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教育>论文: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
论文: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
张曼茵《中国远程教育》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3日 09:58:29

(网经社讯)内容提要:国家开放大学2004年启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应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式就地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计划实施14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经验,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政治素质高、有管理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新时期,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吸收借鉴项目实施的先行经验,通过加大办学支持、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均衡发展、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扩展社会参与等方面推动项目持续发展,以更好培育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关 键 词:远程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本土人才;中国经验;“三农”问题;精准扶贫;中国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x(2019)10-0001-08

    一、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自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召开以来,中国进入了调整城乡关系的全面改革阶段,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导向下,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蔡昉,2009)。2005年,以城乡一体化为主导的当代新农村建设战略适时而兴,成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王先明,2018)。

  在国家致力于重塑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在2004年2月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其系统组织实施。致力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高等教育输送到农村,为农村就地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经营管理和科技实用人才,使之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从而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吴启迪,2004)。

  “一村一”是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一项新举措,是国家开放大学面向农民提供高等教育服务、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探索,也是国家开放大学服务社会,特别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自2004年启动该项目以来,国家开放大学就将落实“一村一”作为面向农村开展社会服务的重点工作,设立专门办公室全面负责该项目的组织运行管理。截至2018年底,全国42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的1,513个学习中心以及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参与了项目实施,开设了七大科类25个相关专业,累计招生687,579人,毕业生459,536人,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政治素质高、有管理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巩固农村基层组织、推动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短板(王颂吉,等,2019)。在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破解乡村人才匮乏的瓶颈,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快建立健全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推进农民优先提升发展能力,夯实培育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根基(姜长云,2018)。如何建立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机制?国家开放大学自2004年起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已经进行了先行探索。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报刊、电视、网络等相关报道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运行的整体情况进行系统调研,对国家开放大学14年来发挥系统优势,运用远程教育模式培养农民大学生的成就、经验、问题等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动国家开放大学面向农民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反思。

  二、主要经验

  在实施“一村一”的14年中,开放大学系统孜孜以求适应农民这一特定群体需要,努力探索面向农民的高等教育新办法、新路径、新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一)多元联动,推进项目的组织运行管理

  “两纵一横”的多主体联动有力推进了“一村一”的组织管理。“一纵”是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省级相关行政部门—地市级相关行政部门—县、乡镇相关行政部门的有机联动,自上而下推动各层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调动资金和力量,有效落实对“一村一”的组织、支持和管理。“二纵”是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的系统联动,在项目设计、组织运行、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学习资源建设、教学指导与教师培训等方面统一认识、整体配合,共享大系统完备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将多层级的办学组织体系下沉到乡村社会内部,保障远程高等教育对居住离散、面广量大农民的广覆盖。“一横”主要是指各地开放大学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协同,将“一村一”与各地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准扶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及各种技能培训、文化建设等项目对接,在政府促动下建立高校、各职能部门、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力量之间的协调机制,通过资源共享发掘和整合社会资源,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多元主体的系统联动整合了相关政策、项目、行动、资源和力量,形成了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是“一村一”项目能够有效实施、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和坚实支撑。

  (二)因地制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村一”实施的主旨是培养适应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与各地经济发展特色和本土文化导向等保持协调一致的农村本土人才(张晓梅,等,2016)。从这一目标定位出发,各地在实施“一村一”的过程中适应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特色资源条件支撑,在改革办学体制机制、拓展培养内容、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多元主体合作办学,调动多方资源共同推动。一是校地合作。地方政府将“一村一”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专门政策、投入资金等支持项目发展,在招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教学过程管理、考核等环节全程或部分参与,并实施督导评估。这种模式比较普遍,以湖南省、海南省为最典型。二是校校合作,以浙江省湖州市、台州市为最典型。开放大学和区域内的高职等院校合作,在招生、教学、技能培训、共建共享实践基地等方面达成协议,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具体的人才培养环节,通过制定专项政策、划拨专项经费、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引导“一村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三是校村企合作。这种模式比较少,以黑龙江省宝清县灯塔村为最典型。2006年,当地村委会和宝清县电大、宝清通信分公司合作在该村开办远程教育辅导站,为附近鲁能集团定向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电大是人才培养主体,村委会负责选派学生、配备学习基础设施和缴纳学费,宝清通信分公司对接新农村建设帮建项目铺设并开通了光纤宽带线路,解决了远程教育的信息化支撑。

