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媒体评论>曹磊:拼多多的爆发 更关键的原因是与社交的融合
曹磊:拼多多的爆发 更关键的原因是与社交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30日 13:24:52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摘要: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拼多多作为一家专注于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之所以能快速蹿升的原因是在于用“拼团”这种简单、实惠的模式,来撬动了数亿用户在微信上分享凑单的欲望,而撬动的基础,就是平台称的“爆款低价”、“便宜好货”。在低价爆款的基础上,拼多多的爆发,更关键的原因则是与社交的融合。近期淘宝的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对主打低价的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的考量。

曹磊还评价,朋友圈“拼团”模式是移动电商、社交媒体相结合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前期在几乎没做任何广告的情况下,很好地利用了社交媒体的渠道,以“用户去发展用户”的模式迅速铺开市场。以拼多多为代表的这种裂变式的社交拼团模式,能形成“病毒式”传播,在极低的成本下不断带动新用户增长,是移动电商、社交媒体相结合的商业模式的创新。

曹磊分析称,中国市场这么一块“大蛋糕”。其收入和消费能力差距是非常的大的。所以不管是“消费升级”还是“降级”都是针对某一部分的消费群体而言的。在目前整体看“消费升级”还是主趋势,但事实是消费确实越来越走向细分市场,不同的消费人群需要不同的方式运营,电商平台需要精细化的运营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所以说,“消费分级”这个说法更适合现在各大电商平台关于“拼团”“低价策略”的设置。

以下是报道原文《电商巨头角力拼购战场 “消费分级”引人瞩目》

移动社交电商领域近来又有暗流涌动。

据媒体披露,电商“老大哥”阿里,近日上线了一款主打小件低价商品的应用程序“淘宝特价版”。不过有意思的是,相比自家每一年“购物节”的火热造势,此次新布局似乎低调了许多。以至于刚推出时,甚至被部分网友误以为是其他平台的“山寨版”。

当然,调侃归调侃,阿里这次的新布局还是被行业内人士看在了眼里,有业内声音称,阿里此举可能是为了对标“电商黑马”拼多多。

据记者了解,拼多多成立至今不过两年多,但其采用“拼团”模式成长迅猛,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仅次于阿里和京东的第三大电商平台。所以有业内人士揣测,阿里这次可能是“着急了”,而且“着急”的可能不只是阿里,其他主流电商平台也正在赶来的路上,比如:近来京东也推出了“京东拼购”。

“低价拼团”被各大电商平台追捧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从手机应用商店里同时下载并使用了“淘宝特价版”和拼多多。从“淘宝特价版”的图标、应用界面、消费方式看,其与淘宝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出入,且可以与淘宝、支付宝账号通用,不过触目可见的“9.9元购、限时抢购、平价超市”等字眼,还是突出了这款新应用的特价主题。而这些与拼多多的低价“玩法”类似,拼多多主打小件低价商品,在低价基础上如果想要享受更优惠的价格,需选择“拼团”选项,一般两人即可“成团”。

或许正是基于低价策略的类似,由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阿里的新动作是为了对标专注于C2B“拼团”的拼多多。毕竟,淘宝和拼多多在使用人群上已经出现了高度重合性。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卸载淘宝的用户有50.3%流向拼多多,而拼多多的卸载用户中有78.3%流向淘宝。

随后《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联系了阿里方面,但其对上述声音表示了否认。阿里方面称,淘宝那么大体量,各层级商家完备,消费者体量巨大,没有必要去狙击拼多多。淘宝发展这么多年以来,不断有电商的创业企业进入到这个领域,从腾讯到京东到云集微店等,这个领域的竞争当然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服务选择,也会更加繁荣电商的生态。

不过记者注意到,淘宝此前曾声明,从目前市场规模和数据来看,拼多多的GMV(订单交易总额)确实增长迅猛,一个月据称有将近400亿的GMV。

业内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事实上,目前国内不少主流电商平台确实已在“低价”“拼团”模式上有所布局了,除“淘宝特价版”,京东也于近日推出了“京东拼购”,其他有类似动作的大平台还有洋码头“砍价团”、苏宁易购拼团、贝贝拼团,中小平台的“拼团”APP更是不计其数,诸如拼好货、品质团、51拼团、91拼团、9.9拼团、好拼团等。

进击的拼多多

实际上,拼多多成立至今只有两年半时间,但说它是“电商黑马”并不为过。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拼多多自2015年10月上线至2017年12月,用户量就已经超过3亿人,这超过了半个淘宝的用户量。

