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研究>Web2.0网站粘性浅析
Web2.0网站粘性浅析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9日 11:55:24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信息的分享与流动就像货币流动以制肘经济一样,在web2.0的发展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是故,以分享信息为主的Web2.0,当用户不再积极的分享信息时,其核心竞争力必然下降,受欢迎的程度也会减弱。

  不幸的是,国内大多web2.0网站的信息分享情况不甚乐观,潜水者与分享者的比例甚低。网站运营方通过不断烧钱,以投资回报率很低的方式来刺激网站初期发展(如大量雇佣编辑等手段),虽然短期内获得了大量的访问,但终究因为访问者不愿分享而使网站不具备粘性,而无法达到永续运转。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呢?

  窃以为Web2.0的发展与两个重要元素息息相关:1.分享内容定义的明确程度:让用户快速的认识到网站给予用户的服务是什么?这些服务对于用户有趣么?用户喜欢么?后面两个问题是基于第一个问题肯定答案之上。同时,内容的明确还基于使用体验与UI设计之上,毕竟人机对话是了解内容的第一步。

  2.分享内容的效果追踪好坏;分享的内容要有回馈,能满足用户的成就感;同时若能看到朋友的喜好抑或反馈,便可以满足用户的好奇心。因此,对于分享内容的追踪及回馈的追踪,极大的决定了网站发展的态势。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象限来描述这两个因素:

  显然,第一象限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点毋庸置疑。而第三象限也不会有网站常驻其中。问题就在于大多数网站都囿于第四象限之中。原因或许多种多样,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网站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给予使用者分享的空间不断拓展,而恰恰在拓展过程中,使用体验没有跟随而变,或者变化不能明确用户提供所内容的变化,致使了在这种的使用体验下,内容的明确程度大大下降,即出现了开篇所言之粘性下降。比如:最近三个月,我的facebook一共更新了3次。这个数据较6个月以前,几乎向负面发展了10倍。网站对我的粘性突然之间消失了,不单单是我个人,我的facebook好友在这段时间内更新频率也在骤降。News feed和mini feed依旧好用,但是使用体验的更新却没有符合现在facebook多元化发展的步伐,让人感到(起码我这么认为)无所适从。

  积极一点的例子就是豆瓣:还是最近三个月,我登录豆瓣的次数却是大大超过了从前,更新的次数达到了23次,几乎是同期facebook的4倍。而这个数据在三个月以前,远小于1。原因我想也不外乎前述的问题:内容在变动之后,使用体验与UI设计的变化应运而变。豆瓣从最早的分享读书、电影、音乐到现在群组与博文推荐主导。使用体验和UI设计,让我很快便明确了内容。

  讽刺的是,大多数web2.0网站建立时都是在一象限,而随着快速发展,逐渐落到了第四象限。我想,这是广大同仁应该深刻思考和注意的地方。大而全没有错,错在了追求大而全,而丧志了内容的明确性。只有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不断的因时而变以明确、突出内容,才能保持粘性! (文:孙晗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web2.0网站粘性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