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O2O动态>浅析:疯狂打车的背后——是谁在捣鬼
浅析:疯狂打车的背后——是谁在捣鬼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08日 08:28:48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近来的疯狂打车让我们对这些作法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这是在零和市场中进行信息转移和群体博弈,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既有招手即停的规则,制造了一些市场乱象,而如果任其发展,最终将导致消费者利益的损失和规则的全面破坏。发起者怀着各自的商业目的,高姿态进入打车服务,这不但改变了打车APP市场的结构,更引发了一场升级版的移动支付金融入口之争。

    1、中国打车APP的兴起及市场格局

  打车APP兴起也就一年多的时间。自第一款打车APP摇摇招车出现以来,短时间内几十款打车APP雨后春笋般出现。与一般竞争性行业不同,出租车属于公共资源,政府在行业的影响渗透在行业的各个角落,在行业准入、牌照资源和电召服务方面,政府的身影和利益无处不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是基于竞争,二是基于政府的管制,各打车APP相对仍是弱势机构,均不敢对公然客户加价,也未能找到明确商业模式,在北京主要的打车APP也招安于统一的电召平台下。

  在没有清晰的盈利预期下,伴随而来的行业竞争加剧、政府部门的强力监管以及持续“烧钱”的多重压力,打车APP市场似乎已迅速成为“红海”,不少参与者已经或正在撤出。易观国际发布的《2013年第3季度中国打车APP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达到41.8%,跃居行业第一,第二名为嘀嘀打车,份额为39.2%,两家公司市场份额超过80%,第三名摇摇招车仅占9%。市场双寡头局面已成。其中,快的打车在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均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嘀嘀打车在北京市场的用户数占据了中国打车APP整体用户数的7.7%,在北京优势比较明显,南北格局已定。上海地区大黄蜂也占据了一定的本地份额。其他参与者合计起来份额寥寥。

  打车APP产品功能大同小异,同质化比较严重,盈利模式也尚未清晰。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并未改变全行业靠“烧钱”支撑的困难局面。但大部分厂商也已开始探索各自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和商业模式,而且正在走向跨界合作与跨地域发展模式,以实现流量的变现,包括与地图、旅游预订网站的合作,主要价值实现仍在VIP会员服务、广告服务、积分兑换、生活增值服务等方面探索。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健康有益。

  2、巨头进入加速烧钱圈地

  BAT的进入改变了市场规则和行为方式。13年5月,阿里通过支付宝钱包和快的打车之间开始合作,11月快的打车与另一家市场份额靠前的打车APP大黄蜂合并,阿里再次跟进投资1亿元。腾讯则参与了嘀嘀打车B轮和C轮的融资,尤其是今年1月初的C轮融资,嘀嘀打车获得了1亿美元的投资,同一时间,嘀嘀打车宣布其客户端实现微信支付功能。由此市场上真正形成了“快的+阿里”、“嘀嘀+腾讯”的双寡头竞争格局。

  此前通过支付宝钱包的打车模式是:支付宝帮助出租车司机把他的个人二维码打印出来,做成工牌,下车时,乘客需要拿着支付宝钱包扫一下,手机自动跳转到付款的页面,而钱到账后,司机会收到短信提示,司机再点一下,就立即转账到他的余额宝里。在这个过程中,司机和乘客的联系仅是一个二维码。支付宝钱包8.0中,功能做了升级,支付宝钱包嵌入了快的打车功能,用户出门用手机打车直接在支付宝钱包中找到入口,而无需安装快的APP。微信平台打车类似新版的支付宝打车,在我的银行卡项下直接有打车的入口。

  借着背后的巨头支持,两大打车APP升级了战斗等级。1月20日,获得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宣布追加2亿元预算请全国人民打车,21日,快的打车随后宣布与支付宝钱包联手投5亿元请客打车。嘀嘀打车的补贴方式是乘客减10元,每天3单,司机奖10元,每天5单;快的的补贴方式是乘客减10元,每天2单,司机奖15元,每天5单。在两大互联网巨头的遥控下,两家打车软件不相上下,争相抢夺线下用户,大笔烧钱,一时间,形成了全国范围内“打车免费”的潮流。

  看似博傻,其实精明无比。数据显示,杭州有2.2万名出租车司机使用快的,1.7万使用嘀嘀。杭州主城区出租车总量约9000辆,打车软件在杭州的哥中的高覆盖率相当惊人。司机也成为最好的推销员,开车还能获取额外奖励,主动诱导消费者使用支付宝和微信进行打车交易,甚至还会谆谆善诱的进行教导。

  在联姻之后,嘀嘀不再只是嘀嘀,快的也不再只是快的,他们背后的巨人们正在借此抢夺移动金融的入口和用户。打车等应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高频低额,是非常好的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入口,花费数亿如能抢到可观用户,对两大巨头来说既是九牛一毛,也是划算之举。其竞争已经看到了这种效果,用户增长速度非常快。微信嘀嘀打车支付7天内订单超过100万笔,支付宝打车目前的日均订单也已超过10万笔。

  3、七宗罪背后的博弈

  我们需要怎样的打车服务?挥之即停,而不是眼看空车却打不到,风雨天、不方便、偏僻地点的时候打个电话或移动预定一下。在车内,我们希望司机专心开车,注意安全,保持安静。结账时,公交卡、小额现金也都很方便,偶尔使用手机支付也无不可。但可以看到,今天的疯狂打车比拼,已根本改变了打车司机和乘车人行为。有人历数了七宗罪,很全面,这里借用:

