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生活>【连载】Uber的竞敌Lyft:打着“拼车”的名义玩社交
【连载】Uber的竞敌Lyft:打着“拼车”的名义玩社交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8日 16:28:14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导读:近日,Lyft CEO约翰·齐默(John Zimm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展现了自己的野心:在美国,市场份额2年内超过Uber;在全球,最快今年4月上线与滴滴、Grab Taxi和Ola共建的出行平台,全方位狙击Uber

  “未来两年目标是成为占多数份额的市场领导者。”约翰·齐默坦率地展现自己的野心,同时他也希望今年底在美国所有城市拿下超过40%的市场份额。“在某些市场上我们已经与Uber达到了平分秋色的地步。”根据约翰·齐默给出的数据,Lyft在一年内市场份额增长了3倍,在美国旧金山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0%,奥斯汀的市场份额达到50%,纽约市场的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4倍。

图片来源:视觉<a href='http://www.100ec.cn/zt/world/'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100ec.cn/zt/world/' target='_blank'>中国</a></a>

  更专注美国市场的Lyft与Uber竞争激烈,寸步不让。今年1月,Uber在美国和加拿大的100多个城市实行降价。Lyft方面紧随其后,表示要“保证Lyft司机拥有足够的用户需求”,宣布下调旧金山、华盛顿和洛杉矶等33个城市的服务价格,与Uber争夺客户。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五部《Uber:开启“共享经济”时代》(详见:http://www.100ec.cn/zt/uber/)应声发行,火热销售中。(作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曹磊,资深媒体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总编辑柴燕菲,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O2O行业分析师沈云云,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海外“互联网+”分析师曹鼎喆)该书首度揭秘了估值超50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Uber成功背后的秘密与商业逻辑,全面打开了未来“共享经济”的大门。该书在全国新华书店、机场中信书店,以及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淘宝、微店、拍拍等各大电商平台均有发售。以下是本书关于打车软件Lyft的解读:

  Lyft简介

  比起最早的打出租车,拼车服务似乎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出行的一次颠覆改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颠覆来自于一家国外的创业公司——Lyft。在拼车这件事上,Lyft可谓是鼻祖,就连Uber都晚它一步。

  Lyft是什么?如果你在旧金山的大街上,看到那些在车头装着两撇粉红色的大胡子,不用怀疑,那就是Lyft。

  Lyft是一款拼车应用。就跟我们现在熟知的人民优步、滴滴快车那样,私家车主只要提供相关资料,经过培训后即可在平台上接单。Lyft还会对车主定期进行酒精测试,并购买保险,最后才会给你的车子挂上粉红胡子。

  对于需要出行的用户而言,只需在App上发布拼车需求,平台上的车主如果发现顺路的话就会接单,搭你一程,赚取点“额外收入”。Lyft拼车的费用要比的士费均价低80%,并且在结束行程后,司机与乘客都会给对方打分、评价。

  打着拼车的名义做社交

  看上去,Lyft的业务确实与Uber很重合,那么在后者已经跃居百亿美金的队伍时,这家小创业公司还有什么可竞争的吗?Lyft的答案是:社交。

  先来看看两家公司的标语:

  Uber——Everyone’s Private Driver。

  Lyft——Your Friend With a Car。

  这在用户的乘坐体验上就很不一样。Uber对于平台上司机的要求是专业,他们希望司机能主动为乘客开门,提供矿泉水等专业的服务。但是,这完全不是Lyft的想法。Lyft鼓励乘客坐在副驾驶,与司机进行交流,就像朋友一样。根据Lyft的传统,乘客上车时会与司机击掌打招呼。这感觉,确实和搭朋友的顺风车一样。

  而对于车主,Lyft要求只要保障车辆干净整洁,车主就可以对车辆内饰进行随意改造。因此,许多“脑洞大开”的司机会把车子装饰成各种不同的风格主题。至于车主向乘客提供水还是饮料,或者点心糖果,这都是车主“招呼朋友”的自由。

