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025年9月1日,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大湾区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发展与安全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旨在系统梳理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的“湾区模式”,为行业提供发展指南与安全实践框架。
白皮书立足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与大湾区战略定位,聚焦三大核心目标:一是剖析“产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湾区模式”,填补行业系统性研究空白;二是破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周转慢、信用弱”等结构性困境,提出可落地解决方案;三是推动形成跨机构、跨法域、跨技术的协同生态,助力大湾区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创新策源地。
白皮书指出,大湾区凭借世界级产业集群、国际一流港口物流、领先科技创新生态及“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已成为全球跨境电商供应链的“价值中枢”,更是推动中国外贸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升级的关键力量。2024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超三分之一,大湾区内地9市外贸规模达8.75万亿元,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当前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3年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超40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市场呈现四大趋势:融资依据从“主体信用”转向“交易信用”,服务向供应链末梢渗透,金融产品嵌入企业经营场景,业务转向技术驱动。市场已形成银行、非银机构、电商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及供应链核心企业多元共生的格局。
在模式创新方面,白皮书聚焦跨境电商“小额、高频、短周期”交易特性,以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重构传统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库存融资及应收账款融资四大模式,推动多种模式有机融合与生态化发展。金融科技成为核心驱动力,大数据、人工智能构建动态信用画像,区块链解决信任与资产流转问题,物联网激活动产融资,隐私计算、生成式AI、数字人民币等前沿技术提供未来方向。
面对技术内生风险、运营市场风险及跨法域结构性风险等复合型挑战,白皮书提出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防控框架:事前通过零信任架构、智能合约审计筑牢防线;事中依托AI实时监控与风险熔断机制快速干预;事后通过区块链追溯与跨法域协作处置。同时建议推动粤港澳三地监管协同,构建以数字身份系统、协同交易监控中心及智能监管沙盒为核心的“监管科技三位一体”协同网络。
白皮书预测,未来十年大湾区将迎来“自主金融时代”,AI金融总监成为中小微企业标配,自动生成最优融资方案并监控风险。未来趋势包括供应链数字孪生、绿色金融标准崛起、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爆发及自适应监管演进。大湾区需通过构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培育创新生态、抢占全球标准制高点等路径,从全球“参与者”跃升为数字贸易金融规则“引领者”。
白皮书的发布,不仅为政府、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及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中国参与全球数字贸易金融规则制定、输出“中国方案”奠定了实践基础。从“世界工厂”到“全球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枢纽”,大湾区的探索关乎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承载着中国数字经济创新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