从交易规模上看,2017年初拼多多的月GMV只有20亿元,但到2017底月均已达100亿元,实现这个数字,拼多多仅用两年多,而京东用了整整6年时间,才达到年GMV过100亿元规模。再从用户活跃度上说,目前拼多多APP的周活跃渗透、周人均打开次数,已超过天猫、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成为了仅次于手机淘宝的第二大电商类APP平台。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拼多多作为一家专注于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之所以能快速蹿升的原因是在于用“拼团”这种简单、实惠的模式,来撬动了数亿用户在微信上分享凑单的欲望,而撬动的基础,就是平台称的“爆款低价”、“便宜好货”。在低价爆款的基础上,拼多多的爆发,更关键的原因则是与社交的融合。

说起与社交的融合,免不了要提到拼多多的股东腾讯。据记者了解,虽然拼多多的成立时间不长,但它能快速崛起和腾讯通过微信对拼多多给予的“帮助”有关。

东哥投后管理创始合伙人李成东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拼多多是抓到了微信流量红利,低成本拉粉丝的窗口期。“2016年拼多多最疯狂的时候是以0.1元/粉丝的成本薅了微信1亿粉丝量,一分钱抢红包”。

即使是现在,我们依然能够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中看到,有人“请求”朋友帮忙“砍价”或者“拼团”的链接。社交入口,就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

曹磊还评价,朋友圈“拼团”模式是移动电商、社交媒体相结合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前期在几乎没做任何广告的情况下,很好地利用了社交媒体的渠道,以“用户去发展用户”的模式迅速铺开市场。以拼多多为代表的这种裂变式的社交拼团模式,能形成“病毒式”传播,在极低的成本下不断带动新用户增长,是移动电商、社交媒体相结合的商业模式的创新。

但是这种从社交入手的低价创新,能够被其他平台模仿吗?李成东直言,没有可能。低成本获取微信流量的窗口期已经过去。而且,拼多多也在快速进化,目前也在逐步拉高商家门槛,提高商品品质和用户体验。天猫也是在淘宝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拼多多,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所以现在拼多多抓的是“流量”,等的是未来。而未来,对于和拼多多有用户重叠的淘宝来说,可能会是一个“危机”。

“消费分级”抢夺三四线消费人群

“消费升级”在近年来一直是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高举的大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行业内达成的“共识”。

但回忆这些电商巨头的进化史,其实多少也有“拼多多”低价优惠的影子。比如:淘宝此前推出的聚划算,其实和拼多多的模式更为类似,在业内看来,聚划算是淘宝中小卖家的刷单“利器”,起初淘宝利用聚划算的“低价”来吸引流量,但当新用户的增长逐渐触顶“天花板”,聚划算的存在就显得“鸡肋”了。

所以早在2016年年底,聚划算就被淘宝舍弃而被并入到了天猫中。而且为了改变商品同质化现象,淘宝近年来一直在实施“去爆款化”战略。阿里系平台流量逐渐向定位更高的天猫平台倾斜,对于低价爆款商品的流量扶持更是逐年持续减少。

但是现在看来,拼多多的出现似乎让各大电商巨头对“消费升级”的“共识”有了新看法。2018年开年以来,淘宝和京东不约而同地重新捡起了“低价”的路子。

譬如:今年1月淘宝在“天天特价”栏目基础上,展开“超值优选”的招商,同时表示选定的入驻者可获得流量支持。这对于强调“消费升级”,流量向天猫倾斜的阿里巴巴而言显得格外引人注意。所以曹磊认为,近期淘宝的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对主打低价的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的考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记者的实际体验,拼多多快速增长后带来的也不全是“好消息”。记者在拼多多APP的消费者评论中看到,有人说“物美价廉”,也有人表示“一分价钱一分货”。先不说拼多多的快速崛起有社交属性的帮忙,只是“低价”这一点,其实迟早也会吸引部分消费者的前往。但是如果各大电商平台都开始回归“低价”策略,在“消费升级”的今天是否又走向了另一种极端“消费降级”呢?

对此,曹磊分析称,中国市场这么一块“大蛋糕”。其收入和消费能力差距是非常的大的。所以不管是“消费升级”还是“降级”都是针对某一部分的消费群体而言的。在目前整体看“消费升级”还是主趋势,但事实是消费确实越来越走向细分市场,不同的消费人群需要不同的方式运营,电商平台需要精细化的运营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所以说,“消费分级”这个说法更适合现在各大电商平台关于“拼团”“低价策略”的设置。

以“淘宝特价版”的出现来分析,其目标人群其实主要定位于三四线城市以及老年人。这一群体对于价格较为敏感并且数量庞大。所以与其说“消费降级”,不如说是行业内各大电商平台对于三四线以下城市人群以及中老年人群的争夺战已经打响。(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文/张毅)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