  为什么Lyft会这么强调社交?这与其母公司Zimride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Uber是在2010年成立的,而Zimride在2007年就成立了,起初是一个为大学生提供拼车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在美国,大学生拥有私家车的比例饿非常高,很快Zimride就建立了一个校园拼车网络,成为了一个以拼车需求为核心的社交平台。直到2012年,移动拼车应用Lyft才正式上线。

  出行不止社交不熄

  在Lyft看来,强调司机乘客间的线下交流,远不如从产品层面开始增强其社交的属性。

  2015年3月,Lyft在应用中增加用户资料。用户可以在其中标注自己的家乡、喜欢的音乐以及其他方便展开沟通的内容。另外,还可以通过自由创建迷你自传,添加更多信息。Lyft对此的说法是,希望增强搭车双方的信任感,但确实也是在丰富用户的形象,促进交流。

  2015年5月,应用的社交功能则更进一步。Lyft支持多名乘客同拼一辆车,下车后,乘客之间也可进行相互评价。当乘客双方都给对方好评时,那么就能看到给彼此的评价了。接下来,双方要是还想保持联系,也是有可能的了。

  从目前来看,强调社交属性的Lyft在面对“巨头”Uber时,确实是一个差异化的打法。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为止Lyft仍旧在深耕美国本地市场,并没有开始它的全球化扩张脚步。

  以社交为切入的方式,在出行领域的未来可能性有多大。但起码在“巨头”们拼资本的时候,作为创业公司,除了“以补贴杀出一条血路”外,换个角度,还有不同的玩法。

  矛盾与竞争:Lyft指控Uber盗取商业机密

  在美国移动出行市场,Uber和Lyft成为一对捉对厮杀的对手。在美国的西南偏南大会(专注科技、音乐、电影等主题)上,Lyft掌门人表示,两家公司还将因为高管离职带走商业机密的冲突,打一场官司,他也表示,Lyft和Uber在商业运营、企业理念上完全不同。

  作出上述表态的是Lyft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干•格林(LoganGreen)。显然在任何的场合,Uber和Lyft之间的激烈竞争,都是无法绕开的话题。

  Uber目前已经进入了全球的300座城市,而Lyft主要聚焦美国市场,尽管市场定位略有不同,但是此前两家公司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纠纷。比如Uber曾经给Lyft的司机支付数百美元的奖金,鼓励他们投奔Uber。

  另外根据指控,Uber的员工还曾经故意通过手机向Lyft的司机打车,然后“放鸽子”,让Lyft司机蒙受损失。

  在西南偏南大会上,格林表示:“Uber已经越过了多条界限,我们之间还有一宗官司。”据称,此前Lyft公司一名高管投奔了Uber公司,但是带走了一批商业机密,但目前具体案情还不详。

  在台上,格林还指控Uber抄袭Lyft的多项业务创新,比如Lyft首先推出了普通民众拼车服务,随后Uber也推出了类似的“UberX”服务,另外Lyft还曾经推出司机沿途拉上多名乘客的“LyftLine”服务,随后Uber也加以效仿,推出了“UberPool”服务。

  格林表示,在运营理念上,Lyft和Uber截然不同,Lyft公司并不是要改变传统的出租车行业,而是要减少街上私家车的数量。

  尽管在产品上要做到区别十分困难,但格林发出的信号很明显——我们不想和Uber做相同的事情。

  就在格林演讲之时,有一家美国科技新闻网站报道称,今年Lyft仍然无法盈利。对于何时实现盈利,格林在大会上并未给出一个时间表,但他表示,在多个城市,Lyft已经盈利,其中包括旧金山、芝加哥和洛杉矶。

  Lyft最重要的业务是让普通私家车车主,利用闲暇时间接送客人,赚取外快。格林表示,在这一业务上,几乎每一次接送客,Lyft都能盈利。

  和Uber相比,Lyft在国际化方面形成软肋。据悉,伴随着乐天集团的大举投资,在2015年内,Lyft可能第一次在美国之外的城市提供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阿里巴巴集团早前已经入股Lyft。本章节出选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五部《Uber:开启“共享经济”时代》,作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曹磊,资深媒体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总编辑柴燕菲,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O2O行业分析师沈云云,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海外“互联网+”分析师曹鼎喆。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UberLyft出行社交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