  多主体合作有效整合了开展“一村一”所必需的资源要素,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社会功能拓展的有机融合。

  2.链接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一是对接“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农村党员干部高等学历教育,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干部和后备人才。二是对接地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如黑龙江省林甸县将“一村一”与当地星火培训项目“奶业振兴、万人培训”工程相结合,利用国家资金扶持为当地畜牧业发展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三是对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及各地的职业技能培训,采用“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的培养方式。四是以创业为导向拓展培养内容,打造“学历+技能+创业”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浙江省、江西省等多地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一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依托当地职业技术学院和当地政府搭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在学生专业教育中嵌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学生创业。

  3.积极探索针对农民大学生开展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针对农民大学生整体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薄弱、工学矛盾突出、习惯传统面授教学、远程自主学习能力有限等问题,各地积极发挥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叠加协同效应,促进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

  第一,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交互的优势,开展网络教学,试点移动学习,开设微课程,利用微博、QQ、微信等社交媒体营造多重教学环境,支持学生泛在学习、协作学习、互帮互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因应农时增加面授教学。在常规面授课之外,因应农时增加面授课时,组织教师团在农闲时节进行集中面授,在农忙时节“送教下乡”“送教上门”。

  第三,就地取材开展实践教学。就地取材内含两层意思:一是实践教学基地是取自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合作社、农民大学生创业者的种养殖基地等;二是聘请的指导教师常常是乡间在种养殖上有实战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以及农民大学生中的成功创业者。这种零距离接触创业者的“田间课堂”的开设,不仅有助于深化农民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技术技能,启发、诱导创新、创业。

  (三)加强资源建设与整合共享

  针对农民大学生对教育资源的特色需求,开放大学通过加强资源建设与整合共享社会资源,为“一村一”运行提供支撑。

  第一,加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育网、大学生村官学习网,整合当地的网络资源,积极搭建包括空中课堂、微博、QQ、微信等的网络学习互动平台,消减时空限制,为学生学习、交流、获取学习资源以及各种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第二,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整合共享。国家开放大学在为“一村一”专门开发140多门“合一型”课程学习包的基础上,对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的视频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制作近500门网络课件,开发微课程,以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需要。为满足开放大学各分部对本土化课程资源的需要,从2011年起总部启动了100门“三农”特色课建设项目,资助分部组织承建,优化重构地方课程资源。

  第三,汇聚社会力量充实教师资源。为解决专职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各地积极尝试汇聚社会力量补短板。通过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聘请教授、专家、技术人员、企业家以及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士等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服务;充分挖掘和调动乡村社会中的乡贤、能人、退休老教师、老干部、村官大学生等建立志愿者队伍,在辅助学习、技能培训等方面助力农民大学生成长。

  第四,联合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对依托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培养职业型应用人才的开放大学系统而言,建设符合各专业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瓶颈”(刘莉,2012)。为破解这一难题,各地开放大学广开门路,积极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种粮大户、合作社、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合作,联合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就地取材、解决实践教学对教学实验实训基地的需求。截至2016年底,浙江已建立各类教学实践基地150个,其中省级农民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46个;江西建成省级示范基地34个。

  (四)探索建立经费保障与配套激励机制

  贯彻教育部指导方针,开放大学在实施“一村一”过程中积极探索多渠道经费筹措方式,初步建立了以学校让利、政府资助与个人自费相结合的农民大学生经费保障制度。14年来,开放大学通过多种方式降低“一村一”学生的收费,仅注册建档费、课程学分费、课程考试费三项共计减免约1.3亿元。各级政府也通过“免、减、奖、补”等多种方式资助“一村一”学生,在已统计的37所分部中有省级财政支持的达11家,缺乏省级财政支持但有所辖地、市、县或乡级财政支持的有19家,仅有7个省份缺乏任何财政支持。