  其一,“司机与乘客合谋造假赚两个冤大头的钱”,造成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但这主要责任其实不在乘客和司机。类似于地主在别人安详平和的院子里,抛进去金银坐等家庭争吵破败。

  其二,骚扰乘客。每个司机都装了一两个甚至三四个打车软件,不停播报叫车信息,令人烦乱。

  其三,影响交通安全。司机本身就较着急,为快速“抢单”,更需要经常看手机屏幕、进行相关操作,还要打电话与约车乘客联系,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开车,存在安全隐患。

  其四,变相议价。禁止议价本来是出租车行业为了保护乘客权益设计的行规、法规。急打车者或有钱人或许会说我有钱我加价我愿意,但损害的却是其他乘客的利益。

  其五,变相拒载。乘客在使用打车软件时却必须把目的地告知司机,由司机决定是否接单,这本身就是给予了司机挑活和拒载的权力,损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权益。

  其六,加深了群体博弈和信息鸿沟导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这是一个经典的博弈案例,本来路边人见到空车有着坐车的优先权,但现在必须是安装打车APP才有优先权,信息置换导致了权利变化,当这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时,会根本上改变行业习惯,这对没有安装软件、路边打车的人是一种极大的不公。现实中,路边招手打车市民半小时遭十几辆的士拒载的事情屡见不鲜。

  其七,以巨额补贴为特色的烧钱大战推高了行业竞争门槛,最早创新推出打车软件的是摇摇招车,据说已经停止了大部分城市的叫车业务。

  疯狂打车正在以丰厚福利“惯坏”出租车司机,使其挑肥拣瘦,也在推动消费者安装、使用,不使用的人将失去部分福利。这本是一个零和市场,也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公共服务,大部分时候尤其是高峰时段供不应求,打车APP的进入,既没有增加供给,也没有优化服务本身,仅仅是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改变了信息获取双方的博弈地位,固然有其便利之处,但当打车软件成为普遍习惯,当司机加价成为普遍要求时,这对消费者、对行业、对社会都是一种破坏,也是规则上的重创。打车市场毕竟不是竞拍市场,价高者得。

  也许打车本身能够让AT两家公司得到的利益有限,但用户的习惯和粘性,加上两家公司会相继推出其他的生活服务、金融服务应用,在其他市场得到价格补偿,而给打车留下的是一个乱象丛生的局面,如同被台风刮过的花园。就支付而言,手机APP支付也未必比公交IC卡来的更便利。4、移动金融的下一步

  有人或者会争论,只要对消费者有益的事情,只要是市场化的方向,就应该支持。但要知道,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市场化的市场,如果政府允许新的出租车和机构自由进出,再如果AT两家公司能够宣布永久在APP中对客户不加价,那我双手赞成AT两家烧钱,这会增加新进入者,增加供给和总体福利,而不是在零和市场用不同规则切换用户群体。疯狂打车注定是短期行为,而利用一些营销甜头促使市场参与者发生心态的变化及行为的变化,让人民群众先乱起来,这本身也不够厚道。

  很多人也指出,疯狂打车的背后,其实是AT两家公司在移动支付和移动金融入口之争的升级版。移动应用的主要场景在于购物支付、游戏、沟通、应用分发、移动金融、生活类服务。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万亿元,同比增速707%。其中,转账、还款等个人应用成为主要交易规模来源,而移动网购增速趋缓,已不再是支撑行业发展的主要场景,伴随着线上市场的逐步成熟,线下将成为互联网巨头、收单机构、运营商、银行等多方竞争的核心战场,各家各户都聚焦线下到线上的反向O2O市场,以期在线下市场取得突破。在这其中,移动金融已经是百花齐放,而生活服务类、游戏类的应用竞争才刚刚开始。与人们生活领域密切相关的便利店、公共事业缴费、交通罚没款、还款、出租、公交、地铁、餐饮等高频优质应用,成为培养用户习惯、扩大无线端布局的重要切入点。这也是几家互联网巨头成天在琢磨的事情,更是AT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

  据传,支付宝已经与上海公交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未来用支付宝钱包均可坐公交、地铁,境外也已开始布局。这将是一个更具杀伤力的场景,手机似乎能替代一切付款应用。而微信红包、微信理财刚一推出就风行无比,更向人们展示了移动金融从具有强大粘性的熟人关系圈平台切入的巨大威力,用户数的增长超乎寻常之快,微信广研院也为移动端绑定金融用户的里程碑突破开始庆功。可以预见,两者在生活、金融领域的切入将无限延伸,进入哪个行业就改造哪个行业,秋风扫落叶一般推动各行各业的改造。

  但无论如何,商业机构都应有自己的边界和底限,尤其是要有社会责任感、社会良知和道德感,这不是我们每天在电视里在媒体上去自我标榜,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做出来。正常的创新、竞争,我们鼓励、欢迎,但是,任何商业竞争和策略,尤其是这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事件,我们应该拷问一下:这样做,是否真正增加了总体社会福利和用户价值?是否真正带来更多社会正能量和良性规则?是否真正是提升了行业的健康程度?在互联网思维所谓的大数据、信息至上法则下,掌握信息的一方加上金钱就一定可以公平的享用各项社会权利?哪天我们一觉醒来,发掘每个人适应的一切已经被人用信息互联、一个个持续不断的APP红包拿走,这是我们每个人希望的明天么?我们更不希望,在商业竞争中,出现一些营销手段去挑逗或试探人们的价值底限,电影桃色交易1993年播出,今天仍在各个领域不断重演。(来源:雷锋网 文:叶卫华  编选:网经社)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