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电商预警】网络支付步步惊心:手机中毒 两万元被盗
【电商预警】网络支付步步惊心:手机中毒 两万元被盗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8日 09:41:04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近日,金华各大银行都有接到银行卡被盗刷的投诉。本报也接到不少读者陷入网络支付陷阱的爆料。网络支付,该如何给银卡装上一把安全锁呢?记者整理了几个案例,并请中国农业银行金华分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为大家支招,如何做到未雨绸缪。

  案例1:海淘买火车票,信用卡遭盗刷

  8月31日,金华汤小姐收到银行发来短信,称她的信用卡于有一笔560美元(人民币3355元)的消费,让她疑惑不解,自己当时并没有用那张信用卡消费过。更让她郁闷的是,另一张信用卡也被盗刷,银卡查询是在美国一家旅馆被消费。她回想,最后一次使用信用卡是在10天前,她曾用第一张信用卡通过网络支付,在匈牙利的铁路官网上买过一张火车票。汤小姐马上联系银行,并报了警,目前案件还在调查。

  专家提醒:海淘要选择正规网站,应特别提防钓鱼网站窃取信息,切勿点击不明网址。有的境外网站购物,只要有卡号、名字,日期、cvv / CVC码就可以划账,因此特别要保护好自己的信用资料,不输入密码时应用手遮挡,防止被偷窥。

  案例2:手机中木马病毒,2万元不翼而飞

  8月12日,金华何先生发现卡里二万多块钱没了。通过到银行查询发现卡里的钱被人分别在北京、深圳等地盗刷,都是通过网银在线、快钱、广东天翼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走的。

  银行调查发现,何先生的手机被植入了木马病毒。犯罪分子不需要拥有用户的手机,通过网购钓鱼等手段,就获取了他的银行卡、身份证号等信息,再利用手机病毒截取验证码短信,就可以重置网购支付密码,盗取账户资金。

  专家提醒:手机购物要到正规购物网站,不要随便点击别人发送的不明链接。使用网银支付类应用,要到官方网站下载,并及时为手机系统打上安全补丁以阻止木马入侵。

  另外,扫描不熟悉的二维码有风险,很可能会使手机中木马病毒。

  案例3:卡在手上,密码也没泄露,五笔钱被转走

  近日,马先生发现银卡内的两万多元突然不见了,查询发现,就在前一天银行卡内先后共有五笔钱被人通过“财付通”、“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被转走。

  马先生称,前几天他接到某投资公司业务员的电话,称只需5万元保证金,便可为他办理50万元贷款。马先生就按照对方的要求,去银行开了新卡,把对方手机号作为账户的联系号码,并开通了手机银行等业务。卡办好后,马先生往里面存了5万元钱,并把银行卡号和身份证号告诉了对方。

  卡在自己手上,银行卡密码也没泄露,马先生没想到犯罪分子利用他预留的手机号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走了两万多元钱。

  专家提醒:银行账户的联系手机号码一定要留存本人的。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使用的快捷支付都以手机短信认证支付动态口令,留存别人的手机号码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关于网络支付,农行金华分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总结了十句话:一、提防虚假客服,切勿泄露动态码;二、关注支付安全,慎设账户密码;三、网络社交陷阱多,身份验证防诈骗;四、慎扫二维码,降低盗用风险;五、慎用公共WIFI,保护账户安全;六、警惕低价陷阱,拒绝“钓鱼网站”;七、关注手机安全,谨防木马病毒;八、远离网络中介,严守个人信息;九、如遇问题勿急躁,合理应对降损失;十、提升安全意识,培养良好习惯。(来源:《钱江晚报》)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