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电商预警】网购须防“假保险”
【电商预警】网购须防“假保险”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7日 08:42:17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近段时间,互联网上推出的“某某险”产品轮番呈现,从“贴条险”、“跌停险”到最近的“外卖险”,每个都特别打动消费者。遗憾的是,这些产品立意虽新颖,却不符合规定,前两者被保监会叫停,后一个也前途未卜。事实上,近一年多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网上买保险成了新热潮,但消费者如何分辨真假保险、如何“买的安全、赔的放心”,仍需仔细小心,以免为商家的错误买单,甚至落入陷阱。

  “外卖险”引吃货注目

  保监会最近忙着点名不合规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如“贴条险”、“跌停险”,明明不是经过审核的保险产品,却堂而皇之冠以保险名称在网上开售,自然引起监管部门关注。而近日,有一款“外卖险”出现在网上,吸引人的产品设计迅速引起消费者关注。

  据悉,两家涉及外卖业务的互联网公司“美团”和“饿了么”分别宣布推出各自的“外卖险”,其中,美团外卖牵手众安保险、饿了么中国人保财险合作,推出的产品内容均为“一旦用户因为吃了平台订的外卖身体不舒服,甚至生病住院,保险公司将对消费者进行理赔”。

  两家网站的客服均强调,只要在该平台订餐,吃坏肚子想要获赔,前提是已经严重至去医院,并需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其中,“饿了么”网站已经提供保险细则:责任期限是在食品确认送达消费者之时起24小时内,且消费者在此期间前往医院就诊并获得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门诊单次赔偿金额为200元/人,住院为1000元/人。有三种情况不在保险保障范围之内,分别是餐厅或其雇员的故意行为,消费者的故意骗保行为,以及消费者自身疾病、故意行为或过失行为导致的损失。

  “外卖险”一经推出,迅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在欢迎外卖平台勇于承诺食品质量的同时,针对产品的理赔也有不少质疑。比如,按产品规定,是否因为订餐吃坏以医院诊断证明为准。但医院怎么能判定吃坏肚子是由订餐导致,还是吃其他东西导致?又如,吃外卖有剩余,一般都扔了,拿什么做证据?再者,保监会是否会放行此类产品?这是否又是一款打着产品创新的幌子,误导消费者的类保险产品?“买与不买”之间,消费者很纠结。保障类产品更安全

  据统计,2014年国内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规模突破2万亿元大关,其中互联网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58.9亿元,同比增长195%。可见,互联网保险的存在已不容置疑。但在为投保人提供便利、快捷的购买体验之余,产品本身是否可推敲、可靠,成了消费者需要警惕的细节。

  保险专家表示,购买的渠道、可信的产品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是保险消费者需考虑的主要因素。首先,可信的网购渠道对投保人最为关键,因为这能保证买到的是真实、有价值的保单。通常正规的网购渠道包括保险公司官网、大型保险超市等。而一些网络电商或服务平台推出的产品,则需打上问号,谨慎选购。其次,网上保险琳琅满目,但有两个方面是选择的重点:一是品牌,可靠的保险公司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投保流程和完善的保险服务。不同的公司在免赔额、保障范围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保险事故一旦发生,两者实际给到被保险人的保障力度是不同的。二是服务,包括在线保、提供网购保险即时出单、在线变更保单生效日等便捷功能。

  专家还表示,消费者网购保险应关注旅行意外险、综合意外险、交通意外险、家财险、医疗大病险和车险等。这些产品既经过监管层审核,又简便操作,没有太多歧义,而有些产品虽然“噱头”很足,保障功能却不够,产品有风险,购买需谨慎。(来源:《上海金融报》 文/李茜)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