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025年9月1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正式施行。这项新规旨在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的标识活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生态安全,预计将对电商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标识办法》核心内容
《标识办法》要求所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都必须依法添加相应的身份标识。
标识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显式标识:指在生成合成内容或交互界面中添加的,以文字、声音、图形等方式呈现并可被用户明显感知的标识。
•隐式标识:指采取技术措施在生成合成内容文件数据中添加的,不易被用户明显感知的标识,通常包含生成合成内容属性信息、服务提供者名称或编码、内容编号等要素。
该办法明确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不得为他人实施此类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服务。
电商平台已提前行动
在《标识办法》正式施行前,各大电商和内容平台已积极响应,出台相应措施:
•淘宝:已于2025年3月率先发布AI假图治理规则,严禁商家利用AI等技术合成显著失真、与实物不符的商品效果图,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平台通过识别模型采取“源头拦截”、“存量清理”和“标识提醒”等措施,累计拦截近10万张AI假图,并将在商品详情页上线AI合成提示标识。
•抖音电商:其安全与信任中心发布了加强治理AI内容滥用的公告,强调将严厉打击仿冒名人声音带货、生成与现实不符的商品虚假宣传等典型违规行为,引导商家合规使用AI。
•其他平台:如腾讯、B站、快手等也纷纷发布公告,上线或优化了AI生成内容标识功能,要求创作者主动声明,并提示用户辨别。
对电商行业的影响与展望
《标识办法》的实施意味着电商领域的AI生成内容(如商品图片、视频、虚拟展示、客服对话等)将进入强监管时代。商家和达人需要:
1.严格遵守标识要求:所有利用AI技术生成的商品宣传素材均需按规定进行显式和隐式标识,确保消费者知情。
2.保障内容真实合规:不得利用AI生成虚假商品展示、夸大宣传、仿冒名人或虚构测评等误导性内容。
3.关注平台规则更新:及时跟进各电商平台根据《标识办法》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治理措施。
专家认为,此举有助于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商领域的合规应用和创新发展。电商平台需进一步强化风险识别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合规应用,维护良好的电商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