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025年双11大促接近尾声,今年这场年度购物狂欢盛会有几点核心变化:消费行为方面:理性决策,追求价值;技术应用方面:AI全面赋能购物流程;零售模式方面:即时零售爆发,拥抱“近场经济”等。双11已经走到第17年,消费者还会继续“买单”吗?(详见#网经社 专题:https://www.100ec.cn/zt/25s11/)
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新零售专业委员会主任、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到:
线上电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焦点已从单纯的商品价格,延伸至流量分配、内容生态和用户时长的争夺。事实上,消费者对“真实低价”的渴望和敏感度在空前提升,但同时,他们对“复杂游戏”的耐心和信任度在急剧下降。
曹磊表示,2025年即时零售全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2万亿元,是继零售电商、跨境电商、大宗品电商、生活服务电商、机酒旅游、私域电商之外,电商的最后一个“万亿级”存量市场。因此,即时零售必将在“双11”电商大战中显示出重要作用,成为京东、淘宝、美团、抖音等平台的新增长点。
今年双11,理性消费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双11其实与日常大促差不多。曹磊分析,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双11作为“唯一低价”的绝对存在感,因为“全网最低价”的标签正在失效,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按需购买” 取代了“为便宜而囤货”。同时,人们对双11复杂的规则和套路感到疲惫,刺激阈值大大提高。
例如今年双11淘宝取消了过去的满减,转而变为9折券,这种变化是迎合消费心态变化。现在的消费者对大促已非常理性,厌倦了复杂的计算游戏。平台将规则简化为“官方立减15%起”,正是为了回应这种“平常心”,降低购物决策门槛。对商家而言,凑单满减带来的高退货率一直是痛点,这为商家节省了大量处理售后问题的成本。对于平台而言,淘宝需要通过简化规则来打造更友好的购物体验,从而留住用户。同时,利用AI进行个性化发券,也是一种提升补贴效率、精准吸引用户的竞争策略。
曹磊表示,具体来看,对于平台:简化规则能直接提升购物爽感,重建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和好感度,这对于留住用户至关重要。不过取消满减后,用户可能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单品,导致平台整体客单价和GMV数据面临下滑压力。
对于消费者:无需烧脑计算,不用到处拼单,看中的商品直接显示折后价,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因为不需要为了凑单而购买多余的商品,所以因“凑单”而产生的退货也大大减少,减少了后续的麻烦。
对于商家:没有了强迫性凑单,因“不需要”而产生的退货率显著下降,这为商家节省了大量的售后成本、打包成本和物流损失。

【小贴士】
无缝衔接国庆中秋,双11这场年度购物狂欢盛会,在朝着“更快 更长 更简单”的方向发展。网经社第十七次启动“直击双十一”特别策划,通过十大方式包括 滚动播报、短视频播报、专题直击、全媒体发布、社群直播、电商快评、媒体评论、数据发布、网购预警、投诉维权,从平台层、渠道层、商家层、用户层,对双11播报、监测、评论,打造电商年度行业大促的“六大中心”,即 资讯中心、评价中心、数据中心、视觉中心、商家中心、维权中心。(详见:https://www.100ec.cn/zt/25s11/)

重点关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抖音电商、快手电商、苏宁易购、小红书、微信视频号、B站等平台,以及美腕、交个朋友、遥望科技、东方甄选、谦寻、辛选、与辉同行、无忧传媒、李佳琦、罗永浩、蛋蛋、烈儿宝贝、陈洁kiki等MCN机构及主播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