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成为电商引导消费、缓解系统压力的促销手段,然而部分“预售”商品也有猫腻,部分甚至明确预售商品不能退换、定金不退等。
提醒: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点开细则仔细阅读,或提前咨询店家是否能退换商品。如果店家严格按照“预售规定”中的条款来执行,慎重考虑可能面临的后果,然后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千万别只图一时便宜,上了商家的“套”。

电商以预售、定金、满减红包等各种促销手段让消费者“算不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在“双11”整个体验周期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提醒:消费者需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对于商家先涨后降等行为,积极向平台和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大促期间为刺激消费,电商纷纷推出类似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之类的“赊账服务”,大部分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为一次性还款的免息服务以及分期付款的收手续费服务,并且多数标明具体的还款金额,但多数服务费部分不提供发票。
提醒:注意消费金融的服务费收取标准,如有使用尽量不要逾期还款,以免影响个人信用情况。

近年来以拼多多为典型代表的社交拼团购物因价格便宜、商品种类多等原因日益火爆,为角逐社交拼团市场,多家电商平台推出拼团系列,如主打拼团的淘宝特价版、京东拼购、蜜芽拼团、贝贝拼团等,此外还有拼好货、91拼团、好拼团等多家拼团购物平台。社交拼团往往打着熟人经济、亲情友情牌,让很多消费者深陷其中,但部分拼团平台也充斥着质量差、以次充好、服务差的问题。由于一般购物金额不大,出现质量差、服务差等问题,消费者往往不会积极维权。
提醒:广大社交拼团用户,“618”期间参与拼团购物尤其小心一元拼大奖,实为抽奖的陷阱、低价拼团实为获取用户隐私信息、虚假拼团链接这几类陷阱。

除了红包、满减等促销手段,部分返利网站也加入电商大促,一些网站更是打出“消费返利”、“购物返本”、“消费也是赚钱”等标语,吸引消费者。
提醒:除一些正规返利网站外,消费者要小心一些打着“购物返本”、“消费也是赚钱”“花多少,返多少”,“消费=存钱、消费=养老”,“交押金买东西,45天全返还”,“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等慈善幌子的“返利”骗局,有些甚至是网络传销行为,例如当前比较有争议的环球捕手,以及被定性为网络传销的云联惠、云梦生活、云在指尖等。

红包成为电商大促的标配,“618”也不例外,红包、代金券满天飞。然而,除电商平台外,一些不法分子也打起了“红包”的主意,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发布红包恶意链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甚至偷走用户的账户资金。
提醒:心这几种红包诈骗,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分享链接可抢红包不要信、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高额红包不可信、拆红包要求输密码是诈骗。

“618”电商大促期间,品牌商品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力军,然而被打上“电商专供”标签的品牌商品消费者需谨慎下单。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应当区别予以认定。“电商专供”商品虽为统一品牌方生产,但也面临服务短缺问题。
提醒: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狂欢过后,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快递,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了消费者等待快递的焦急心理,快递诈骗现象屡现。据电子商务研究中统计,目前快递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快递员”谎称包裹遗失,要求加消费者微信赔偿、货到付款诈骗、假假冒客服诈骗、诱骗汇款诈骗、谎称中奖诈骗。
提醒:以上几类快递诈骗形式较为常见,消费者需小心,以防落入陷阱。此外,快递诈骗形式多样,但只要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要求扫二维码、发送验证码、不允许验货就要求付款的一律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