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算力:国产算力产业化元年,多维度迭代出新
供给侧:国产算力放量,国产AI芯片从可用到好用,超节点展现国产工程能力。
需求侧:互联网、运营商智算中心需求旺盛。
国产创新:芯片、超节点、IDC多维度工程创新,提升整体计算性能,独树一帜。
模型:中美大模型差距缩小,从单纯的性能提升迈向商业化落地
模型:2025年,全球大模型迭代速度整体放缓,中美大模型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预计在2026年将进一步缩小差距乃至在部分领域超越。
国产创新:大模型的训练范式上不仅追求Scaling,且在性能、效率与成本间寻求更优平衡。
模型发展演绎:1)突破长上下文瓶颈;2)多模态,世界模型;3)Mid-training。
未来中国的AI范式为人机共驾,模型难以取代具备定制化特点的软件。
应用:多领域落地验证大模型价值,软件行业进入最佳布局窗口
趋势:模型迭代后获得了更优秀的长上下文的能力,为更深度的应用做好准备。
商业化:大量公司AI收入占比突破10%,软件行业迎来技术革新带来的“最佳击球点”。
看好Deep Research、AI编程、多模态、行业Agent等方向。
风险提示:1)宏观环境波动风险;2)算力硬件产品迭代不及预期;3)大模型迭代不及预期;4)AI应用落地、使用需求不及预期
申万宏源-人工智能行业2026年中国AI投资策略:从百舸争流到自成畦径.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