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解读:电商零售企业集体"更名"现象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庞敏丽认为,电商和零售商的改名大致有以下三大类:包括公司名、网站名、购物网站域名的更改。
【详情】
探析:银泰百货、苏宁高调更名 诸神之战启幕?
前后相隔一个月,在貌似遭受电商的冲击下,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两大连锁零售企业苏宁、银泰都高调宣布更名,并启动新的战略。【详情】
商业企业更名引发零售新趋势
作为最接近消费者的终端业态,零售业是最应该发生变革的行业,也是最容易发生变革的行业...【详情】
京东商城改名 或有意淡化电商色彩
电子商务专家吕伯望认为,速度是京东的生命线,扩张的速度才能让京东继续把苏宁、国美及其他对手甩下去。
【详情】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庞敏丽认为,电商和零售商的改名大致有以下三大类:包括公司名、网站名、购物网站域名的更改。电商与零售商集体更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架构调整、战略扩张。
电商、传统零售商开始调整产业架构,在淡化原有经营主业的基础上,优化整合相关资源,使企业向多元化发展。比如,京东商城将名字缩写为“京东”,或许是淡化掉电商概念,将物流、金融平台业务都做在平台上。而苏宁,国美通过更名,加速转型,淡化用户对其为电器销售商的界定,引入百货、日用品、图书等,为企业长远的电商发展培养适宜的“土壤”。
2、强化品牌、促进购买。
企业更名多在原名字基础上修改,并没有完全舍弃原有品牌。企业借更名之故,通过媒体公关或媒体主动解析新名字的定义、更名的缘由等,强化企业的品牌形象。大企业如苏宁的更名更引发媒体对其集团架构等深层因素的探讨及剖析,借力媒体的自发解读,使普通消费者了解企业的历史,促使其更加认同企业文化,进而形成潜在购买行为。
3、节省营销、流量费用。
比如京东此前的域名不好记,原360buy.com域名与网站名称关联度不强,很多用户记不住大多,需要通过百度搜索到京东。为此,每年京东需要向百度等搜索引擎支付大约6000万元的流量费。今年,物流费用、门户网站的广告费不断上涨给企业带来不小压力。企业在低利润的状况只能降低营销费用。并且当更名成为一个话题,会促使用户去搜索,提高了企业的搜索量,带来流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