  在落实“一村一”的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建立相关配套制度,激励农民大学生就地求学上进、扎根家乡干事创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脱贫致富等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特别是在项目运作、财政贴息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扶助和倾斜;二是抓后续培养应用,例如湖南省衡阳市特别为“一村一”学生制定了“七个优先”和“四员一者”的培养应用政策,为人才成长创造上升渠道和发展空间。

  三、显著成效

  ()就地培养了一大批扎根农村的高素质本土化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一村一”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在14年的时间里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就地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高级实用人才,有效消解了当前我国农村“空心化”、新农村建设缺乏带头人的困境。根据开放大学江苏分部、浙江分部、河北分部、江西分部、湖南分部对所在省农民大学生的调研,毕业生留在当地、服务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比例分别达到了95%、89%、95%、92%和86.4%,平均高达90%以上。

  数十万扎根家乡的农民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农村科技致富的践行者、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基层组织的顶梁柱、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成为引领新农村各项创新事业的先锋和模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赞赏与嘉奖。国家开放大学设立的“希望的田野”奖学金旨在奖励农民大学生当中的优秀代表,自2009开设至2017年,共有4,202人获得了这一荣誉。至于各级机构、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则不胜枚举,仅湖南省就有800余名农民大学生因为业绩突出,当选为全国、省、市、县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其中不乏全国劳动模范和创业先锋。

  ()项目惠及边远、边疆、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促进了教育公平

  国家开放大学在实施“一村一”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中西部及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需求与发展,多措并举带动教育精准扶贫,促进“平民进步”和“教育公平”(杨志坚,2019)。一是强化对边远、边疆、落后地区的政策、经费倾斜,推动教学终端向边远、落后地区延伸,促进“一村一”教学点均衡布局。2004年至2006年,中央电大在西部地区、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县遴选了120所县级电大(学习中心),各援助10万元,省级电大、地方政府配套援助10万元。教育援助促进了基层电大软、硬件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了综合实力和服务学生的能力。参与项目的42所分部1,513个县级“一村一”学习中心,中西部地区共计967个,占比达到63.9%(表1),极大地提高了高等教育对边远、落后地区农村的覆盖面,对缩小高等教育的地域差距、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了推动作用。二是依托“一村一”项目对困难人群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河北、河南、湖北、浙江、云南、甘肃等多个省份将扶贫与“一村一”对接,全额资助贫困农户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助力贫困家庭脱贫;江西省则把培养乡村人才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抓手,发动学生与贫困户结对,深入开展以“帮生产、帮生活、帮技术”为主要内容的“1+N”结对帮扶活动,为2,900个省级贫困村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文洪瑛,2018)。三是加快云教室建设,强化对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对口支持。至2017年春,全国共建成云教室314间和控制中心21间,其中第一期63间云教室建设以支援***、青海、西藏、内蒙古等西部地区为重点,实现了这些地区信息化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三)优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村一”项目在落实过程中,成为各地政府实施农村党建的“强核心工程”,和开放大学系统密切合作积极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一是在生源选拔上注意招收农村基层干部和后备干部。二是创造条件,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基层组织任职。“双管齐下”在壮大和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方面成效明显。统计数据显示,在“一村一”学生职业构成中村两委干部及后备干部占比呈前高后低走势,但一直稳居比率最高的位置。其中,2010年占比50%,2016年占比41.7%。湖南省2016年底的调研数据显示,湖南省已毕业的农民大学生中有68.2%的学生进入村支“两委”班子,实现了对全省所有行政村村干部培养的全覆盖。通过实施“一村一”全国农村基层干部素养得到了提升,干部队伍得到了优化,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治理水平、推进农村治理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表1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习中心分布表(单位:个)

