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9月12日消息,药易购(300937.SZ)营收21.57亿元,同比下滑3.06%,归母净利润亏损761.44万元,同比暴跌162.95%,扣非净利润下滑幅度更达198.1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业绩在第一季度尚盈利418.37万元的情况下,第二季度突然亏损1179万元以上,显现出经营压力的急剧增加。
网经社数字健康台(HLTH.100EC.CN)获悉,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压力对其形成明显制约。“七统一”政策中的“统一采购配送”要求,直接冲击了其核心B2B电商业务。同时,院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企业如九州通、益丰药房持续施加压力,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巨头也在加速争夺市场份额。
从业务结构来看,B2B业务虽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营收占比超过97%,但2025年上半年B2B电商收入同比下滑5.84%,数字化分销收入减少3.34%。尽管公司持续推进“B转C”战略转型,C端业务规模仍较小。线上零售收入虽同比激增225.87%,但营收占比仅1.3%,难以支撑整体业绩。线下门店同样面临“增量不增收”困境,直营门店在数量增加的情况下收入反而下滑10.71%,反映出单店运营效率的恶化。
2025年上半年出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药易购电商业务的客户数、订单数、月活等多项指标均实现增长,但电商业务总收入反而同比下降5.89%。这种“增量不增收”的状况揭示了其流量转化效率和货币化能力面临挑战。分析认为,增量用户主要集中于中小散户和长尾需求群体,这类用户客单价低、议价能力强,加之集采政策压缩药品价差空间,导致规模效应难以显现。
亏损背后,“三费”大幅上升成为主要拖累。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6.25%至1.64亿元,管理费用上涨6.94%,财务费用增长12.72%。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研发费用同比骤降39.73%,研发费用率仅0.26%,与其强调的“科技驱动”战略明显不符。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下降19.94%,研发人员数量减少37.82%,薪酬总额也有所下降。
药易购自2021年起启动第二增长曲线布局,试图向上下游拓展搭建大健康生态平台,但在行业政策收紧与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其转型效果尚未明显显现,传统业务收缩与新业务培育期的压力共同导致业绩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