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媒体评论>张周平:生意宝类金融模式将延伸更多利润点
张周平:生意宝类金融模式将延伸更多利润点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1日 17:04:29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摘要:8月8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周平在接受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生意宝或其他电商而言,融资担保业务的魅力不止是赢利这一点,更多是希望能借此打通B2B平台线上交易和企业间大额支付通道,通过这种“类金融”模式,在未来延伸出更多的利润点。

  “现阶段电商需要银行来配套做融资服务,而银行为了规避贷款风险,肯定会要求电商做融资担保,所以电商要发展担保业务,属典型的企业、银行、电商之间一场近乎完美的‘三角恋’。”张周平如是说。

  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原题:《网盛生意宝获批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

  8日,中小板电子商务上市公司、企业经营综合服务商网盛生意宝对外宣布,称生意宝获得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同意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浙江网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盛融资)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

网盛生意宝获批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渗透,网络和金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伴随着移动支付、社交网络等的发展,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及金融机构线上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已渐露端倪。

  在此背景下,各大电商企业纷纷探索基于在线交易的供应链融资探索。

  8日,生意宝还宣布“网盛融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将启用www.SmeLoans.cn这一象征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佳域名。

  “这意味着,生意宝筹备已久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金融战略)即将起航,也预示着生意宝在电商、数据、金融这‘三大战略’已接近‘全面合龙’阶段。”生意宝董事长孙德良表示,投资一个亿成立网盛融资,并非意味着业务多元化、涉足担保业,网盛担保与传统担保业公司,在客户对象、资金使用、收费模式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

  孙德良表示,网盛融资希望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企业融资担保上,过去担保公司只是简单的为银行拉客户,关系比较松散。“现在是企业携手银行共同发展客户,不只是简单的过去方式,关系比较紧密,公司做的是典型的供应链融资。”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周平则认为,对生意宝或其他电商而言,融资担保业务的魅力不止是赢利这一点,更多是希望能借此打通B2B平台线上交易和企业间大额支付通道,通过这种“类金融”模式,在未来延伸出更多的利润点。

  “现阶段电商需要银行来配套做融资服务,而银行为了规避贷款风险,肯定会要求电商做融资担保,所以电商要发展担保业务,属典型的企业、银行、电商之间一场近乎完美的‘三角恋’。”张周平如是说。

  此外,记者了解到,与此遥相呼应的是,早在5月15日,生意宝曾宣布投资1亿元建设的中国首个第三方B2B大额在线支付平台一一“生意通”(www.SinoPay.com)研发与筹建相关工作已近尾声,支付牌照申请正在推进中,目前,该支付牌照已经处于检测与认证阶段。

  据悉,“生意通”将经营非金融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为B2B平台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先期主要为生意宝旗下行业网站各项采购、批发交易提供支付结算;后期全面开放接入“小门户+联盟”体系的全国各B2B网,使之由原先简单贸易信息撮合平台向真正在线交易平台升级。(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赵晔娇 肖娜)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