  (四)带动农民创业致富,引领农村农业发展转型

  各地在实施“一村一”项目的过程中,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通过搭建“远程教育+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扶持”平台激励、支持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使农民大学生成为大学生群体中创业率最高的群体。浙江2016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在51,085名农民大学生中参与创业的人数占到65%;湖南毕业生中约有60%成为当地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江西省农工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在首批“一村一”5,163名毕业生中,有42.5%的学生实现创业致富,其中839人自主创业,423人把产业做大做强,310人成立了农民合作社,620人成为致富带头人(王健,2018)。

  农民大学生创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利用生物技术对传统种养殖业进行改造和创新,打造具有品牌效应、富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二是打造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或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或生态观光旅游业;四是围绕农民生产生活之需,发展商贸业、加工业、服务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现状,带动了农业经营的多元化、规模化,有力推动了农业发展的产业化、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现代转型。

  农民大学生创业通常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方式组织经营,改变了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方式,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的组织化,一个项目发展往往能带动数十户农民就业,形成“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共富发展格局。

  (五)带动农村社会服务和文化建设,塑造乡风文明新面貌

  “一村一”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社会服务。多地政府部门将“一村一”项目与“农村基层党建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准扶贫”“民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利用开放大学覆盖全国城乡的网络体系和科技、人才、智力和信息优势,扩大教育培训的范围和受益面,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有关农产品供销、就业、职业培训和文化休闲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农村社会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传承乡土文化等活动中,助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与乡风文明建设,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塑造文明乡风、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发挥良好的品牌效应,提升开放大学的社会影响力

  开放大学发挥系统办学和远程教育优势,扎实推进“一村一”,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大学生分布在祖国辽阔的疆土上,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并取得优秀成绩。依托“一村一”开展的农村社会服务,对促进优质资源进农村、扩大农村教育公共服务、缩小城乡教育服务差距等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突出贡献,“一村一”在许多省、市、县被列入“民生工程”,获得了各级地方政府的各种嘉奖和社会的普遍赞誉,也受到全国数十家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等的广泛关注、深入报道和高度赞誉,为开放大学赢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知名度、信任度,对加强开放大学的系统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相关建议

  国家开放大学探索构建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先行先试“一村一”14年,探索了一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业实践锻炼等,实现多种方式并举的乡村本土人才开发新模式、新机制,在世界远程教育史上开创了大规模就地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中国模式”。14年来,“一村一”培养的数十万农民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引领新农村建设各项创新事业的先锋和模范,书写着农民大学生求学、创业、致富、基层党建、扶贫等方面的“中国故事”。“一村一”的实践和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上,发出了强劲的“中国声音”,鲜活地表现了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更加重视“三农”和乡村建设的“中国形象”,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培养乡村本土人才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借鉴“一村一”的先行经验,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机制,大规模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对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在总结“一村一”实施十四年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对开放大学的办学支持,推动项目转型升级

  鉴于开放大学具有的系统优势以及在实施“一村一”过程中所积累的培养农民大学生的先行经验,应加大对开放大学的办学支持,将农民大学生培养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机融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衔接,扩大对农村高等教育的供给和服务,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进行系统升级,满足更多农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为乡村振兴打造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夯实项目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一村一”实施的14年,是不断探索的14年。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文件主要有三个:2004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转发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面向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通知》,以及2007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三份文件是指导性文件,深入考察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发现其对地方政府如何配合高校落实“一村一”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不够。也正因此,各地对配合开放大学落实“一村一”的支持度参差不一,项目在各地发展不均衡,一些地方不同时间段发展的波动性等与当地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呈现出很大的相关性。

  因此,要进行项目的系统升级改造,需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强有力支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共同推动计划的落实。

  (三)强化、优化资金投入,着力解决发展不均衡问题

  “一村一”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区域差距。首先是省际不均衡。从招生来看,招生前10位的省份累计招收40.02万人,占招生总量的近70%,集中于中、东部及西南部分地区,而东北、西部及华南部分地区招生较少。其次表现为同一省域内各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以江苏为例,苏南地区招生占83%,而苏中、苏北地区招生量仅为14%、3%。

