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产业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不只适合大企业
数字化转型不只适合大企业
行研社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6日 11:31:25

(网经社讯)数字化就是实现数据的产生、收集、管理和分析、应用落地、改进反馈这样一个完整的链路循环,进而降本增效,把省出来的时间、成本,提升的生产率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效益最大化。

其中涉及让信息数字化数据化,采集传输、自动处理汇总、触发伺服机器行动等的设备,最终效益也包含交易和组织的行动产生。

640.png

01 发展数字化就是通过数字决胜、降本增效

640 (1).png

我们很早开始数字化工作,只是当时不这么叫,用各类软件系统将数据产生、归类、计算应用,如SAP、ERP、CRM、oa、进销存、财务系统、采购系统、组织系统、业务系统、生产系统、分销渠道、终端系统等企业软件构建了数字化的基础,是这些把行为数字化利于计算。

互联网之后出现SaaS、PaaS等软件即服务把数字化范围继续渗透,也出现了很多种新奇命名企业,殊途同归就是把各类整合打通,实现企业一体化管理。把各类数据上云上平台,进行统合应用,更大量、更复杂、覆盖更细微颗粒场景,把所有事情做到量化,可计算,结合智能AI自适应学习省去人工梳理计算归纳流程(理想状态,目前主要依靠大数据人工分析),呈现多层级的一体化看板给对应人员,理论上可以给予任何决策以参考。

最核心的作用就是降本增效,对于企业来说省下的就是赚了的,省下了人工、时间,人效/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也统一了出品质量。

元宇宙、数字孪生城市……就是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但实现不是一个简单过程,也不是简易的时间问题。所以数字化是个庞大的不得了的事情,阳明先生讲知行合一,不行不知,也不能乱讲,仅结合从事的制造业印刷包装供应链数字化、互联网营销数字化平台与合作过的企业实践来说。

02 现象——国家对数字经济的重视

640 (2).png

十八大以来,数字经济被提升为【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繁荣衰落之后,重要的国家级经济拉动战略。

而中小微经济贡献中国一半以上的税收和GDP,只有他们实现数字经济转型,中国才能说数字化转型成功。2022年5月底,工信部关于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加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开展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把脉问诊”。

鼓励大企业建云建平台,中小微企业用云用平台,云上获取资源和应用服务。鼓励数字化服务商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减免用云用平台的费用。通过培育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大帮扶力度。

”马上召开二十大,同时伴随外部形势的激烈变化、国内疫情的常态化,相信对于具有不接触、远距离交互的数字经济会有进一步部署,催生更多实质性落地。

03 数据——数字化转型只适合大企业玩的吗?

640 (3).png

2012年美的开始IT模块打通,9年投入120亿,在落实数字化部署打通,动作快,也敢重金投入。而对于中小企业,甚至大型企业来说都是天文数字,且不论带来多少降本增效的利润,单论回本时间也让其他望而却步。

640 (4).png

但,美的志在登上国际平台,成为全球技术制造高地而进行的战略部署,携一定的国家破局任务,有实力世界最先进的可能。

对于基础十分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是个循序渐进,可大可小的工程,很多还没有把业务和行为产生数据的基础设施。

结合阶段情况,落实自己最需要的环节进行升级,例如小规模快消和农副产品企业,首先需要完善生产系统(水分、土壤、温湿度、化肥与防疫防病虫等)、制造系统(产能、设备性能、工人排工、检验品控、出货等)、销售营销系统(电商平台、新媒体、账款与物流、客服、维护维修等)数字化部署。

一个果农只需要管两个面,左面统计自己的出果能力并品控,右面通过电商平台把果子宣传卖出去,最后用一个财务系统管好账面,一个简单的数字化系统就跑起来了。

04 道理——数字化中小企业换道超车的方式

640 (5).png

习近平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若想长久做一个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即使耗掉大半利润都要执行的。里斯定位咨询公司提出,在行业变换渠道的时候,那些实力不济的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灵活性和眼光,优先快速部署新渠道,就有了与行业巨头较量的可能。

