同流、现金流、发票流等是否一致,避免因身份界定不清引发的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