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11月19日消息,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的倡议,从支付服务主体和用户两端提出明确要求,试图为这把“双刃剑”筑牢安全防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董女士称,仅10月,她便因多个APP开通了免密支付和自动续费而无知觉被扣款二百余元。董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日前,“支付宝账号解除授权”这一话题还曾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讨论。有网友坦言,自己在检查授权列表时发现多个“沉睡”应用仍在持续扣费;还有用户反映,在某些在线旅游平台支付时,界面直接跳转至免密支付开通页面,“连拒绝的选项都没有,感觉被强制绑定了”。
据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了解,倡议提出五条要求,强调“知情”与“退出”
在支付主体端,倡议明确提出了五条要求,直指当前业务中“授权不透明”“关闭困难”等核心痛点。
“规范授权管理,确保用户真实意愿”为首条倡议。即应通过"显著页面"完成用户意愿确认以及“免密支付”协议签订,杜绝默认开通行为,充分保证用户开通“免密支付”业务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同时对老年人群体采取更审慎的开通策略,以显著方式展示核心条款。
二是强化商户风险管理,提供限额管理功能。倡议表示,在商户管理方面,支付机构应根据商户经营情况、业务场景与风险信息,合理确定"免密支付"开通范围,避免为高风险商户提供服务,并针对性设置交易限额。
三是加强交易环节监测,防范资金损失风险。通过风险模型搭建、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当用户的交易模式与日常消费习惯发生不符等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拦截或二次验证,防范用户资金损失风险。
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关闭难”问题,倡议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用户权益保护”,并具体要求支付机构在用户不再继续使用“免密支付”功能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通道”。
此外,倡议还要求机构做好业务跟踪与规范。持续开展“免密支付”相关舆情监测,重点关注资金损失、服务纠纷等情况,并及时妥善予以处理。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倡议内容多次提及对老年人群体的特殊保护,要求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实时或定期主动推送“免密支付”交易相关信息,在显著位置提供相关信息一键查询功能,提供“免密支付”一键取消功能,保障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