  这种发展的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受“一村一”资金投入机制的制约:一是投资渠道比较单一,政府是主要来源,来自企业、社会的投入极为有限;二是缺乏中央财政对贫困、边远、民族地区的支持;三是低重心,根据调查,37个分部中仅有7个省级财政列支了“一村一”发展资金,其他地区的投入主要来自地市、县或乡财政。在“以县为主”财政管理体制下,地方经济发展实力往往决定对各类教育投资的力度,“一村一”发展的地域差距也主要取决于地域财政投入力度的差距。

  鉴于此,要克服项目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就需要强化、优化资金投入。首先是要改变“一村一”实施过程中以区(县、市)财政投入为主的低重心财政投入方式,推动在中央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经费,尤其要加大对贫困、边远、民族地区的支持。其次是建立各级政府投入分担机制,根据地区发达程度明确各级各类主体财政投入的责任,规范经费来源以及拨款的方式、标准等。最后,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社会捐赠、企业投入,扩大公众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改变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的问题。

  (四)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贡献度

  新时期,项目发展需要适应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业、新农村和新农民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一是对接地方资源特色,适应农业现代转型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动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并顺应农民大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提升办学层次;二是以产业技术和职业技能要求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和课程内涵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三是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汇聚多方力量补齐基层教学点师资不足的短板;四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平台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实现对学生一站式、移动式学习和多元化学习支持服务的强大支撑;五是转变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技能培训、终身学习服务结合,强化学生实践应用与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贡献度。

  (五)扩大社会参与,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克服前期实施过程中社会参与有限的不足,协调多方力量,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要通过建立跨部门资源整合的协调机制,引导高校、政府、企业与其他社会力量之间加强横向沟通、纵向联系,将项目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及农村各项技能教育、短中期培训项目进行整合,改变和克服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浪费和低效现象。要建立有效的引导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中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社会内部的教育资源,在共建共管实训基地、辅助学习、技能培训等方面得到来自乡村社会内部的支持。

  五、结语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陈昌智,2018)。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胡永万,2017)“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何忠国,2018)。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吴忠权,2018)“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胡永万,2017)。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王学男,2018),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承继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叶敬忠,2018)。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就地培养农民大学生的先行探索就是培养造就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三农”工作和农民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且急需强化人才支撑的背景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民大学生的经验、成效,必将为新时期探索构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新方法、新机制,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永久牌”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蔡昉.2009.中国“三农”政策60年的经验与教训[J].广东社会科学(6):148-157.

  [2]陈昌智.2018.聚集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在2018年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上的讲话(摘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5-7.

  [3]何忠国.2018.以乡村人才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N].光明日报,10-29(06).

  [4]胡永万.2017.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J].农村工作通讯(24):27-30.

  [5]姜长云.2018.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和规划精髓[J].东岳论丛(10):25-33.

  [6]刘莉.2012.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教学一线的探索与反思——第三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4):5-14,17.

  [7]王健.“一村一工程”精准扶贫在江西——江西农民大学生毕业返乡创业纪实[EB/OL].[2018-01-15].http://jx.chinadaily.com.cn/2018-01/15/content_35505760.htm.

  [8]王颂吉,魏后凯.2019.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背景与内在逻辑[J].农村经济(1):1-7.

  [9]王先明.2018.从农村复兴到乡村振兴的百年跨越[J].开放时代(3):56-60.

  [10]王学男.2018.科学培养“三农”工作队伍助推乡村振兴[J].教育研究(7):92-94.

  [11]文洪瑛.江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助力精准扶贫[EB/OL].[2018-01-15].http://www.farmer.com.cn/xwpd.../jsbd/201801/t20180115_1350342.htm.

  [12]吴启迪.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在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EB/OL].[2004-2-20].http://www.edu.cn/edu/yuan_cheng/yuan_cheng_jiao_yu/200603/t20060323_88253.shtml.

  [13]吴忠权.2018.基于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本开发新要求与路径创新[J].理论与改革(06):44-52.

  [14]杨志坚.2019.中国开放大学之路[J].中国远程教育(6):1-7.

  [15]叶敬忠:2018.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沿循、总体布局与路径省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4-69.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