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浅析:阿里巴巴富有争议性的“VIE”结构
浅析:阿里巴巴富有争议性的“VIE”结构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7日 12:22:32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5月7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阿里巴巴今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该公司招股书中也出现了中国投资者比较熟悉的字眼——“VIE”(可变利益实体,也称控股协议结构)。尽管VIE听起来比较神秘,但它却是了解阿里巴巴公司整体运作的关键法律结构。

  在招股书中,阿里巴巴表示,该公司在中国运营不同网站的许可证和牌照都是由可变利益实体(VIE)持有,而后者又是由中国公民控制,具体也将就是由阿里巴巴创始人和董事会主席马云控制,并非由上市主体阿里巴巴公司控制。该公司表示,其VIE结构满足中国相关法律规定。

  阿里巴巴在招股书中表示,VIE所持的牌照对该公司业务至关重要。阿里巴巴与可变利益实体签署协议,并依靠VIE股权持有人来履行VIE对阿里巴巴的合同义务。不过,阿里巴巴表示,这些合同安排可能没有直接控制VIE有效。

  VIE的起源

  VIE是上世纪90年代,财务顾问是针对中国法律禁止或限制外商投资产业领域公司所提出的一种公司运营构架,其中覆盖的产业包括互联网和电信等。

  如果中国公司想要去海外上市,且符合中国相关法律,必须采用VIE结构。在这种结构下,公司需要建立两个实体:一个位于中国,一个在海外。位于中国的实体公司(VIE)持有该公司在中国经营业务的许可证和授权证,而在外海的实体是一家离岸控股公司,它的股票可以出售给海外投资者。

  中国实体公司通过由外海实体公司的高管控制,并基于与离岸公司所签署的合同,向后者支付相关服务费。

  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国互联网公司都采用VIE结构在美国上市。由于VIE内容被“埋藏”在长篇招股书中,因此长期并未获得太多关注。不过,这一切在2011发生变化。

  雅虎阿里巴巴VIE争论

  2011年,阿里巴巴股东雅虎称,阿里巴巴使用VIE机构来将其资产转移到马云所控制的公司旗下。雅虎对此感到十分惊讶。不过,阿里巴巴则回应称,这一举措是在公司股东大会上公开讨论过的,并符合中国监管法律规定。

  通常,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都要在“风险”板块提及VIE。在过去十几年时间中,SEC不断要求中国公司提供更多有关VIE和上市主体之间关系的解释。

  分析师表示,SEC担心,如果太多公司都采用VIE构架上市,其本土实体公司经营就会与上市主体公司“脱节”,美国投资者失去对其投资的直接控制权。

  事实上,阿里巴巴和雅虎对VIE的争议并非首例。2011年,一家在线游戏公司创始人就依靠打官司成功解除VIE和美国上市公司间的“合同关系”。

  参与这场官司的Martin Hu & Partners律所创始人Martin Hu表示:“中国产业政策明令禁止外商投资在线游戏。因此在最后,仲裁机构判定VIE结构触犯中国合同法。”

  Martin Hu拒绝透露这位客户的姓名。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家公司就是在美国上市的信超媒体公司(GigaMedia)。Martin Hu表示,每项仲裁结果都只是个案,对其他案例并没有约束力。

  阿里巴巴为何不在香港和内地上市?

  有媒体报道,阿里巴巴之所以放弃港交所,是因为后者坚持现有规定,对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不做妥协。为何阿里巴巴没选择A股市场?曾参与拆除VIE结构的资深律师表示,拆除VIE结构技术复杂,将境外权益转到境内,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协议的终止、废除等诸多法律问题,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源:搜狐IT 文/kirk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