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的狂欢与隐忧:谁在为"0元奶茶"买单?
(网经社讯)在2025年这个酷热的夏天,一场前所未有的外卖补贴大战正在中国各大城市上演。美团、淘宝闪购(饿了么)和京东三大平台投入超百亿级补贴,推出"0元奶茶""满25减22"等令人咋舌的优惠,日订单总量突破2亿单。这场看似让消费者"薅羊毛"的狂欢背后,却隐藏着整个产业链的深度焦虑。
奶茶店员崩溃大哭、骑手在高温下超负荷工作、中小商家利润被挤压殆尽。当消费者为"1分钱外卖"欢呼时,这场商战已经演变为一场没有真正赢家的"内卷式"竞争,暴露出数字经济扩张与民生福祉之间的深层矛盾。
奶茶狂欢下的产业链崩溃
2025年7月5日,被业内称为"超级星期六"的日子,淘宝闪购启动500亿补贴计划后的首个冲单日。这一天,中国的外卖市场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疯狂:美团单日订单达1.2亿单,淘宝闪购8000万单,京东2500万单。然而,这场数据盛宴的最大"赢家"出人意料——不是平台期望的"即时零售"品类,而是奶茶和咖啡。
"当天我们店的订单量是平时的十倍,打单机的纸带堆积如山,像瀑布一样垂到地上。"一位沪上阿姨奶茶店员工回忆道,"我们五个人连续工作12小时没休息,最后还是被迫关闭了线上接单。"
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各地奶茶店上演,店员面对堆积数米的订单小票崩溃大哭,物料迅速耗尽,门店不得不提前闭店。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上充斥着消费者"再喝要糖尿病了"的调侃。
然而,这种"繁荣"却是以整个产业链的超负荷运转为代价。奶茶店的空间和设备限制使其产能弹性极低,无法应对突发性订单暴涨。当骑手集中到店取餐时,往往需要排队等待半小时以上,导致后续配送全面延误。"
7月5日那天,我送的第一单生煎就迟到了一个半小时,后面的订单全部超时。"一位美团骑手无奈表示。平台为缓解运力紧张,将每单配送费提高至10元以上,部分骑手日收入达1600元,但这是以每天工作12小时、冒着高温中暑风险换来的。
战略迷失:即时零售的"虚假繁荣
这场外卖大战的吊诡之处在于,平台投入巨额补贴的战略目标与实际结果严重背离。
"超级星期六"的数据显示,美团当天1.2亿订单中仅有2000万单是非餐饮即时零售,淘宝闪购8000万订单中只有1300万单是平台期望的品类。超过80%的订单仍集中在餐饮尤其是奶茶咖啡,这意味着数百亿补贴并未有效培养用户的即时零售习惯,反而强化了"外卖=吃吃喝喝"的固有认知。
这种战略迷失带来严重的资源错配。一方面,奶茶爆单吞噬了大量运力,导致正常餐饮配送效率下降。许多上班族发现,午休前一小时点的外卖常常延迟送达,打乱整个休息计划。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种补贴模式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和消费心理。当消费者习惯了"3.9元咖啡""2.9元汉堡"后,对正常价格产生抵触,平台和商家陷入"不补贴即流失"的囚徒困境。部分中小商家为分摊补贴成本,不得不降低食材品质或缩减分量,进一步损害行业健康发展。
囚徒困境中的行业未来
当前外卖市场的竞争已陷入典型的"囚徒困境"——明知高额补贴不可持续,但任何平台都不敢率先退出,否则用户会迅速流向仍在补贴的对手。高盛预测,2025年三大平台外卖业务总亏损或达900亿元,这种"烧钱"模式难以为继。
监管层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2025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主要平台,要求停止"二选一"垄断、保障骑手权益、遏制食品安全风险。地方协会也抗议补贴向连锁品牌倾斜导致中小商户订单暴跌13%。这些干预措施旨在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
一些积极变化正在发生。美团宣布三年投入1000亿元支持商家降本提效,通过"菜品运营助手"等工具帮助优化菜单,部分店铺销量提升30%。京东则试点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美团通过AI调度降低空驶率。这些举措虽无法立竿见影,但为行业转型指明了方向。
对消费者而言,需要警惕"薅羊毛"的隐性成本。当一杯"0元奶茶"的背后是店员12小时超负荷工作、骑手冒着高温奔波、商家利润被挤压至极限时,这种"便宜"是否值得欢呼?当非理性消费导致食物浪费(多地出现"无人认领奶茶"),我们是否背离了节约资源的社会共识?
这场外卖大战终将冷却,但它提出的问题值得深思: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平衡资本扩张与民生福祉?
如何避免技术进步异化为对基层劳动者的压榨?或许正如央视财经所言:"竞争应有底线,行业才能共赢。"当硝烟散去,唯有转向"卷服务、卷质量、卷创新",才能真正推动行业进步。否则,"无人认领"的奶茶堆积,就是这场狂欢最讽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