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近期,外卖补贴大战正在激烈上演。这场“内卷式”竞争的战火也烧向网约车市场。7月以来,浙江宁波、江西鹰潭、广东清远等多地主管部门先后出手,叫停网约车平台低价行为。此外,就近日打车还收“空调费”一事,检察日报发文称平台内卷不能让乘客买单(详见网经社专题:http://www.100ec.cn/zt/hfwycpt/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电商快评。
对于平台低价竞争是否涉嫌违法,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表示,平台低价竞争是否涉嫌违法,需分情形讨论,核心在于是否构成“低于成本价倾销”。
董毅智指出,若平台或司机长期以低于运营成本的价格接单,且目的是“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则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关于“低价倾销”的禁止性规定。而若低价属于短期促销、市场调节价范围内的动态定价(如高峰降价、优惠券),且未持续低于成本,则不违法。2017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删除“低于成本价销售”条款后,单纯低价竞争不再直接构成不正当竞争。
司机单方收取“空调费”是否合法?董毅智认为,普遍违法,仅在极特殊约定下可能有效。董毅智指出,该行为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价格法》第十三条禁止“在标价外加价收费”,《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要求运价包含基本服务(含空调)。
董毅智进而表示,若司机接单前明确告知需额外付费,且乘客主动同意(如扫码支付),可视为双方达成新合意,此时收费有效。但实践中,司机在“一口价”订单中强制要求付费仍属违约。
董毅智还表示,司机也存在困境:新能源车开空调日均成本增加20-30元(约月增千元),但平台高温补贴少、条件严苛,导致司机转嫁成本。
董毅智认为,根治内卷的钥匙,在于通过制度设计将竞争从“价格消耗战”转向“服务价值战”。当政府从“政策比拼”转向“制度创新”,平台从“流量抢夺”转向“生态培育”,方能实现司机增收、乘客满意、平台盈利的正和博弈。
【小贴士】
网经社深耕数字经济行业18年,长期关注移动出行,我们重点报道和研究的公司有1、网约车: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花小猪出行、享道出行、阳光出行、万顺叫车、首汽约车、嘀嗒出行、神州专车、斑马快跑、帮邦行、飞嘀打车、量子出行等;2、Robotaxi: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萝卜快跑、如祺出行等;3、聚合平台:高德打车、百度打车、腾讯出行、美团打车等;4、租车:一嗨租车、神州租车、悟空租车、华夏出行、GoFun出行等;5、共享(电)单车:青桔单车、美团单车、哈啰出行、松果出行等;6、停车平台:ETCP停车、爱泊车等;7、代驾平台(3家):e代驾、爱代驾、安师傅代驾等;8、在线旅游:携程、同程旅行、马蜂窝、美团旅行、去哪儿、飞猪、途牛、穷游网、客路旅行、在途商旅、猫途鹰、KKday、皇包车、稀饭旅行、航旅纵横、众信旅游等;9、民宿短租:途家民宿、木鸟民宿、小猪民宿等。
网经社移动出行台(DCX.100EC.CN)是专业移动出行门户,重点关注在线旅游、酒店民宿、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顺风车、代驾、等业态。提供媒体发布、报告榜单、融资、会员等服务,是移动出行从业者、媒体、投资者、用户的首选平台。(如果您是业内人士,欢迎合作咨询加微信:clt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