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5月8日,全球航运与综合物流巨头马士基于5月8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在宏观经济波动与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马士基凭借运营效率提升、多元化业务协同及前瞻性战略布局,实现逆势增长,为全年业绩奠定稳健基础。
一、核心业绩亮点:效率驱动下的多维突破
尽管全球贸易环境面临不确定性,马士基第一季度营收达133亿美元,同比增长7.8%,息税前利润(EBIT)同比暴增约608%,从去年同期的1.77亿美元跃升至13亿美元。据网经社跨境电商台(CBEC.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这一成绩得益于三大核心业务的协同发力:
1.海运业务扭亏为盈:海运板块实现息税前利润7.4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显著改善。运价上涨、船舶利用率高位运行及与赫伯罗特合作的“双子星”新航线网络启动,成为关键驱动力。
2.物流与服务业务提质增效:通过多元化产品组合与成本优化,物流业务息税前利润率提升至4.1%,货运管理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8%,项目物流与履约服务贡献突出。
3.码头业务持续领跑:自动化技术与堆存收入增加推动码头业务投资回报率(ROIC)升至14.5%,货量增长与单箱收入提升成为亮点。
二、增长逻辑:从成本管控到生态协同
马士基的业绩增长并非偶然,其背后是系统性战略的落地:
1. 运营效率的极致追求
通过船舶利用率优化、自动化技术应用及燃料成本控制,马士基在红海航道中断等外部冲击下仍保持成本稳定。例如,绕行好望角的航线调整虽延长运输时间,但通过动态运力调配,有效平衡了成本与时效。
2. 供应链一体化战略深化
马士基正从传统航运公司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物流业务通过整合仓储、空运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服务。例如,其“第四方物流”团队与海关支持系统,帮助客户应对复杂贸易政策。
3. 全球化网络的韧性构建
新推出的“双子星”东西向海运网络(与赫伯罗特合作)于2月启动,预计全面运营后将实现90%以上的准班率目标,并降低10%-15%的运营成本。这一布局不仅强化了亚欧航线竞争力,也为应对区域贸易壁垒提供了灵活性。
三、未来战略:数字化与可持续化并进
1. 技术驱动的效率革命
马士基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例如在码头业务中应用智能分拣系统,在物流端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优化仓储管理。其与华为、涂鸦智能的合作项目,旨在将AI技术融入供应链决策,提升响应速度36。
2. 绿色航运的先行者角色
为应对全球减碳趋势,马士基计划扩大绿色甲醇动力船舶规模,并探索氢燃料技术。此外,巴西工厂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与可持续包装方案,彰显其ESG战略的落地决心38。
3. 区域市场深度渗透
针对新兴市场,马士基加速布局东南亚与拉美物流网络,通过本地化仓储与区域供应链中心建设,降低跨境物流依赖。例如,墨西哥与波兰新制造中心的规划,旨在贴近需求并规避关税风险69。
四、行业启示:头部企业的战略样本
马士基的季度表现不仅是企业自身韧性的体现,也为全球航运业提供了转型样本:
1.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通过物流服务溢价与高附加值产品(如智能仓储解决方案),马士基正摆脱“运价依赖”,构建多元盈利模式。
2.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对红海危机的前瞻性航线调整、与政策制定者的紧密协作,凸显其风险管控能力。
3.从竞争到生态共建:与赫伯罗特等竞争对手的合作,反映行业从零和博弈转向协同共生的趋势。
马士基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既是对其战略转型的阶段性验证,亦是对全球供应链韧性的压力测试。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与绿色转型加速的双重背景下,马士基的“效率优先、技术赋能、生态协同”策略,或将成为航运业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范式。然而,如何在成本控制与创新投入间维持平衡,仍是其迈向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核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