例如电商转换赛道的时候,一些淘系品牌在巨头还没来的反应的时候,率先攻占品类资源,实现以大搏小的弯道超车。数字化转型亦是。

我们也深刻理解,中小企业普遍问题是无深刻意识,更实际的原因是没钱,统统把有限的预算用在生产、包装、分销销售的刀刃上,不愿再做重的长期投入,而且降本增效的数字化并不能给急需造血的中小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

曾经在线下推荐一个县级集体企业上平台,接轨数字化,虽然对价格做了极力的压低,但是企业仍表示不会采用,最大的原因就是没钱,他们希望扶贫和询问带货效果,最好能从带货里面实现分成支付。相信这是所有数字化企业都会遇到的一个情况。

这就引出中小企业部署数字化的三个根本问题,1.意识的加强;2.预算的支持;3.清晰的实践价值。

05 行动建议

640 (6).png

1.数字化意识的加强。

中小企业广布县域经济实体,普通的大众媒体很难触及,最好借助政府力量,开展数字化变革引导。营造不上船就会被时代淘汰的氛围,切实认识数字化与中小企业切身利益的同步。

例如新加坡政府每年举办“新加坡科技创新周”活动,旨在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完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另一种方法是数字化企业在多维媒介中的传播,疫情期间数字化部署有一定的促进,例如直播、短视频、线上专业研讨会等多种形势的传播造势。

2. 预算的解决。

中国软件网平台高管表示,目前大企业数字化该买的都买了,让小企业采购数字化只能两条路,一是大幅降低价格、二是手把手指导深度捆绑,融合发展。

前者可以通过直降价,或者如国家指导由大企业建立某一细分市场的垂直数字化云平台模板,负责大的结构和开发与运营维护升级,带动上下游小企业轻量化接入,既能整合集中产业,又能降低成本;后者的方法是以企业持股和产品分红的方式参与中小企业数字平台建设,实现风险和效益的共担。

业内会有人认为这种方式比较理想化,殊不知被业内奉为标杆的IBM给华为部署的数字化BLM系统,在落实问题上做了诸多尝试,IBM匹配了400多咨询师入驻华为基本所有部门手把手试验迭代优化,最后在任正非的大力推进下才算跑通,关于数字化与企业内流程适配实效的问题先不说,这种深度捆绑的部署数字化的方式很可能就是未来常态,不必那么多人的咨询费用,但以数字化转型咨询入股分红的方式是解决中小企业没钱买、不愿买的最好方式。

未来中小企业数字化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存在行业龙头的企业搭台,带领上下游企业在统一制式的平台实现数据共荣共享;另一种是没有行业巨头或地理隔离严重的行业,由协会和数字化咨询公司按照垂直细分行业建立统一的业内云平台,中小企也在上面数据共荣共享。

而国家通过建立统一大市场,对接打通分散在各个细分领域和巨型企业的云平台,建立不同行业不同市场全国一盘棋的布局。任重道远,自勉行至。

3. 靠谱的实践价值。

如果不能说清什么价值,卖方那就还需要好好回去练内功改产品。

同时买方也不要被市面眼花缭乱的宣传所迷惑,考核一个数字化工具是否有效可以从几个方面评估:存活时间、客户数量质量、用户评价、是否能带货、是否能宣传、整合资源能力、实践项目与自身企业的匹配度,大平台有大平台的好,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经,只有匹配自己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能被背书宣传,夸大其词迷惑。

曾经接触一个智能阀门的公司,面向农业和工业液体控制设备系统,在每一个阀门都设置了一个控制终端,这就相当于单一节点需要一个传感器、收发通讯系统、电源、机械控制器、警报装置,这对于工农业动辄成千上万阀门需求将是巨大的成本。

实际上很难部署,另外受限器件先进性,每个阀门增加一个天线,为了通讯有效,还需要在管网布设区建立不少的微型中继通讯站,最后传唤到总控制中心,如果让中小企业采购会给自己带来一个无底洞。

有市场就有竞争,也有滥竽充数,所以评估数字工具的有效性落在有责任的行业媒体身上,更多的是中小企业是否适配适用的评估。最后,对于中小企业该如何认知数字化,你怎么看?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